9月26日,广东汕头市濠江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对濠江区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2025002号重点提案的答复,提到谋划储能电站布局。积极向上级申请将濠江区增补列入《广东省独立储能电站建设规划布局指引》中的“新能源富集地区独立储能电站推荐布局区域”,支持电网企业等具备条件的能源企业实施“新能源+储能”项目。
原文如下:
关于对濠江区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2025002号重点提案的答复
杨基平、陈伟宏、邱晓珊、张伟萍、吴家豪委员:
各位委员提出的关于全面打造港城融合示范区,推动濠江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作为“百千万工程”典型区,濠江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牢牢抓住产业这个根本,紧扣全市“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坚定“产业强区”发展路径,在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临港产业发展,加快打造港城融合示范区,奋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在加快打造港城融合示范区方面
一是加强与综保区、广澳港沟通联系。我区相关部门深入综保区、广澳港、海关、企业以及临港经济发展先进地区开展多层次、全方面调研学习,全面分析临港企业发展现状、临港经济发展优势,学习借鉴先进地区临港经济发展经验,研究提出临港经济发展规划路径。建立濠江区、汕头综合保税区、汕头招商港口三方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推动临港经济发展、研究解决跨境区域临港经济规划、积极开展联合招商等主要职责,深化合作互动和协同发展。
二是积极谋划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引进象屿产发集团,加快构建供应链企业主导型跨境贸易生态系统,汕头(濠江)跨境电商产业园正式开园,立足深圳南山—汕头濠江“百千万工程”产业协同发展创新中心和潮宏基大厦平台资源,举办“聚势濠江 抱团出海”产业大会,设置跨境选品、跨境直播、跨境平台和公共服务四大功能专区,积极引导食品加工、印刷包装、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
三是培育壮大水产品产业链。持续巩固和提升渔港传统服务功能,培育壮大水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形成门类齐全、品种繁多、产品质量较高和经济效益较好、产业链较完整的水产产业体系。现有冠海水产、金派食品等优质水产品加工销售和冷链仓储企业40多家,其中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家。省、市级水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建设,冠海水产深加工建设项目、冠海水产深加工研发项目、现代水产品智能加工和智能仓储建设项目等水产产业基础配套项目建成,万吨级冻库和一批自动化加工、包装设备投入使用,濠江冷链物流产业园纳入汕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范围。
(二)在加强海上风电产业链建设方面
一是全力发展海上风电主导产业。已引进风机整机、发电机、轴承等14个产业项目,总投资约80亿元,海上风电产业初具规模。上海电气作为首个落户濠江区的海上风电企业,产值已累计超80亿元,金风科技已实现上规纳统。建设全球首个集研发设计、工艺流程、生产制造、检测认证于一体的“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集聚上下游企业,形成“车间流水线”,实现20兆瓦级风电机组整机与核心部件同步开发、集中生产、就近检测和零库存管理的全链条整合,达产后年产值预计142亿元。以“一体化”模式打造完整海上风电产业链的创新实践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案例。
二是配合推进深远海风电资源开发。汕头市积极谋划拓展开发深远海海上风电资源,向自然资源部申报粤东海上风电002项目(300万千瓦)用海试点,由市海上风电开发与产业发展专班牵头濠江区、潮阳区以及京能、华润、国电投等企业加快完善前期工作,项目已取得陆上用地预审意见、社稳审查意见等,已获得广东省发改委核准批复,取得大部分相关部门、利益相关方的支持性意见,下来将继续加大力度争取项目获得用海试点批复并启动建设,为全国、全省深远海海上风电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试点经验。
三是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引领作用。由市海上风电开发与产业发展专班统筹,会同相关区政府、海上风电开发企业、整机厂商等推进产业链延链补链招商工作。我区联合华润新能源、金风科技、中材叶片等落地企业积极与中车株洲所、泰克环保等企业对接,谋划引进制氢设备生产、风电固体废弃物处置等风电产业延链补链项目。
(三)在推动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
一是加快临海试验基地项目建设。项目主要建设4个大容量测试机位以及试验楼、升压站等配套设施,重点解决大容量风电机组缺乏整机及涉网检测试验场地的世界性行业性难题,单机最大测试容量24兆瓦,满足“十四五”乃至“十五五”期间更大容量新型风机的检测需求,进一步奠定了我国在风电机组测试方面的世界地位。目前1、2号机位已投入使用,并完成多种机型测试工作,3、4号机位已竣工具备投用条件,试验楼计划9月底完工投入使用,升压站已完成施工招标。
