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南玻A(000012)2025年半年报正式披露,这份承载着市场期待的业绩报告,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润双降的 “成绩单”,值得业内关注。
净利润暴跌89.83%
各业务板块均受市场冲击
8月18日,南玻A(000012)公布2025年半年报,一系列数据令人瞩目。公司营业收入为64.8亿元,同比下降19.7%;归母净利润为7453万元,同比下降89.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175万元,同比下降96.8%。经营现金流净额为3.8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1.3%,EPS(全面摊薄)仅为0.0243元。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各主要业务板块均受到市场冲击,其中太阳能及其他产业面临形势更为严峻。
南玻集团2025年上半年各类业务营收占比
然而,第二季度数据同样不容乐观,营业收入为34.1亿元,同比下降 17.4%;归母净利润为5866万元,同比下降85.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3682万元,同比下降90.2%;EPS为 0.0191元。如此显著的业绩下滑,深刻反映出南玻A当前在市场中面临的严峻挑战。
不仅如此,根据过往年报显示,2000年公司的半年度净利为8023.39万元;到2004年起,该公司的半年度净利润均在亿元水平以上。而2025年上半年,南玻A的净利润尚未过亿元。这或许是该公司自2000年以来最低的半年度净利表现。
业绩“腰斩” 真相
玻璃业务拖后腿,资产减值“雪上加霜”
南玻A业绩的大幅滑坡,同样离不开市场环境的剧烈冲击,其核心症结在于光伏玻璃与浮法玻璃价格的持续走低。两大业务板块毛利同比下滑的同时,产品售价下跌还迫使公司对可变现净值下降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更严峻的是,在非主营业务方面,报告期内资产减值达5673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超100%,意味着上半年资产减值金额已覆盖利润总额,财务压力可见一斑。
业绩承压背景下,前不久,南玻A与隆基的长单合作也出现问题。2020年7月,其全资子公司与隆基多家子公司签订65亿元(含税)光伏玻璃销售协议,期限至2025年7月,但截至合同期满,实际销售额仅14.4亿元(含税),远未达标。这一差距源于部分产品涨价、市场波动及隆基调整采购策略,既反映光伏行业不确定性,也暴露企业长单执行难题,虽南玻A称对本年度业绩无不利影响,但合作缩水仍对其业务有冲击。
对于光伏玻璃业务,南玻表示,2025年上半年,其光伏玻璃业务聚焦核心竞争力打造,全面攻关并推广超高透双镀、无色双镀、防眩光玻璃三种拳头产品。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南玻集团在东莞、吴江、凤阳、咸宁、北海共拥有9座光伏压延玻璃原片生产窑炉及配套深加工生产线,其中广西北海二窑及配套加工线处于试生产阶段。
行业寒冬中的“挣扎”
项目建设前景“迷雾重重”
再说南玻集团的太阳能业务,南玻集团布局高纯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及光伏电站的全产业链。现在,集团旗下做光伏的子公司正照着集团的安排全力推进,宜昌基地加速低载能转型;东莞基地着力拓展差异化产品市场;深圳基地积极开展电站项目开发以及青海基地推进高纯晶硅项目建设。在如此恶劣的市场环境下,众多企业深陷亏损泥潭。南玻A作为行业的一员,其多晶硅业务也难以在这场行业寒冬中独善其身,在净利润大降的情况下,该公司在建的多晶硅项目何去何从引发关注……
数据显示,南玻A在青海规划的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原计划建设期为20个月,达产后预计可新增年均销售收入33.89亿元,年均净利润8.63亿元,该项目于2022年9月19日在德令哈市工业园区正式开工建设。虽然该公司的青海省海西州新建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本报告期仅新增投入1.54亿元,但累计投入金额已经高达38.37亿元,投资进度已经达到了85%。而该项目一期的预算投资高达45亿元。看似前景一片光明。然而,当前多晶硅市场产能严重过剩、去产能是必须的,但价格持续下跌的现状,却给该项目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