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一场被新能源电站“毁掉”的3000公里青甘旅程(一)

   2025-10-21 世纪新能源网红轴1400
核心提示:踏上了一程青甘大环线新能源电站“朝圣”之旅……

平日里,虽时常往返于全国各地,但行程多被光伏等新能源领域的公干填满。或参会交流,或投身行业活动,或走笔疾书新能源深度稿件,鲜有私属出行机会。细算下来,竟已十年未曾远游,也未尝年假滋味。

相较于近代人文景观,始终更偏爱自然风光。少了人工雕琢的染尘做作,多了天地间的鬼斧神工。那些经岁月打磨出的天然奇景,带着原始的粗粝年轮与直抵人心的震撼,比任何精心营造的景致都更显本真纯粹。

2025年9月初,利用“10年一开花”的年假前往西宁处理私事,便顺势谋划了一场西北之旅。5天4夜,跨越3000公里,以“特种兵”的节奏奔现旅途,本想要么沉醉在眼前的山河景致,要么奔驰在赶往下一处风光的路上,一刻也不愿辜负这难得的远游时光。然而,这场心灵之旅,终究没能逃过新能源“信徒”的宿命,被迫“营业”,踏上了一程青甘大环线新能源电站“朝圣”之旅……

特别提醒:本文篇幅较长,分多期发布,各位看官记得追番~另外照片数量太多,所以采用直出方式,没有修图,望包涵。

集合日

从200米东北平原

飞抵2200米青藏高原

当秋阳为东北梧桐叶镀上一层暖金,一场跨越中国西北腹地的旅程便伴着微凉秋风启程了。从东北平原的烟火里出发,飞越2000公里,经银川抵达西宁,一路向西穿越黄土高原的沟壑,最终抵达湟水谷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西宁。这座被祁连山雪水滋养的古城,不仅是丝路南道的千年驿站,更成了此次“青甘大环线”的全新起点和终点。

青甘大环线(百度地图)

之所以称为“青甘大环线”,是指该线路跨越青海省与甘肃省2个省级行政区,串联起两省的6个地级市和5个自治州,覆盖14个核心节点城市/县城(含县级市、行政委员会)。

环线通过当金山口(青海海西州与甘肃酒泉市交界)、扁都口(甘肃张掖市与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交界)等隘口实现青甘两省连通。

青甘大环线不仅跨越两省,形成“不走回头路”的环形自驾路线,深度串联起涵盖湖泊(青海湖、茶卡盐湖等)、草原(祁连草原)、丹霞(张掖七彩丹霞)、沙漠(鸣沙山)、人文古迹(莫高窟、嘉峪关)等多样景观,以及感受藏、蒙、回、土等多民族文化,是一条集地理与人文于一体的复合型线路。

“青甘大环线”的核心路线同样由青海段与甘肃段组成,合计2800公里左右,加上部分景点涉及的往返路段,全程3000公里左右。

此行全程海拔从1100米到3680米,一路起伏变化。后来听司导说,高原反应最是暗藏凶险。

6个小时后,当飞机轮胎轻触西宁曹家堡机场跑道的那一刻,才算完成了从海拔200米到2200米的11倍跨越。预想中的高原反应并未立刻袭来,可在之后小跑300米后,便已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接机的藏族司机师傅见状赶忙提醒:“刚到这儿可不能跑,身体还没适应高海拔,很容易引发高原反应。”

缓了2分钟,呼吸才渐渐平复下来,算是初步扛住了第一波“高原考验”。

抵达城北区的酒店后,第一件事便是下楼寻食,一碗清真骨汤牛肉面下肚,味道着实地道。9元的价格,性价比堪称“人间良心”。回到房间洗去旅途疲惫时,后来才知道,刚到高原的第一天,是不能洗澡的……

时间已近22时。司导小飞的电话恰巧打来,仔细约定了次日集合的时间与地点。

讲一个冷知识:在西宁,绝大多数酒店都没有空调。不少初到者会误以为这是酒店档次问题,实则不然。西宁夏季平均气温仅16.9℃,夜间气温常跌至10℃左右,睡觉时甚至需要盖被保暖,自然通风便足以满足降温需求,空调反倒成了“多余配置”。

一切安顿妥当,满心期待着明天正式开启的青甘大环线之旅。

DAY1

一组风机,唤醒新能源信徒“血脉”

清晨6:30,准时起床后便赶往集合点——西宁站附近的一家酒店。此次同行的司导小飞,驾驶着一辆9座福特商务车等候大家。待所有成员到齐,汽车缓缓启动,向着青海湖的方向驶去。

车辆从西宁市城中区出发,驶入西和高速,一路向着日月山行进。正当我观察着这座城市的街景时,视线突然被600米开外的一处建筑吸引。一座巨大的热电冷却塔赫然矗立,塔身上“国家电投”四个大字清晰可见。

