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隆基、金风入局!绿色甲醇千亿订单“狂飙”

   2025-08-22 氢能观察张赢1940
核心提示:连隆基、金风这样的大佬都已经开始布局绿色甲醇,是不是说明这个赛道真的要爆发?

绿色甲醇的强势崛起,无疑为近来气势低迷的氢能圈提供了一个大好消息。

绿色甲醇是一种通过可再生资源或废弃物资源生产的低碳甲醇,其生产和使用过程总体上减少了化石碳的排放,被视为碳中和或低碳燃料,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清洁能源之一。

目前,通用的绿色甲醇生产线路主要有四种:生物质气化制备绿色甲醇、生物质发酵 “甲烷+转化”合成气制甲醇、水电解制氢+绿色CO2制甲醇和生物质气化耦合水电解制氢制备绿色甲醇四种路线。

煤制甲醇作为我国甲醇生产的传统主流方式(占比曾超 70%),近年来在政策、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下受到严格限制。

进入2025年,国内绿氢产业开始进入冷静期,部分项目撤销、部分项目终止、还有一些绿氢项目“杳无音讯”。在绿氢赛道“十分堵车”,前方一直“亮红灯”的艰难处境下,绿色甲醇不失为一个好出路。

据统计,截至2025年8月,国内已签约/备案绿色甲醇项目173个,产能5346万吨/年。2025上半年新增绿醇项目51个,年内将有65万吨/年产能投产。

订单多多,开工寥寥

2025开年至今,多数绿色甲醇项目开始签约,但开工项目却很少。

下图为氢能观察统计的2025上半年绿色甲醇重大项目进展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到,多数项目在签约和备案阶段,而开工或投产的绿色甲醇项目寥寥无几。据统计,上图中有近20个项目处在签约和备案阶段,而开工投产的项目仅有4个,仅占13%,雪上加霜的是,内蒙古全球首个液态阳光绿色项目已经撤销。

7月14日,上海电气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顺利产出绿色甲醇,成为我国首个投产的风光制氢耦合生物质制绿色甲醇项目,这也是我国今年上半年唯一一个投产的绿色甲醇项目。

现阶段,绿色甲醇项目规划产能已经飙出天际,甚至于随便一个项目的规划产能就是几十万吨,规模可与绿氢项目一较高下。

如同绿氢项目开始“急刹车”一样,绿色甲醇项目大火的背后也有其需要注意和警惕的问题。

尽管有政策的极力推动和市场的极大需求,但绿色甲醇的发展仍需冷静,原料不足、供需错配、成本控制及环境效益等问题。

龙头企业追捧:有“直行”,也有“转弯”

绿色甲醇应用场景众多,既可以做为绿色燃料,供绿色船舶、绿色航空应用,又可以投入到化工生产中,其在常温常压下可液态存储的特性使其已经超越了绿氢的“热度”,成为氢能产业发展的“新宠儿”。

说起近两年开始投入绿色甲醇市场的企业,光伏龙头隆基绿能(指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隆基或隆基绿能)一定是首当其冲。隆基近两年在新能源赛道上不断开拓,2021年成立氢能子公司,如今又开始转战绿色甲醇,从去年开始,隆基多个绿色甲醇项目备案批复或开工落地,先下手为强的风格令业内佩服。

此外,在去年10月底,隆基与马士基合作签署一项生物甲醇的长期承购协议,隆基将为马士基自有的船队提供绿色甲醇燃料。今年上半年,隆基入股生物质气化公司——上海浦合绿碳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再度押注绿色甲醇。

与马士基合作的不止有隆基。2023年11月,马士基与金风科技(指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年供50万吨绿色甲醇协议,2026年交付,有效期至2030年后。这是全球航运业首个大规模绿醇订单,原料为内蒙古风能制甲醇。

连隆基、金风这样的大佬都已经开始布局绿色甲醇,是不是说明这个赛道真的要爆发?

答案似乎没那么简单。恐怕连马士基自己都在慎重考虑。

风向变化源自于2024年8月时马士基CEO宣布战略调整:表明不再专注于单一的绿色甲醇燃料,而将转战于LNG和双燃料,并且马士基宣布暂停剩余的20艘甲醇船订单,转向订造22艘LNG双燃料船。
尽管后来马士基能源转型负责人Morten Bo Christiansen向记者澄清马士基并非要放弃甲醇,而是“新的投资组合举措”,但马士基这样的决定仍然给国内能源界带来不小震动。

曾有传言说,绿色甲醇之所以在国内爆火,极大原因来自于与马士基的合作,马士基对绿色甲醇的强烈需求使得国内看到了绿色甲醇的未来前景,进而导致了大批绿色甲醇项目开始落地。

但从目前趋势来看,国内绿色甲醇项目增长趋势过快,规划产能成倍扩大,若是完全依赖出口,势必难以消纳,建构合适的绿色甲醇消纳场景刻不容缓。

虽然项目落地越来越多,但经此不明朗的态度,即便绿色甲醇深受追捧,不乏已经有企业开始“踩刹车”。

2023年,吉利集团联合内蒙古地方政府宣布启动全球首个亿吨级“液态阳光”绿色甲醇项目,计划投资超500亿元,通过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结合生物碳捕集技术合成甲醇,目标年产绿醇1亿吨,主要用于重卡燃料及化工原料。该项目被视为中国煤化工转型标杆,曾获地方政府专项政策支持。然而,2025年6月30日,内蒙古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显示该项目正式撤销,成为全球首个中途夭折的亿吨级绿醇项目。

分析原因,经济性效益不足成为项目夭折的极大诱因。绿色甲醇成本约在4800元/吨(按照电价0.15元/kWh测算,绿氢成本达8.2元/kg),远高于煤制甲醇市场价2300元/吨。政策上地方政府对绿色甲醇项目增值税返还比例从70%下调至30%,直接拉高内部收益率(IRR)5-8个百分点。

然而短期来看,国内氢基能源项目暂无法达到成本优势。绿氢成本主要受电价影响,在市场内卷的环境之下,设备成本即将降到最低,部分地区绿氢生产成本不占优势,直接影响绿氨、绿色甲醇等副产品的生产成本。尽管从长期来看绿氢及绿色甲醇项目一定是未来必然选择,但就市场而言,短期项目收益不足便极容易被淘汰,形势并不乐观。

绿氢项目已经从盲目走向转型,绿色甲醇也不例外。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绿色甲醇要穿越政策体系、成本竞争、技术突破、模式创新等几大周期限制,才能真正迎来爆发时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