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光伏大厂震荡!创业夫妻相互“背刺”,裁员超50%,急闯IPO续命?

   2025-08-15 世纪新能源网孔令辉1360
核心提示:左魏夫妇,既是生活伴侣,更是事业上的 “黄金搭档”

8月中旬,光伏企业半年报陆续发布,其中,成绩最亮眼的是“光伏卖铲人”。在行业寒冬中,光伏设备厂商仿佛一股清流,行业一片哀嚎,他们依旧赚得盆满钵满。

近期,又有一家光伏设备厂商想要登上资本市场。6月14日,深交所官网显示,江松科技创业板 IPO 获得受理 ,这标志着江松科技朝着资本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江松科技计划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986.13万股 。拟募集资金总额为10.53亿。

说起来,江松科技也是充满故事性的一家企业,当前,企业财务状况暗藏危机,而创始人左桂松和魏江兰两人的关系当前也引人关注,在江松科技招股书中,对于魏江兰没有提及,反而公司法人姓名悄悄变更了。昔日旧爱已成竞争对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创业夫妻的 "权力游戏" 与技术博弈

当前,从行业竞争角度来看,光伏设备行业竞争异常激烈,江松科技在市场上存在着众多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距离江松科技仅一公里,无锡江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发展势头猛烈。

说起来,这家企业和江松科技深有羁绊。涉及江松科技创始人左桂松与魏江兰的恩怨情仇,上演着现实版的 “豪门商战”。

2007年,左桂松与魏江兰各出资25万元,在无锡创立江松科技。魏江兰不仅担任公司法人,更深度参与技术研发,带领团队攻克全自动硅片甩干机等关键设备的技术壁垒。

创业初期的江松科技,是典型的夫妻店模式。左魏夫妇,既是生活伴侣,更是事业上的 “黄金搭档”。

2020年6月的股权变更,成为这段关系的转折点。魏江兰突然将50% 股权全部转让给左桂松,并辞去法人职务。工商信息显示,此次变更未披露任何原因。

在魏江兰离开后,迅速创立无锡江岚智能装备,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显示,魏江兰申请6项专利,其中3项直接针对TOPCon设备的传输技术。并据业内知情人透露,原江松科技两名核心技术员就职于无锡江岚智能装备。

2023年,无锡江岚推出的扩散退火设备,迅速获得光伏头部企业的订单。这种 “技术狙击”让江松科技陷入被动。

据悉,江松科技公司三大核心产品——扩散退火、PECVD和湿制程自动化设备在2024年产量遭遇毁灭性下滑,导致公司在手订单金额从2023年的51.75亿元骤降至36.13亿元,缩水幅度达30.18%。合同负债规模同样亮起红灯——2023年的21.19亿元萎缩至16.26亿元,减少近四分之一。

这期间,无锡江岚在不断发力扩大市场占有率。例如,在中节能2.5GW组件智能制造项目招标中,江岚智能作为第三中标候选人拿下了3319万元份额,而江松科技虽是第一中标候选人,中标金额仅比无锡江岚多了20万。

很显然,如今,无锡江岚已经成长为江松科技直接的竞争对手,而且实力不菲。

存货达21亿、坏账1.37亿

暗藏财务风险

对江松科技而言,外部竞争固然棘手,内部实力的强弱才是根本。如今的江松科技,正深陷内忧外患的困局。

招股书数据揭开了残酷的现状: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的员工数量分别为995人、1976人、887人,波动幅度惊人。仅 2024年一年,员工总数就锐减1089人,减员比例超过50%。更令人忧心的是,研发费用率从上年的5.26% 骤降至2.86%,这一数字甚至不足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 —— 核心团队缩水与研发投入滑坡的双重困境,正不断侵蚀着企业的内生动力。

江松科技在现金流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22-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260.19万元、3.93亿元和-1.18亿元,变化十分明显。同期,江松科技的资产负债率分别高达81.95%、91.59%和 82.33%,这一数据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024年以来,行业竞争加剧,光伏产品市场价格下滑,下游客户新产能扩产进程有所放缓,江松科技的库存问题也不断凸显。

报告期各期末,江松科技的存货金额分别为9.21亿元、30.66亿元、21.46亿元,占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8.32%、58.09%、56.26%。

截至2024年末,江松科技在手订单为36.13亿元,存货账面余额为22.21亿元,其中发出商品的账面余额为19.71亿元。江松科技称,2024年,由于部分下游客户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江松科技亦对期末存货计提了跌价准备7536.21万元,金额较大。

这两年,江松科技的大客户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向中小企业倾斜的趋势。

此前,江松科技与众多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22年,江松科技前五大客户均为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隆基绿能等行业龙头。

到了2024年,前五大客户为隆基绿能、晶澳科技、绵阳炘皓新能源、扬州棒杰、润马光能科技(金华)有限公司。

而客户质量下滑则直接引爆回款危机,近三年,其收账款坏账准备金额也在不断增多,2024年达到1.37亿元。2024年江松科技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客户数量从8家猛增至14家,其中11家计提比例达到100%。比较典型的一是2024年公司对绵阳炘皓新能源单家客户计提坏账准备2591.25万元,计提比例达50%。二是江松科技对扬州棒杰新能源应收账款计提比例高达80%,涉及金额3801.64万元。最终,双方因买卖合同纠纷对簿公堂,扬州棒杰拖欠到货款、验收款及质保款合计达5540.1万元。

江松科技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也陷入了多起合同纠纷之中,合计诉讼金额高达7887.9万元左右。

光伏企业IPO频频失利 

造血能力至关重要

前段时间,江松科技董事长左桂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看好设备订单的需求前景。“市场竞争越激烈,大家对新技术、新设备就越渴望。”左桂松说:一方面,TOPCon技术工艺不断更新换代,从而给光伏设备厂商带来新订单;另一方面,HJT、XBC等技术快速发展,未来有望带来新一轮技术大变革,催生大量新设备需求。

虽然左桂松信心满满,但当前光伏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企业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如今,不少光伏企业都遇见了缺钱的坎,想通过融资来“补血”,不过现实总是事与愿违。当前,IPO收紧,真正能够上市的光伏企业依旧是凤毛麟角。

在2024年,沪深两市共计23家光伏公司公布了IPO项目进展,其中15家光伏公司终止IPO,撤单量超过在审量。据世纪新能源网团队了解,2024年以来,光伏新上市企业数量寥寥,仅有3家公司成功上市。2025年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3家光伏企业在IPO战场“辗转腾挪”,成功上市的企业仅有5家。

从整个光伏行业看,企业上市的门槛正持续抬高。

2024年4月,资本市场新 “国九条” 及配套制度落地,“严把上市准入关” 的基调明确。沪深交易所紧随其后修订《股票上市规则》等文件,不仅各板块财务门槛显著提高,对企业的板块定位要求也更清晰。这意味着光伏企业要想叩开资本市场大门,不仅得在营收、净利润、资产负债率等硬指标上过关,信息披露的真实完整度更是容不得半点瑕疵,任何疏漏都可能成为上市路上的 “拦路虎”。偏偏江松科技此刻财务与经营状况都不乐观。在光伏市场深度调整的周期里,行业下行压力还在不断向企业经营端传导,此时冲刺IPO,无疑是选择了一条荆棘密布的险路。

对江松科技而言,竞争对手的 “技术狙击” 与行业寒冬的双重夹击,已是难闯的关卡。而IPO这味“解药”能否生效,仍是未知数。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