二是协调推进协同创新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项目由华润集团联合鉴衡认证投资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包括40MW级传动系统六自由度地面测试平台及全功率拖动试验平台。其中,全球最大的40MW级传动系统六自由度地面测试平台,用于测试15-30MW超大型风电机组的机舱综合性能,是目前国际上功率等级最高、技术最先进的风电机舱综合实验平台,有力支撑助力海上风电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大型风电机组六自由度全功率智能测试平台”成功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制造技术与重大装备”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目前,项目已经完成桩基础施工,正开展地基处理和基坑支护工作。
三是建设区域职业培训中心。加快建设年培训能力超2000人次的国际海上风电培训中心,提供满足全球风能组织、国家海事局和海洋石油工业培训组织标准要求的培训服务,具体包括海上求生、高空作业、消防救援、叶片维修、机械电气操作等方面的安全与技能培训,打造一流的综合性培训中心,促进专业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在技术攻关、人才引进等领域开展合作,满足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对层次人才需求。目前,项目综合楼主体结构已完成封顶,海上求生展厅、实训楼主体结构正加紧施工,预计9月底前完成封顶,年底前设备具备进场条件。
四是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产教融合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推动风电企业与汕头市域内高校、职校开展深度合作。上海电气公司与汕头大学合作持续开展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课题研究,联合开展风电相关方向研究生培养,与汕职院形成战略合作,探索举办专业技术人才联合培养班;金风科技与汕头大学、以色列理工大学、粤东高技、汕职院、汕头技师学院等多所高校、职校深入探讨交流,探索在海上风电领域技术创新、风电技术人才培养等方向开展战略合作;汕头技师学院开设了高端装备制造与海上风电方向专业。
(四)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
一是谋划引进制氢设备生产项目。在市海上风电开发与产业发展专班统筹下,我区联合华润新能源等落地企业积极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对接,谋划引进氢能产业园项目,打造集日常办公、生产制造、检测试验、系统示范为一体的国内先进综合型绿氢产业园。
二是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实施路径。与大唐汕头新能源公司对接交流,了解公司依托大唐南澳勒门I海上风电扩建项目建设的“盛唐一号”海洋牧场示范项目进展,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实施路径,推动海上风电和渔业养殖融合发展。
三是谋划储能电站布局。积极向上级申请将濠江区增补列入《广东省独立储能电站建设规划布局指引》中的“新能源富集地区独立储能电站推荐布局区域”,支持电网企业等具备条件的能源企业实施“新能源+储能”项目。
(五)在提升基础设施与营商环境方面
一是配合推进广澳港三期及风电母港项目开发建设。我区紧紧围绕广澳港区三期工程9月15日开工的工作目标,与汕头招商局港口集团召开座谈会,明确各项目地坪标高,确定在广澳港区三期项目用地西北角布置一处集结场地,并向东拓展作业面,沟通匹配了山体平整工程与广澳港三期重装码头开发的时序进度,全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开工现场及进出便道准备工作,同步全力推动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一期、广澳港后方山体(含海工装备产业园)平整工程项目进展。
二是推进汕头海上风电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园区已建成广澳横二路、澳旺路、同盛路、三寮路,正积极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项目分一、二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概算总投资约13.48亿元,主要包括园区内河中路东段、沿江北路、青洲东路等主干道,已完成工程量95%,力争年底投入使用;二期项目概算总投资约22.02亿元,主要包括园区道路、通用厂房、仓库堆场、人才公寓等配套,目前项目二期市政道路部分已进场施工。
三是建立项目全周期服务机制。以入选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区为契机,建立主要领导牵头挂帅、跨部门联合研究、专班化服务推进的攻坚机制,以联合体各成员企业建设需求为导向,加强协调沟通,逐个解决建设难题,高效精准做好施工工序衔接等关键问题。整合海上风电、联合审批两个专班资源,围绕海上风电产业项目开展“引进、落地、建设、投产”全过程跟踪服务,推行单体竣工验收工作,促进产业项目及时建成投产。京能公司于2024年11月完成金风科技厂房独栋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金风科技于12月下线新一代深远海22MW海上风电机组,2025年实现上规纳统。