国电投黄河公司热电厂还肩负着冬季供暖的重任

初到西宁,首个闯入视野的电力设施便自带几分熟悉感,这份亲切感瞬间将原本松弛的身心拉回了“本行”模式。细究它的背景,这座电站隶属于国家电投黄河公司西宁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青海省首座超低排放热电联产电厂,它在当地能源供应与民生保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座电站的前身,是2011年8月成立的华能西宁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7月,它正式划转至国家电投集团黄河公司管理,并启用了现在的名称。目前,电站运营着2×35万千瓦超临界燃煤空冷供热机组,总装机容量达70万千瓦,是西宁市集中供热重点工程。其规划供热面积为1516万平方米,仅2022-2023年采暖季,就实现了982万平方米的供热覆盖。

既然被这座化石能源电站勾回了工作状态,索性来扒一扒西宁市的主要光伏企业。

西宁光伏产业园区(百度地图)

在西宁市湟中区,集聚着多家光伏产业链核心企业,包括青海丽豪、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高景太阳能。不难看出,这片产业集群已完整打通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形成了成熟的光伏产业生态。

盘点完西宁的光伏产业,我不禁开始期待:此次青甘大环线之旅,又能邂逅哪些新能源电站呢?

汽车继续一路向西,穿越城中区、城东区,行至昆仑圣都扎麻隆凤凰山脚下后,经收费站驶入京藏高速,转向西南方向进发。

扎麻隆凤凰山,属东昆仑山余脉,是昆仑文化的核心传承地,相传人类母亲女娲(九天玄女)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累倒后幻化成一只美丽凤凰降落的圣山,其形象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中间是凤身,两旁是凤翅,整个西宁西川是长长的凤翎。

汽车自东向西沿着青藏高速疾驰,经湟源县后,青藏高速转向西南,直奔日月山方向。京藏高速距离日月山景区最近的直线距离,约为1.5公里左右,没能窥其一斑,加之对日月山此类人文景点并不感冒,索性并没有去景区。汽车行进在两山之间,有些局促,不由得将目光引向更高的山顶,突然,一处位于山顶的高压输电铁塔闯进了视线。

从其外观简单目测了一下,从绝缘子片数、导线分裂数和高度进行推断,这个大概率是一个800KV左右的特高压输电铁塔。

特高压高网的功能是远距离送电,而青海环保为先,用电需求并不惊人,那么这也就意味着,青海是一个能源输出大省,而且只能是新能源。

一时间竟期待看到光伏或风电等新能源电站的身影,忘记了此次“旅游”的主业。

汽车继续在山间穿梭,大小山峦连绵不绝,景色虽有细微变化,却始终被一片绿色包裹,渐渐生出几分“审美疲劳”。就在这时,远处山间忽然晃过一抹白色,转瞬又藏进山后,与远方天空交融——难道是风机?是错觉吗?几秒后,那抹白色再度从山后“探”出来,像个调皮的孩子,在山间若隐若现。没错!是风力发电机,而且不止一台,是一整组!

这是本次旅程邂逅的第一个新能源电站,心头瞬间涌上熟悉的亲切感,连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小激动。隔着车窗不停按下快门,定格下青甘大环线上第一个与日常工作、风景相融合的独特电子影像。

大约一分钟后,待汽车绕过几座低矮的小山丘,行至与这座风电站的“最近距离”处,那些风力发电机便愈发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将照片放大后能清晰看到,风电塔筒上印着“青海国投”字样,风机机身上则标有“明阳电力”标识。经核查,这组风机大概率隶属于青海柴达木能源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主导建设的日月山49.5MW风电场一期工程。

该项目是日月山区域的核心风电项目,其中一期15MW工程于2017年实现并网发电,配套安装了8台单机容量2000kW的风机,年均上网电量约3487.7万kWh。从股权穿透分析结果来看,青海柴达木能源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中,涵盖青海国投的关联企业。这一股权关系,也与塔筒上“青海国投”的标识形成了印证。

汽车继续前行,在公路两边,一座座高压输电塔,由近及远,星罗棋布般伫立在土地上,更加印证这是一个能源输出型省份,而且是清洁的新能源大省。在卫星地图上,俯瞰这些高压、特高压输电铁塔,怕是要引发密集恐惧症的发作。

星罗棋布的高压、特高压输电铁塔(百度地图)

带着对之后旅途中邂逅更多新能源电站的期待,奔向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

汽车驶下京藏高速,进入倒淌河镇,沿倒湖茶公路前进。30公里后,就来到了青海湖的南岸,这片区域隶属于海南藏族自治州管辖。

倒湖茶公路的名字看起来有些拗口,但其实是连接倒淌河镇、青海湖、茶卡盐湖的公路。

在青海湖南岸行驶,公路两侧的土地尽数被牧场铺满。牦牛与各类藏羊散落在牧场间,安逸地低头啃食青草;远远望去,草木丰茂的景致在青海湖粼粼波光的映衬下,更显祥和与恬静。

青海湖黑马河景区,相较于商业化气息浓重的二郎剑景区,这里更贴合自然的原始风貌。辽阔的湖面铺展眼前,湟鱼在水中游弋、鸥在湖面上空飞翔,再伴着惊涛拍击湖岸的浑厚声响,所有元素交织相融,悄然勾勒出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和谐图景。

