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及绿氢产业政策加持下,中国电解槽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中标规模同比翻番 绿氢项目驱动增长
据公开数据统计,上半年国内电解槽中标规模已突破1.6GW,32个项目发布电解槽中标公告,碱性电解槽(ALK)仍占据主导地位,PEM电解槽渗透率提升。相比2024年上半年的564MW,同比增长105.9%。
从项目规模来看,再生绿氢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新建年产80万吨绿色氢氨合成工厂项目共有1120MW的电解槽招标,项目规模最大。另外上半年还有沙湾市年产10万吨绿氢制60万吨绿氨生产线项目、中煤鄂尔多斯10万吨液态阳光项目等多个大规模项目推动电解槽市场。
近30家企业瓜分电解槽市场
从中标企业来看,北京亿境星后来居上,斩获上半年最大订单——再生绿氢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新建年产80万吨绿色氢氨合成工厂项目,112套2000Nm³/h电解槽,派瑞氢能、阳光氢能分别以150MW、98MW的规模位列第二和第三名,具体统计如下。
据了解,北京亿境星是再生绿氢能源科技亚洲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专注氢能装备制造与氢基绿能的生产及商业化应用,旗下拥有多项电解槽核心专利。
碱性电解槽占八成 PEM加速渗透
从技术类型来看,上半年碱性电解槽一骑绝尘,涉及碱性电解槽技术的项目有25个,约占总项目数量的八成。包含上半年最大的中标项目——再生绿氢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新建年产80万吨绿色氢氨合成工厂项目。
涉及PEM电解槽技术低的项目有7个,其中榆林零碳产业园氢能(制氢)示范项目(一期)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陕西氢能电解水制氢技术示范项目均包含5MW的PEM电解槽规模。
涉及AEM的项目有3个,涉及SOEC的项目有1个。
在电解槽中标规模大幅增长的同时,价格下行、能效提升、规模化交付成为市场关键词。而随着绿氢经济性持续改善和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电解槽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