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6日,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为股份”300751.SZ)针对 "被执行15000元" 的网络传闻发布澄清公告。正是这则澄清公告,成功引起了大众的广泛“追踪”。
根据公告显示,称该纠纷系早期合同尾款争议,已于2025年3月通过调解程序结清,相关执行信息未及时更新所致。这则看似微小的舆情插曲,却意外成为观察这家异质结龙头企业年度经营的绝佳切入点 —— 在行业周期波动与技术变革交织的2025年,迈为股份似乎也在经历着转型的关键阵痛期。
财务迷雾:利润增速明显低于营收增速
公开信息显示,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9月成立;2018年11月,公司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迈为股份:300751)。公司面向太阳能光伏、显示、半导体三大行业,立足真空、激光、精密装备三大关键技术平台,研发、制造、销售智能化高端装备,主要产品包括全自动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异质结高效电池制造整体解决方案、OLED柔性屏激光设备、MLED全线自动化设备解决方案、半导体晶圆封装设备等。
回溯2024年年报,公司交出了一份 "增收不增利" 的成绩单:98.30 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1.53%,但归母净利润9.26 亿元,仅微增1.31%。深入分析发现,5.24 亿元的资产减值计提成为利润增速的 "刹车片",其中 3.88 亿元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直指光伏行业下游客户的资金链压力。正如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所言:"2024 年是HJT整线设备规模化交付的元年,但部分激进扩产的中小企业出现信用风险,导致我们不得不加强资产质量管控。"
这种谨慎在2025年Q1财报中延续:尽管营业收入保持0.47%的微增,但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37.69%为1.62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 3.52 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应收账款较年初增长20%至 46.82 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达32%,显示客户付款周期显著拉长。
从HJT领跑者到重金布局钙钛矿
迈为股份是HJT电池整线设备龙头,全球市占率高达70%,于2022年率先推出单线年产600MW整线设备,2024年又进一步升级至GW级,解决方案完整覆盖HJT电池生产的四道工艺。目前公司GW级整线设备已交付行业领军客户,并顺利实现首片电池下线。
随着HJT、TOPCon扩产潮退潮后,迈为股份已开始重金布局钙钛矿叠层电池领域。迈为股份发布公告,计划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19.67亿元,用于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该募投项目总投资额为21.38亿元。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20套。
2025年 数十起诉讼缠身
虽然1.5万元纠纷已经澄清,但根据多家媒体报道,及天眼查网站显示,迈为股份作为被告涉及的司法案件近32起,其中近22起均发生在2025年,多是合同纠纷。
2024年年报披露的重大诉讼事项涉案金额高达2.39亿元,其中2.18亿元仍在审理或执行中。这些诉讼不仅占用公司大量资金和精力,更可能影响其商业信誉和客户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
日前迈为股份的实控人新增质押以缓解资金压力。迈为股份发布公告称,实控人周剑在解除557万股股份质押的同时,又新增质押股份数470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7.6%,用于偿还前期质押借款;另一位实控人王正根新增质押股份数200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4.19%,用于补充质押。
站在年中节点回望,迈为股份的2025年呈现出鲜明的双面性:短期看,光伏行业需求疲软、应收账款高企、减值压力仍将压制业绩;但长期论,这种转型的张力,恰是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突破 "卡脖子" 必经的蜕变过程。
当澄清声明的涟漪散去,留在资本市场记忆中的,终将是那些在实验室里突破的效率数据、在客户产线上运转的精密设备,以及在战略版图上不断延伸的业务边界。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