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风潮下,新能源这个万亿赛道的确定性极大增强,储能的战略定位和核心价值已成行业共识。
在今年的北京风能展会上,虽然参与展会的主要是风电整机厂商、风电变桨企业、逆变器企业,但这些企业中,多数风电企业的业务范围均已延伸至储能领域,其中更不乏已经在储能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佼佼者,如从风电领域扩展至储能赛道的远景能源、运达股份、金风科技、明阳智能“四大整机商巨头”。
【1】远景能源:储能业务涉及电芯、PCS制造、储能系统集成及解决方案全产业链。
2018年,远景真正进入储能市场。2019年,远景科技成功收购了日产汽车旗下的Automotive Energy Supply Corporation(AESC)电动电池业务的控股权,开启能源物联合作并成立远景动力,开始储能专用电芯的开发。2022年,远景能源开始加速推进“动力+储能”双线作战模式,此后构建了包括电芯、PCS、BMS、EMS在内的全栈技术能力。今年,远景发布的智慧储能系统EN 8 Pro搭载远景动力700+Ah电芯,单箱容量突破8MWh。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远景储能出货量国内第四、全球第五,至2025年上半年,远景能源储能系统出货量位居国内市场第三。

【2】运达股份:储能业务涵盖全生命周期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2023年10月,运达股份公告宣布,运达股份的公司全称正式由“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后的运达股份将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电网、储能、光伏、制氢及综合能源开发,积极打造以新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为主的新能源企业。2024年1月12日,运达股份首个储能产业基地——智慧储能生产基地在温州举行投产,运达股份首台全新一代5MWh液冷智慧储能系统也同步下线。2025年上半年,运达股份发布全栈自研的6MWh+VoltPack-L6250智慧液冷储能系统及一系列工商储产品。
运达股份的储能业务已经涵盖了储能电站投资、储能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销售、运维等多个环节,提供从项目前期咨询到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3】金风科技:拥有储能产品设计、制造和服务的全链条能力。
金风科技是国内最早探索构网技术的企业。2022年12月,金风科技成立北京金风零碳能源有限公司,其中主营业务介绍中涵盖储能技术服务、电池制造。2023年2月17日金风科技注册成立专门的储能公司——常州金风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依旧包括储能技术服务和电池制造。2025年初,金风零碳全资持股的昌吉金风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业务涵盖发电技术服务及储能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
2022年,金风零碳的储能产品出货超1GWh。2023年9月,金风投建第一个储能生产基地常州智慧储能工厂。2025年,金风科技落地全国首个构网型机组批量商业化项目,并结合构网型储能技术,完成全国首个构网型风储场站220kV黑启动实验。金风科技已拥有储能产品设计、制造和服务的全链条能力。

【4】明阳智能:已实现PCS、EMS、BMS等设备的自主研发。
2021年,宁德时代和明阳智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储能应用达成战略合作。2022年2月,明阳智能以1.9亿元对百川股份子公司海基新能源增资,成为其第三大股东。投资海基新能源,为明阳智能打通了储能系统从PCS到电池的储能核心产业链布局。如今,明阳智能旗下全资子公司天津瑞能已实现了PCS、EMS、BMS等设备的自主研发。
2025年1月12日,明阳集团在包头举行了首台套单机35kV 25MW/100MWh高压级联储能系统的下线仪式,单机容量达GWh级,集成自主研发三电系统,成功攻克“三北地区”调峰调频难题。2025年6月,明阳智能100MW/400MWh电网侧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开工建设。

其实,不止上述“四大巨头”在布局储能,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12家风电企业跨界储能。

风电企业转战储能赛道,无不是看好这一万亿级的新兴市场,而过往的制造业经验、市场资源又为其市场的拓展提供加持。在风电业务趋于成熟的情况下,储能有望成为风电企业有力的第二增长曲线。只是,今日的储能江湖,其竞争的规模和惨烈程度,远甚于当年的风电。对风电巨头而言,布局力度的强弱,市场节奏的快慢,都将造就完全不同于风电的格局,我们拭目以待!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