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核电巨头“十四五”收官冲刺!下半年还要装多少风电?

   2025-09-01 风电观察段伟林8910
核心提示:今年中广核在新能源方面更是动作频频,是在疯狂“补课”还是另有布局?

“十四五”至末期,以五大六小开发为主的新能源开发进入目标兑现的关键窗口期。

继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华能之后,近日,又一五大能源央企之一的中国华电正式宣布完成新能源装机目标,“十四五”新增新能源装机量达到8000万千瓦的目标,低碳清洁能源占比超过54%。

“五大”之外,“六小”也正加足马力。在风电方面,六小之一的中国广核集团相对突出,其在新能源方面的发展一直围绕大基地、海上风电建设,在“十四五”后半段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截至2024年底,中广核风电资产总额已达3150亿元。

今年中广核在新能源方面更是动作频频,是在疯狂“补课”还是另有布局?

新能源开发主力易位

首先梳理下中广核的新能源业务布局。

中广核集团境内新能源业务布局三大平台——中广核新能源(港股上市平台)、中广核风电、中广核太阳能,其中中广核新能源凭借“不竞争契据”与“委托管理协议”,手握集团境内新能源项目开发优先权,并负责另两大平台的实际运营管理,却未获得对等的资产注入支持。

从发展脉络看,中广核新能源的扩张曾有高光时刻:2019-2021年风电抢装潮期间,其装机量从1.9GW翻倍至3.8GW,增幅达102%。

到2020年,集团曾计划将其私有化。但该计划在当年9月就宣告终止。

私有化是指控股股东通过收购上市公司在市场上流通的股份,令其退市。同年通过私有化实现了港股退市的能源央企是华电福新,如今华电新能已正式登陆上交所主板。

错过了这一时机后,中广核新能源的业务扩张规模放缓,近几年仅有早期抢装时的存量项目,新增优质项目少,杠杆率高于同行。

港股低估值以及流动性不足等原因极大制约其股权融资能力,难以支撑新能源业务快速扩张。

业绩数据显示,2024年中广核新能源净利润出现自2017年以来首次下滑。年末新能源权益装机容量1045.24万千瓦,同比增加8.6%。

其中风电装机容量为443.64万千瓦,较上年基本持平,但利用小时数下滑69小时,主因限电同比增加及风资源较差;风电电价同比提升0.01元/千瓦时,预计主要为绿电绿证交易影响,综合影响下公司风电收入下滑2%,经营溢利下滑7.5%,归母净利润下滑12%。

2025年上半年颓势延续,公司营收61亿元,同比下滑12.8%,净利润11.68亿元,同比减少10.9%,仅新增太阳能权益装机11.2万千瓦,风电装机与上年末继续持平。

实际上,中广核早已更换新能源发展主力,中广核风电接棒成为公司旗下核心的新能源业务平台。

2021年11月,中广核风电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完成增资引战签约,引入全国社保基金等14家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高达305.3亿元。一举创下国内新能源电力最大股权融资项目等资本市场多项纪录,为中广核风电未来几年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人事层面的协同进一步强化这一格局。2022年,中广核新能源先任命张志武为主席、总裁,中广核风电后聘任张志武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23年,李光明以同样的方式先后被聘任为中广核新能源总裁、中广核风电的总经理。自此中广核在新能源领域的核心人事实现“张李配”,管理人员相互兼职,由此开启了核电龙头大举入局新能源之路。

一省一公司,优质资源卡位

其次,看下中广核近一年在新能源方面的大动作。

今年6月,中广核先后成立中广核光热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中广核(吉林)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中广核(河北)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7月,中广核又先后在辽宁、西藏、福建、宁夏、四川成立新能源公司或投资公司,注册资本皆超过1亿元,以上公司皆由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100%持股。

而这已不是中广核集团第一次集中成立一批省级能源公司。

去年12月份,中广核在山西、甘肃、河南、山东、青海、浙江、贵州、江苏、黑龙江、安徽等地各注资1亿元人民币成立新能源公司。

加上2021年-2023年期间成立的河南、广东、海南、广西、湖北等省份的公司,中广核省级新能源业务网络已逐步完善。

中广核风电的一系列做法或许可以从几个维度理解:

