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央视实地探访:储能“一芯难求”,头部企业如何迎战?

   2025-09-30 世纪储能1360
核心提示:未来,随着一批大容量电芯产线的陆续投产,紧张局面有望逐步得到缓解。

9月28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围绕储能市场“一芯难求”的火爆现象进行专题报道。报道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提出的“1.8亿千瓦以上”发展目标将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并直接推动储能行业发展。

央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头部电池企业均表示工厂已处于满产状态,一些订单已经排到明年年初。

海博思创董事长张剑辉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企业自二季度起便处于“满产满销”状态。他认为,当前优质产能紧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海外储能需求爆发,二是现在电芯容量从314Ah向500Ah、600Ah转换。并称,当2026年这些大容量电芯产线逐步投入量产之后,这种供应短缺的状态会得到缓解。

新源智储董事长连湛伟也透露,当前工厂正以“24小时连轴转”的节奏全力生产。

除上述受访企业外,多家储能企业近期也公开表示面临“一芯难求”的局面。

海辰储能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3月起,厦门、重庆基地即进入满产状态,此状态一直持续至今。目前,工厂的订单已排至9月、10月份,生产计划十分饱和。

9月12日,鹏辉能源在深交所互动平台回应称,公司储能电芯产线全面开工,314Ah大储电芯、100Ah和50Ah小储电芯需求旺盛,已进入满产状态。9月15日,亿纬锂能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确认,公司储能电池目前处于满产状态,部分订单已延续至明年。9月19日,德赛电池回应称,储能电芯生产线目前满产。

此外,包括宁德时代、瑞浦兰钧、远景动力等在内的多家企业也持续处于满产状态,订单激增导致需排队等候,甚至有企业表示“客户即使加价也难以排上订单”。

供需失衡,电芯价格小幅度上扬

当前,随着储能电芯市场的“一芯难求”,供需失衡直接推动价格呈现稳步上行态势。据Infolink最新数据显示,100Ah及314Ah电芯的成交重心已出现小幅上扬。

具体来看,50Ah、100Ah等小容量电芯价格自年初约0.33元/Wh攀升至当前0.4元/Wh以上,部分紧急订单价格甚至突破0.45元/Wh,最大涨幅超过20%。而作为主流规格的314Ah电芯,当前均价也维持在0.3元/Wh左右,近两个月内累计涨幅亦接近20%。业内普遍预期,随着电芯紧缺态势的延续,第四季度或将有更多电池企业加入调价行列。

储能电芯需求激增也同步拉动上游锂电材料产能与价格的变化。在储能市场需求持续火热的推动下,部分锂电企业生产线也普遍保持满负荷运转。

天齐锂业高级市场分析师宋莺歌指出,作为磷酸铁锂的关键原材料,碳酸锂的市场需求也因储能环节的拉动而显著增长,有数据显示,在三季度下游的储能环节需求相比于二季度要环比增长20%到30%以上。

业内预计,中长期锂价将向供需平衡回归,年底现货均价或回落至每吨6万元到7万元左右。一方面是上游原材料价格的稳定,另一方面技术迭代也在推动储能成本的下降。

与此同时,技术迭代正不断推动储能系统成本的下探。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储能系统成本较三年前下降约80%,部分地区度电成本已低于2角钱,当前行业正经历更大容量电芯的升级,新一代电芯有望降低系统成本约40%。

而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到2035年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力争达到36亿千瓦,也就是未来十年需新增装机约19亿千瓦,这将同步催生对储能系统的巨大需求。 

大容量电芯成主流,供需紧张将持续至明年

2025年,第三代储能电芯“进阶战”全面打响,500Ah、600Ah乃至700Ah等更大容量的电芯产品密集推出,成为各企业竞相布局的重点方向。且多个户储产品的电芯选型已从传统的100Ah逐步转向280Ah、314Ah等大容量方案,储能电芯“向大而行”已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趋势。

尽管大容量电芯的普及被视为缓解当前供需紧张的关键,但其产能的释放仍需时间。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统计,截至2025年6月底,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远景动力在内的32家中国企业,在海外共投产、在建及规划了72座电池及储能系统集成制造基地,规划总产能高达796GWh。但由于产线建设、设备调试与产能爬坡均需周期,预计当前供需偏紧的格局至少将延续至2026年第一季度。未来,随着一批大容量电芯产线的陆续投产,紧张局面有望逐步得到缓解。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