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储能扎堆IPO背后:资金吃紧、订单缩减危机“暗现”

   2025-07-11 世纪储能储安1870
核心提示:2025上半年,有近10家储能企业集体冲刺港股IPO,当前,这些企业同样面临不少困境。

2025年已成为储能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关键窗口期。在行业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企业扩产融资需求迫切,尤其为加速海外市场的拓展,港股IPO成为众多储能企业的共同选择。

但赛道拥挤导致IPO受理严重积压。有数据显示,2023年近百家储能产业链企业冲刺IPO,最终仅20余家“闯关”成功,上市率不足25%,近年来这一趋势也在延续。企业“闯关”失败的原因不乏因材料问题主动撤回申请、因财务数据等问题被迫中止或要求终止,这让储能企业的IPO之路“步步惊心”。

2025上半年,有近10家储能企业集体冲刺港股IPO,当前,这些企业同样面临不少困境。

海辰储能:15亿订单“蒸发”与专利“围剿”

作为储能领域的“黑马”,海辰储能的港股IPO之路正遭遇多重暴击。

其财务数据暴露的“补贴依赖症”首当其冲——2024年2.88亿元的净利润中,4.14亿元来自政府补贴,若剔除这部分“输血”,公司实际则处于亏损状态。更严峻的是,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余额超99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73%,现金流状况持续恶化。

近期,海辰储能更是接连遭受沉重打击。首先是其美国重点客户Powin已申请破产,这直接威胁到其价值15亿元(按招股书中0.3元/Wh单价计算)的5GWh储能订单,随着Powin的破产,这份价值大额电池采购协议极有可能化为泡影。更凶险的是,宁德时代近日以“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起诉海辰储能等多家公司,8月12日开庭日恰逢港股审核关键期,该侵权指控很可能对其IPO构成实质威胁。

欣旺达:深陷资产负债率与“内卷”困局

2024年,欣旺达的营收虽高达560.21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仅14.68亿元,净利率低至2.6%, “增收不增利”特征显著。

同时,近年来欣旺达的资产负债率持续高于60%水平,迫使公司筹资现金流激增;其动力电池业务成为巨大的“吸金黑洞”——超700亿元投入、超220GWh规划产能,却未能带来相应回报。

与此同时,行业“内卷”加剧持续挤压生存空间,市场份额有限迫使欣旺达持续扩张以寻求优势。而竞争对手纷纷冲刺港股储备全球化“弹药”,加之A股融资环境趋严,其融资选择受限,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冲刺港股上市,已成为欣旺达自救求生的关键一搏。

亿纬锂能:业绩增速放缓+负债率攀升的双重压力

2024年,亿纬锂能业绩增速放缓,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微降0.35%,净利润增速也降至0.63%,与过去三年业绩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持续攀高,从2020年35.13%上升至2025第一季度的61.98%。

面对行业的激烈竞争,为了满足企业的扩产需求,亿纬锂能多次进行融资。据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11月至2025年6月,公司通过定增、发行债券的方式,合计融资165亿元。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扩产的资金需求,但也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因此,多重压力下的亿纬锂能将目光转向“国际化市场”,冲刺港股IPO可以助力其加速海外产能布局与技术合作,从而打开新的业绩增长空间。

南都电源:亏损自救与转型突围的“最后一搏”

南都电源的港股IPO更像是一场“自救行动”。

当前,企业的核心业务正受到严重冲击:铅回收业务因原料短缺毛利率下降,锂电储能受碳酸锂价格暴跌冲击,叠加海外订单延迟导致出货量减少等。多重原因下,2024年公司营收79.84亿元,同比下降45.56%,归母净利润亏损14.97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7.34亿元,并且,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首次突破80%警戒线,深陷困境。

在此背景下,H股上市被视为南都电源“储备弹药”的关键一步,能否成功,将决定其能否在行业洗牌中站稳脚跟。

2025年,港股IPO的“筛选机制”正加速储能行业的优胜劣汰。对于备战IPO的企业而言,规模扩张的可持续性、技术壁垒的构建、盈利能力的改善等,将是决定其能否跨越上市门槛的重要考验。最终成功上市的企业,或将成为行业“常青树”——它们不仅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更能在全球储能市场的竞争中占据先机。这场资本突围战的胜利,或只属于兼具韧性与远见的“少数派”。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益企储”渠道合作伙伴大会(合肥场)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