其一,响应国企改革要求,推进“分改子”区域管控改革,优化集团组织架构;

其二,抢占优质资源与区域市场渗透,促进地方合作;

风电项目的开发高度依赖各地风能禀赋以及土地资源,资源分配决定市场格局。成立省级子公司无疑是深入地方、获取优质资源的前置动作。比如中广核在广东的优势就毋庸置疑。

企业能更直接地与当地政府沟通,强化政企协同,更能参与地方新能源规划,优先获取优质风电资源。

尤其当下,地方国企都在参与新能源的开发,不仅通过收购、并购风光新能源项目,还在参与指标争夺。开发企业间竞争压力巨大。

其三,优化管理效能与组织敏捷性,子公司承担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任务;

相较总部-项目的管理模式,省级公司作为常驻地方的“实体”,拥有一定自主权,更快响应地方情况,提高决策和执行效率,加速项目落地,也可带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

其四,提升财务效能与风险隔离。有助于优化投资结构与融资本地化,并且每家公司是独立法人,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风险隔离,某个项目或区域的风险不易直接传导至集团总部。

从业务布局来看,内蒙古和新疆无疑是中广核布局的重中之重。

去年11月份,中广核新疆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高达150亿元,由中广核风电、国新发展、中广核太阳能共同持股。

随着对发电资产的持续资金投入,中广核风电负债及债务规模均有所扩大,债务负担较重,急需新的融资。

中广核风电的主要财务数据如下:

于是到今年8月,中广核(内蒙古)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增资引战签约。

中广核再次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增资,成功引入工银投资、农银投资、建信投资、央企乡村产业投资基金、交银投资、工融交运基金等六家战略投资机构,募资金额118亿元。

本次增资引战既是近五年来规模最大的能源央企省公司股权融资项目,也是近年来内蒙古新能源领域单笔最大的战略投资项目。

中广核内蒙古将手握重金,必定要在风光发电上大展拳脚,还将极大降低投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

省级公司的成立以及战略融资的背后,本质上是央企对于优质新能源资源的卡位争夺和系统性能力的升级。

下半年还要装多少新能源?

最后关注一下中广核“十四五”任务完成情况。

中广核集团作为中国两大核电龙头之一,将新能源作为重要的业务增长板块。该集团的新能源“倍增计划”要求,实现2023到2025年三年目标,突破7000万千瓦。

具体来看中广核近几年项目推进情况:

2022年中广核国内新能源项目总在运装机容量正式突破3500万千瓦。

2023年,中广核国内新能源新增投运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其中自主建设项目新增投运846万千瓦,收并购项目155万千瓦。中广核国内新能源在运装机总容量突破4500万千瓦。

2024年年度新增装机容量1153万千瓦,在运装机容量达到5683万千瓦。年度核准备案容量超21GW。此外,全年风、光指标新增容量超26GW,获取了超5GW的新能源防沙治沙项目以及1.5GW的风光氢氨醇一体化项目。

根据中广核新能源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2025年7月,中广核国内在运新能源装机为5800万千瓦。

这意味着中广核在今年剩余的时间内需完成1200万千瓦的新能源装机量。从公司近两年的装机情况来看,这一目标完成并不成问题,只是还需进一步提速。

2024年底,中广核风电有一批项目还在建设当中,有望在2025年并网。

今年中广核还开工了多个比较大型的集中式风电项目,如:中广核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100万千瓦风电项目,中广核阳江帆石一海上风电场100万千瓦项目等。

中广核吉木乃县黑山75万千瓦陆上风电项目已于8月11日在吐鲁番基地顺利开工,计划2025年底全容量并网。

中广核阳江帆石一海上风电场于今年2月开始施工,是广东省重点建设的中远海风电项目,位于阳江市南鹏岛南面海域,离岸距离约60公里,规划装机容量100万千瓦,计划2025年底全容量并网投产。

这些项目将成为中广核冲刺12GW缺口的核心支撑。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