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近几年,上海出台政策,加快在各类建筑屋面布设光伏设施的进度。除了要求新建建筑屋顶按比例安装光伏设施外,既有建筑上加建光伏设施也蔚然成风。但与此同时,光伏设施带来的光污染等新矛盾也逐步显现。
近日,闵行区虹梅菁典小区的居民们称小区南侧停车场加建的光伏板给他们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光污染,并找到媒体进行投诉。居民们质疑,如此规模的光伏设施在建设时,为何没有进行影响评估并征询附近居民的意见?
据悉,虹梅菁典小区位于闵行区春申路蔷薇路路口,南侧紧挨着小区的,就是居民所说的地面停车场。近蔷薇路侧有3组车位上装有“Y”形支架,支架上铺满黑色的光伏板,覆盖了下方整组停车位。从下方的车位数量来推测,一组光伏板就有四五十米长。此外,贴着蔷薇路最外侧的“理想快充站”的几个车位上方也覆盖有光伏板。
与停车场的光伏设施仅一墙之隔的,是虹梅菁典小区高层楼8号楼,即光伏板处于8号楼正下方,而反映被“光污染”困扰的也主要是8号楼的居民。
据居民们观察,由于光伏板面积大,且光伏板自身也有两种对称的角度,随着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反射入居民家中的光线持续存在,居民们需长时间拉上窗帘。入夜后,光伏板又会将停车场的路灯光线反射入低楼层的居民家中。
来源:上观新闻
事实上,光伏板的安装,手续上是齐备的。因此,目前对于光伏板反射的阳光是否属于光污染也存在争议。嘉定区政府日前在回复一则光伏“光污染”的相关投诉时表示,“上海市环保条例中关于光污染的定义为有源光线产生,光伏反射光是否属于光污染政策无具体规定。”
据悉,近年来,上海发布了多则推动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文件,对于新建和存量的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工业厂房等建筑屋顶安装光伏都有着具体的要求,同时也鼓励有意愿的居民利用存量居住建筑屋顶建设光伏项目。
其中《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充分利用农业、园区、市政设施、公共机构、住宅等土地和场址资源,实施一批“光伏+”工程。方案中还明确提到,2022年起新建政府机关、学校、工业厂房等建筑屋顶安装光伏的面积比例不低于50%,其他类型公共建筑屋顶安装光伏板的面积比例不低于30%。
但同时也应看到,随着光伏项目建设的推进,紧邻居民小区的光伏项目引发了不少矛盾和投诉,且属地政府处理上较为棘手。目前嘉定、青浦等区都明确要求居民光伏项目在申报时,需要提供前后邻居的同意意见,物业才能协助在相关材料上盖章。
业内人士建议,类似的做法,在社会区域建设光伏项目时也可以借鉴。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