湖水清得能看见水下细密的卵石与摇曳的水草,一群群湟鱼正摆着纺锤般的身子游来游去。这些被当地人称作“湟鱼”的青海湖裸鲤,正是这片高原湖泊生态链的核心物种。曾几何时,过度捕捞与环境变化让它们的身影日渐稀疏,而如今,澄澈湖水中自在游弋的鱼群,正是生态保护的生动注脚。多年来的封湖育鱼、水质监测、栖息地修复,让青海湖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不仅湟鱼种群数量稳步回升,连带着周边的鸟类、植被也愈发繁盛。

站在岸边静静凝望,湟鱼的每一次摆尾、鸟类的每一次飞翔、水浪的每一次拍岸,这不仅是一幅旅游美景,更是一份写在高原湖畔的生态答卷。

新能源事业之所以在青海省扎根且大放异彩,不仅是其风、电资源丰富,更重要的是青海省的三江源地区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区域。三江源地区位于中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总面积达39.5万平方千米,占青海省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因此,清洁的新能源,是保护环境的关键。

接下来,再次踏上行程,前往倒湖茶公路的“终点”茶卡盐湖。在倒湖茶公路与京藏高速交会处附近,在远山的那边,一个个风力发电机又出现在视野中,稍近一些的,能够看到过半“身高”,稍远一些的,只露出一部分叶片。随着汽车不断前行,风机的身影也越来越靠近。

走近些便能看清,近处风机的塔筒上赫然印着“中电投集团”的字样;而这些风机如今的“主人”,是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电投”)下属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青海黄河中型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这座坐落于沙尔嘎努山的风电场,名为那仁风电场。回溯背景可知,2015年7月15日,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简称“中电投”)与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正式成立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尽管那仁风电场的装机容量达100兆瓦(100MW),且已于2018年底建成并网,但塔筒上的“中电投集团”标识至今未改。推测原因在于,这些塔筒早在两大集团合并重组前就已生产完成。

抵达茶卡盐湖时,天色正阴,心心念念的“天空之镜”未能展露全貌。里反复搜寻,盼着能捕捉到那面“镜面”的些许影子,却在盐湖那条细长的步行道上,撞见了一位老人。他坐在一把折叠椅上,背朝镜头,静静望向远方。按下快门,定格这幕“不完美”,倒觉得相比晴空下的壮阔镜面,更贴近人生本来的模样。

一把椅,一汪盐湖,一帧画。

偷得浮生半日闲,坐看风云变。

是凭一段思潮翻滚,追忆细碎往昔?还是这片旷野的清寂,洗涤心头堆积的尘埃?不得而知。

远山隐在百里密云后,轮廓朦胧。这景象,是此刻心境的悄然投射,还是历经岁月沉淀后的人生通透?

猜不穿,心事说与谁人听。与天地相比,夫物芸芸,蜉蝣一生,朝暮几何?熙熙攘攘,浮浮沉沉,百年耗尽,皆为过客。

如此想来,此刻能不负眼前景、不负当下心,或许已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波澜壮阔。

阴雨日落的茶卡盐湖,

天空之镜在微风的影响下不那么明显

茶卡盐湖的光伏小路灯

一抹阳光穿透乌云,

也许是茶卡对阴雨天的补偿

在青甘大环线上,光伏的应用早已渗透到生活的细节里:从茶卡盐湖的光伏小路灯,到德令哈街头的太阳能路灯,再到沿途随处可见的光伏供电电信基站……

青甘大环线沿途电信基站均为太阳能供电

这些细节,无不印证着西北地区在光伏技术的理解与实际应用上,早已走在了国内许多地区的前列。

一天的行程辗转下来,汽车先沿京藏高速行驶,随后转入茶德高速,朝着首日行程的终点——德令哈缓缓驶去。此时天色早已暗透,汽车在夜色里穿行,窗外只剩一片漆黑,什么景色也看不清。后来才知晓,竟在黑暗中错过了旅途中第一个本该遇见的光伏电站。尽管多方查证,最终仍无法确定该电站的归属。

图源:百度地图

在与上述光伏电站相距约15公里处,另有一处体量不小的光伏电站群。从规模及已掌握的相关信息判断,该电站极有可能是黄河乌兰50MW并网光伏电站项目。

图源:百度地图

黄河乌兰50MW项目是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希里沟镇境内戈壁滩上投资建设的标志性新能源项目,电站平均海拔3120米,紧邻315国道与青藏铁路,总装机容量50MW,占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总投资10.34亿元;于2011年6月开工建设,同年10月23日实现并网发电,由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乌兰太阳能发电分公司负责运营(隶属于国家电投集团海西分公司统筹管理)。在当时,它是国内海拔3000米以上规模最大的光伏电站。技术方面,该电站采用280Wp和240Wp规格的多晶硅电池组件,搭配集中式逆变器

抵达德令哈时,已是22时左右。拖着一身疲倦,尝了尝当地特色的牦牛肉干锅,便匆匆休息了——为第二天一早奔赴200公里外的大柴旦行政委员会翡翠湖养足精神。

###未完待续###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