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武汉市政府在官网发布了《武汉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工作目标——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健全完善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体系,构建“一核(武汉经开区)一都(青山区)两翼(东湖高新区、东西湖区)”的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力争到2027年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氢能装备中心、氢能枢纽城市。
——产业规模倍增。全市氢能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其中,氢能汽车、应用装备及零部件产值达到120亿元,培育引进国内氢能行业头部企业6家以上、氢能产业规上企业50家以上。
——创新能力跃升。突破氢能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5项,创建6个省级及以上氢能产业创新平台,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电解槽、电堆、液态储氢、掺氢/氨燃烧等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6项以上国家示范产业标准和规范,氢燃料电池及汽车研发与应用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
——氢能应用广泛。优化氢源供给结构,形成化石能源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等多元化供给体系,氢气总产能达到40万吨/年。打造沿三环线、四环线加氢环线,全市建成加氢站20座。推动氢能在交通、工业、能源等多领域应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突破2500辆。
此前,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公开征求《武汉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5—2027年) (征求意见稿)》意见。
对比发现,确定稿《方案》比意见稿中的产值目标和交通示范应用方面有所调整:
意见稿:产业规模倍增。全市氢能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600亿元,其中,氢气产值达到100亿元,氢能应用装备及零部件产值达到400亿元,培育引进6家以上国内氢能行业头部企业,氢能产业规上企业突破50家。《方案》:产业规模倍增。全市氢能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其中,氢能汽车、应用装备及零部件产值达到120亿元,培育引进国内氢能行业头部企业6家以上、氢能产业规上企业50家以上。
意见稿:拓展交通领域示范应用。开展交通领域应用示范场景,重点鼓励重载商用车、冷链物流车等氢燃料电池车辆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广使用,积极探索氢燃料电池车辆在公交、通勤、城市配送、园林绿化、渣土运输等领域推广使用,对典型应用示范场景给予奖励。落实省内高速公路通行费全返补贴支持政策。《方案》:拓展交通领域示范应用。开展交通领域场景应用示范,重点鼓励重载商用车、冷链物流车等氢燃料电池、醇氢电动车辆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广使用,积极探索氢燃料电池、醇氢电动车辆在公交、通勤、城市配送、园林绿化、渣土运输等领域推广使用,对典型应用示范场景给予奖励。落实省内高速公路通行费支持政策。
以下是原文内容: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