四是积极推行“代办制”涉企服务。延伸打造“濠易办·你投资,我来办”特色品牌,推动我区涉企代办服务涵盖14个部门91个事项,为企业提供全程无偿、优质高效的代办服务,变“企业办”为“政府办”,开展“订制式”个性化服务;依托“粤商通”建设涉企服务帮办代办平台,实现掌上查询项目进度和办件审批进度、企业诉求线上直达;依托政务服务中心设立项目审批代办中心,设置代办服务专区,提供线下委托代办渠道和面对面咨询指导、现场帮办代办服务,累计为企业代办项目42个,其中工程建设类2个,开办企业类40个。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濠江区将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坚定“产业强区”发展路径,全面打造港城融合示范区,锚定临港产业发展目标,全力推动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临港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广东自贸区联动发展区”政策叠加优势,以及广澳港国际航线资源优势,与综保区建立“双区主导、共同扶持、互利共赢”的联动招商机制,共建招商共享平台,推动双方实现产业互补、空间互享、政策互惠、优势叠加,提升区域招商引资竞争力。同步探索建立项目共享机制,推动濠江区和综保区之间项目推介互通、信息共享,加强贸易服务、物流服务、进出口企业名录、项目招引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打破“信息壁垒”,互通项目信息,相互引荐项目,引导进出口贸易企业落地综保区,生产制造型企业落户濠江,实现双方联动发展。发挥良好海洋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基础,加强产业引进培育,推动新能源、食品加工、跨境电商、数字经济等产业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竞争力强、根植性强的多元产业集群。
(二)聚焦海上风电产业延链强链
聚焦以海上风电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加快布局海上风电产业关键零部件及海工装备相关项目,持续壮大海上风电产业。加快“四个一体化”整体交付、全面投产。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应用场景开发开放、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健全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格局,依托濠江“绿电”优势,谋划落地储能、制氢设备生产项目,推动“海上风电+储能/氢能”发展,创建“低碳园区”“零碳园区”。紧扣“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目标,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新风口”,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筑“海上风电产业+绿色算力节点”竞争优势,探索“海上风电+海底数据中心”合作模式。
(三)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园、海工装备产业园、广澳港三期、进港运输通道等核心载体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完善,港口集疏运能力显著增强。推进汕头海上风电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二期、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基础设施配套一期、广澳港后方山体(含海工装备产业园园)平整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确保按期完成建设。全力保障广澳港三期征地清障顺利完成,加快广澳港区三期工程(含风电母港)及广澳港疏港铁路建设,打通港口集疏运“最后一公里”。
(三)强化产学研深度协作
促进海上风电企业与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高校深化合作,推动新技术实现成果转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临海试验基地3、4号机位正式投用,加快推进40MW级传动系统六自由度地面测试平台、全功率拖动试验平台、海上风电培训中心建成投用,集中资源开展海上风电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广“订单式”培养模式,引导辖区范围内职业院校与风电企业共同培养技能人才,为本地风电企业输送契合实际发展需求的高技能毕业生。引导落地龙头企业在濠设立企业研发中心,建立区域总部中心,集聚行业技术服务机构,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引领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打造海上风电技术创新策源地。
(四)抓稳筑牢生态保护底线
持续抓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强化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和规范化管理,常态化开展海洋垃圾清理,守护海洋健康。建立健全海上风电开发与渔业生产、生态保护协调机制,打造全生命周期环境监测网络,加强海岸带和海域使用的规划管控与执法监管,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海洋发展空间。落实“河长制”责任,健全陆海统筹治理体系。加大执法巡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海和破坏生态行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关爱海洋浓厚氛围,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生态支撑。
(五)深化营商环境改革
按照“一年初见成效、二年形成特色”目标,打好营商环境改革试点收官战,擦亮“濠易办”“濠快办”“濠好办”服务品牌。在“一链三环”的基础上,围绕服务、审批、监管、要素、法制、开放六大领域持续深化改革措施,系统解决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全链条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深化帮办代办、政策兑现,探索拓展“跨域通办”,做实“办不成事”兜底服务,进一步扩大营商服务范围和便利程度。深入推进“一照多址”改革,便利企业扩大经营规模。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