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高频调用倒逼安全升维,烧舱测试成全球储能“试金石”

   2025-07-11 高工储能1100
核心提示:高工储能认为,更高的安全水平是储能进入交易时代的入场券,围绕交易能力的构建和竞争将是储能企业的下一场“硬仗”

更高的安全水平,是储能进入交易时代的入场券。

安全是储能一切价值发挥的基石。面对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场景下高频调用的需求,储能电站的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大,但现阶段的储能系统能否经受住高频调用的考验?

海外成熟电力市场中,储能电站早已实现高频调用,因此也更早暴露出储能电站严峻的安全问题。

近期,多家头部系统集成商相继开展了储能电池舱火烧测试,已充分证明,虽然“不可避免”存在起火的风险,但在极端情况下,储能系统仍然可以做到燃烧而不蔓延。

截至目前,阳光电源、华为、比亚迪、远景储能、天合储能、瑞浦兰钧、海辰储能、阿特斯、科陆电子等9家国内主流系统集成商均完成了烧舱测试。

对比上述几家企业的火烧测试实验可以发现,大规模火烧测试中相邻柜体的间距从15cm进阶到5cm,持续突破储能系统的安全边界的同时,也在逐渐抬高储能的安全门槛。

高工储能认为,2025年是储能行业洗牌的关键期,安全将是“淘汰赛”第一关,储能电池舱火烧测试已成为验证储能产品安全极限的高阶“试金石”。

01

   火烧测试成行业分水岭,

安全标准加速洗牌

近年来,全球储能电站火灾事故高发,倒逼全球储能从“合规性认证”迈向“灾害级防控”。

储能系统热失控蔓延并不必然导致火灾事故,但为了进一步验证储能系统火势蔓延的可控性,北美认证体系开始引入大规模火烧测试(LSFT)。

随着2024年以来NFPA 855、CSA TS-800、CSA C-800、UL 9540A等章程、认证测试标准的更新,大规模火烧测试逐渐从“可选”变为“强制”测试标准。

换言之,储能系统大规模火烧测试已成为海外储能市场的“入场券”,也是中国储能企业出海的必须面对的考验。

虽然欧洲、澳洲等海外市场及国内市场目前并未强制要求储能系统进行大规模火烧测试,但在储能产品的招标和选择上,已展现出明显的倾向性,甚至在招投标中把是否通过烧舱测试作为其中一项加分项。

一位头部系统集成企业高管向高工储能表示,应该把大规模火烧测试作为储能系统产品研发的一部分。如果企业没有进行这种破坏性试验,就无法真正探究产品的边界和极限,也无法帮助行业一步步提升安全标准。

近十年来,全球发生了上百起储能电站火灾事故,但这些火灾事故的详细数据并未能获取和保存下来。

而大规模火烧测试留下的数据价值是巨大的,不仅能够直接帮助到产品研发改进,而且一旦在真实场景下发生了储能系统火灾事故,企业也能够提供更好的应对方案。

目前,储能行业的极限测试实验主要集中在电池上,但储能系统的破坏性极限测试是缺失的。

从4月21日华东能源监管局发布的“史上最严”的储能安全新政,到5月7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随着国内储能加速走向高频调用,储能安全门槛必然会越来越高。

高工储能认为,大规模火烧测试抬高了储能行业的安全门槛,可谓是目前储能领域安全的“最高标准”,大规模火烧测也将成为储能行业洗牌的“加速器”。

让部分中小集成商“望而却步”的主要是两大关卡。

一是成本关。并非每个储能系统集成商都具备大规模火烧测试的能力和实力,一场储能大规模火烧测试动辄上千万,中小集成商难以支撑如此高昂的前期投入。

二是技术关。目前市场上缺乏核心技术的纯“拼凑”集成厂商不在少数,质量参差不齐,大规模火烧测试的技术难度极大,甚至目前已经开展大规模火烧测试的集成商也并非全部都是仅一次测试就能成功通过。

02

   重构储能安全边界,

头部厂商“卷”安全

大规模火烧测试正成为筛选储能企业的关键标尺,旨在评估电池储能系统内发生火灾时的热暴露情况,以确定向相邻系统或暴露物传播/引燃的风险。

那么,系统集成商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探索安全边界的?对比来看,9家系统集成商的烧舱实验有细微的差异,主要聚焦两大极限挑战:

一是极致间距突破,相邻柜体最小间距从15cm到5cm。

根据目前国内标准规定,储能电池舱之间的防火间距为不小于3m、单个矩阵占地面积不大于50m²。而美国国家消防协会NFPA 855要求储能单元间距≥3英尺(约1米)。

2024年6月,阳光电源主动燃爆PowerTitan1.0真机,宣布完成全球首个储能系统大规模燃烧测试。同年11月,阳光电源重金投入约3000万,对20MWh PowerTitan2.0进行了最大规模、最长时间的真机燃烧不蔓延测试。

