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隆基、通威入局?多家光伏巨头集体抢滩储能赛道

   2025-10-14 世纪储能940
核心提示:隆基、通威等光伏巨头是否会将储能提升为战略级业务,值得持续关注

2025年,储能行业持续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达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约29%。下半年,储能项目密集开工、签约,储能企业加速出海且大单不断,工厂产线满产、一芯难求。储能市场的巨大需求已然爆发,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

行业的火热正吸引着大量“新玩家”的涌入。企查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注册的储能相关企业近5万家,同比增长19%。在这股浪潮中,多家光伏企业“跃跃欲试”,纷纷将业务延伸至储能领域。

光伏企业竞相入局,储能成业绩“第二曲线”

事实上,一批早有布局的光伏巨头已从中受益。

阳光电源作为逆变器龙头企业,其储能业务在近年来成为重要的增长引擎。2025年上半年,企业实现营收435亿元,其中,储能系统营业收入178.02亿元,同比激增127.78%,占总营收比重达40.89%,首次超过光伏逆变器业务营收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全球组件龙头阿特斯的储能业务也已成为其利润的重要引擎,截至2025上半年末,公司储能系统已签署合同的在手订单金额达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14.8 亿元)。公司预计,三季度储能出货量2.1~2.3GWh,全年出货量将达7~9GWh。

此外,晶科能源在财报中也表示,2025下半年将继续为今年全年6GWh的出货目标努力,同步推进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全球化部署。

天合光能在近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也表示,目前天合储能累计出货量已突破12GWh,储备项目规模超过70GWh。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力争2026年储能出货量同比增速保持在50%以上。

当前,光伏行业正经历周期性调整,企业的盈利能力面临严峻考验。在此背景下,发展势头较猛、需求旺盛的储能行业,自然成为众多光伏企业寻求突破、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共同选择。

隆基、通威入局储能赛道?

近期,光伏巨头通威、隆基也是动作频频,尽管两家巨头均未对外明确宣布进军储能业务,但其在相关业务布局上正持续加码。

9月12日,通威新能源金堂100MW/2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负责该项目的主体是通威新能源科技(金堂)有限公司,该公司于6月26日成立,注册资本4000万元,通威股份旗下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占股70%,其经营范围包括储能技术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等。

2025年,隆基绿能已接连成立多家涉足储能业务的新公司。

4月9日,内蒙古兴安盟智储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5月14日,武威储威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9月28日,广西柳州源储新能源有限公司也宣告成立。这三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为虞立涛,注册资本均为100万元,且由隆基绿能间接全资持股,经营范围均覆盖储能技术服务等业务。

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隆基对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调整。自2021年企业将氢能确立为第二增长曲线以来,受制于其商业化进程缓慢及成本等问题,氢能业务发展未达预期。在此背景下,市场前景广阔的储能领域自然成为隆基重点关注的方向。

除了接连成立新公司之外,今年9月份便有消息传出隆基绿能将参股苏州精控能源,且正在接触另一家储能企业并考虑收购。尽管隆基绿能董办人员回应称“对公司储能业务布局一直在做评估,具体结果不清楚”,但结合其实际布局,企业拓展储能业务的意图已十分明显。

更值得关注的是隆基管理层对“发展储能业务”态度的转变:

此前在2024年三季度业绩会上,董事长钟宝申还表示,隆基还是坚定发展氢能,对于要不要做锂电池储能还没有明确的决策。

但今年2月,李振国在隆基成立25周年演讲中表示,隆基将积极探索与储能的结合方案。在9月份的某次会议中,钟宝申提及“隆基关注储能已经有七八年了”,并强调如果开展储能业务,企业会通过与优质资源强强联合的方式推动公司储能发展。

尽管企业在储能领域的实质性布局已清晰可见,但其在公开表态上仍保持着战略上的审慎。这种“言行不一”的姿态,恰恰折射出头部企业在面对行业新机遇时的典型策略:在明确发展路线之前,先通过试点项目、资源储备等“试水”,为未来的战略决策留足弹性空间。

而随着储能产业竞争格局的深化、商业模式的清晰,隆基、通威等光伏巨头是否会将储能提升为战略级业务,值得持续关注。

 
标签: 储能 通威 隆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