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是推动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目前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市场化程度较低,产业链“制储输用”各环节仍面临较多的技术瓶颈,“十四五”时期氢能领域已取得一定的成就,“十五五”规划建议加强绿氢制输储用一体化发展布局,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发展下,预计行业或迎来快速发展期。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引导多元应用,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的能源消费转型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发展”。 2024年《中华⼈⺠共和国能源法》将氢能纳入能源体系。目前,已有各省市相继出台了较多关于氢能行业的规划及鼓励政策,推动氢能行业发展。 “十四五”时期氢能行业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支持补贴政策较多,用氢成本不断下降,应用场景多元化。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价格竞争升级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氢国。2021-2025年氢能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氢气产能持续增长,商品氢充装量稳步提升,五年复合增长率为21.85%,氢气的生产工艺来看,电解水制氢工艺占比仍较低,但绿氢项目规划较多,且已有较多国家级示范项目落地,根据国家能源局及行业机构数据,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建成绿氢产能约12.3万吨/年。国家电投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远景内蒙古赤峰 152 万吨零碳氢氨项目、新疆库车、宁夏宁东等规模化绿氢项目等多个绿氢项目接连投产,为国内氢能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需求增速不及供应,价格竞争升级,氢气价格逐步下降。

行业支持补贴政策较多,推进氢能市场发展
随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深化推进,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相关的氢能发展规划及补贴政策,辅助氢能行业快速发展,形成“1+N”政策体系,氢能行业也在各种鼓励支持政策下取得良好进展,加氢站建设及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数量稳步提升,目前我国加氢站建成数量超540座,较2020年增加422座;燃料电池推广总量在2.57万辆,较2020年增加1.83万辆,增幅247%,但距离规划的5万辆推广目标仍相差甚远。“十五五”规划中,各省市关于加氢站及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相关规划及补贴政策仍较多,预计行业推广普及量稳步增长。

用氢成本不断下降,加快氢能在相关行业应用替代
随着氢能行业不断扩张,氢能行业相关技术不断创新突破,用氢成本不断下降,加氢站建设在补贴政策下,成本下降,电解槽随着容量从1000Nm³/h向3000Nm³/h升级,购置成本下降,氢价不断下调,绿氢成本下降,至2025年10月中国商品氢均价跌至2.46元/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0.99元/立方米,降幅28.7%,氢能逐步“平价”化,加快绿氢在相关行业应用替代。
应用场景多元化,推进氢能市场化程度
氢能交通是目前落地相对成熟的应用领域,交通领域中,目前推广最多的为重卡,客车、船舶及无人机尚未大范围推广应用,但也侧面说明氢能交通应用场景正在走向多元化。氢能交通工具的通行范围,始终受限于加氢站的覆盖边界,目前加氢站的建设数量虽稳步增长,但总数仍然偏少,且面临建设成本高、运营效率低、氢气储运技术有待突破等问题。随着氢能场景多元化普及,氢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虽然“十四五”时期氢能行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但行业仍存在诸多技术难题需攻克。“十四五”时期氢能行业政策制定逐步清晰、市场发展格局从无到有、基础设施建设从示范逐步走向规模化,但氢能行业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市场化程度较低,行业过于依赖政策补贴,氢能投资的长周期特性与资本市场短期回报诉求之间存在冲突,氢能企业多面临亏损,产业链制氢、储氢、加氢各环节仍存在较多的技术难点需要突破。
预计 “十五五”时期,氢能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初步建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氢能作为推动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在良好的政策支持及市场发展下,预计各地行业规划与补贴政策继续深化,产业链协调意识增强,推动产业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集成”升级,制氢成本继续下降,储运材料不断创新,储运技术实现突破,重卡、船舶、无人机等行业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在能源领域“风光氢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继续探索,在工业领域合成氨、甲醇等逐步推广绿氢替代,推动行业向节能降碳、优化能源结构深化发展,行业或迎来快速发展期。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