在阳光电源PowerTitan2.0燃烧测试中,布局4台100%满电负荷的储能柜,其中A柜和B柜仅隔15厘米间距。

今年6月12日,瑞浦兰钧邻舱全电量满配满充5MWh的Powtrix®储能电池舱成功通过CSA/ANSI C800极端安全测试,双边间距不足10cm。

近日,远景储能进一步缩小系统间距,ABCD箱4组远景5MWh智慧交易型储能系统肩并肩、背靠背间隔仅5cm,在充电至100%SOC、关闭消防系统的情况下完成了大规模火烧测试。

从15cm到5cm间距,虽然只是10cm的差别,但其带来的难度系数是倍增的。

“空气导热和金属导热系数并非同个量级,而且,在长达几十个小时的燃烧下,导热系数会指数级增加。”一位储能系统燃烧测试实验的相关负责人向高工储能表示。

二是关门燃烧VS开门助燃。根据NFPA 855等规定,这两种测试方式均符合测试要求,分别模拟舱内起火未燃爆和一次爆燃后充分燃烧这两种火灾场景。

今年6月5日,海辰储能∞Block 5MWh储能系统完成全球首次开门燃烧试验,而其他8家系统集成商采用的是关闭舱门燃烧的测试方式。主要是根据系统设计的不同,还原真实场景即可。

开门燃烧旨在氧气充分供给的条件下开展,模拟泄爆板打开后,形成“无约束燃烧”环境,氧气流通量激增,火势与燃烧热值在短期内会飙升到更高,考验储能系统的短期高强度压力承受能力,类似于“大火爆烧”。

而闭门燃烧的整体时间更长,考验储能系统长时间燃烧的抗燃爆冲击设计和对外热量控制,类似于“小火慢炖”。

根据此前储能系统火灾事故的真实情况来看,在没有人为干涉的情况下,储能系统起火燃烧后大部分情况是保持舱门关闭的状态。

除了柜体间距和开关柜门的差异外,目前几家系统集成商的燃烧试验还存在点燃电芯位置、是否满配电芯等细节上的差别。

整体来看,大规模火烧测试是目前最能直观验证储能系统安全设计能力的极限测试,头部系统集成商之间也在通过这个严苛试验“较劲”。高工储能认为,卷安全才是行业最值得倡导的“内卷”。

03

  高频交易时代,

重塑储能价值评估

头部储能系统集成商开展大规模火烧测试,“卷”出安全新高度。同时,也向行业传递出一个信号:在电力交易规模化的大趋势下,安全已从“成本项”蜕变为价值创造的核心要素和竞争壁垒。

2025年以来,136号文、394号文等政策重磅“炸弹”接踵而至,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交易,电力现货市场交易的价差进一步拉大,储能的主要收益将来源于电力市场交易。

远景早在2020年建立储能事业部就确立了“储能的本质是交易”的共识,如今,这一的认知正在被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所验证。

储能行业从“野蛮生长”步入“精耕细作”的电力交易时代,意味着储能将进入常态化高频调用。而这种转变也将进一步增加了储能电站的安全风险。

具体而言,储能电站频繁充放电会带来三大风险点:一是电池加速老化,内部材料劣化加速,结构变化的概率提升;

二是热失控风险加大,每次充放电都会伴随产热,频繁调用意味着短时间内产热次数多、热量累积快;

三是电力电子失效概率上升,PCS等电力电子设备在高频开关和大电流反复冲击下,故障率也进一步升高。

安全是储能资产持续在线、可随时参与交易的前提,也是储能交易价值得以持续实现的根基,而储能系统的性能和交易能力差异将直接导致收益水平产生巨大差距。

在政策和市场机制的转向趋势下,国内市场对储能产品的考量维度也将从成本为重,转向性能、质量和交易能力为重。

强大的交易能力首先需要确保资产本身的性能与可靠性。一个能毫秒级精准响应调频指令、能承受高强度充放电循环、且能保持超高在线率的“强壮”储能电站,才能100%响应交易策略,才是真正优质、高价值的储能资产。

交易能力的另一方面是更优的交易策略,这需要对功率/负荷有精准预测,来精细把握实时波动的电价,国内企业已经在这方面开启竞赛。

近日,南方电网发布2024-2025赛季 AI负荷预测技术竞赛成绩排名,远景负荷预测技术位列第一。远景也是唯一一家获得南方电网竞赛负荷/功率预测双第一的公司。

高工储能认为,更高的安全水平是储能进入交易时代的入场券,围绕交易能力的构建和竞争将是储能企业的下一场“硬仗”。头部企业都已经布局交易/运营的解决方案。从目前来看,远景储能在交易上的布局、能力都领先其他企业一个身位。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益企储”渠道合作伙伴大会(合肥场)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