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和推动,据氢能观察不完全统计,2025开年以来,国内共有13家企业完成融资,共计约9.25亿元。
以上信息来源:企查查(为方便计算,约千万元、超千万元=一千万,数千万元=五千万,约亿元=一亿元)
A轮融资近一半:企业发展仍处于初期
从融资等级上来看,各家企业目前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13笔融资中有6笔均为A轮融资,并且有4笔天使轮、2笔 Pre-A(Pre-A、Pre-A+、Pre-A++)轮系列融资。由此可见,以上企业还处在扩大生产规模、优化核心产品或服务、组建专业化团队及市场推广等阶段。
氢能产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推动加氢设施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氢能在国家政策层面地位被明确。自此,氢能逐渐走入可再生能源舞台发展的中央。“双碳”目标提出后,氢能发展走上快车道,国家大力支持氢能企业发展,产业发展进入初期阶段。
然而,能源行业需要大量的前期培育时间,氢能发展也在受到重重阻隔。氢能企业需要雄厚的资金成本支撑产品研发、团队组建及产线生产等方面的投入。2024年全年国内共有56家企业完成67笔融资,累计融资额超90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2025年融资成交略显逊色,不仅数量上略少,而且融资额也远远少于去年。
近两年,国内外涉氢公司破产、项目长期未开工导致新能源指标被收回、项目收益较差赔钱运行等负面消息时有传出,似乎预示着氢能产业瓶颈期来临。但从投资方可以看到,如国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河北沿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耐心资本开始入局氢能,推动氢能发展从政策驱动走向商业化、规模化落地。
超亿元融资:围绕氢电及交通领域
氢能观察发现,2025年单笔额度超亿元的融资倾向于氢电及氢能交通领域的企业,比如溯驭技术、海珀特以及聚智合众,后两者均投向氢能交通领域,并且是时下最火的重卡及两轮车。
目前,国内氢能产业在交通领域中主要应用在商用车领域,分别是氢能重卡及氢能两轮车,氢能重卡适用于矿山、干线物流、长途运输等多种场景,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而氢能两轮车也是热度
过了氢能专用车,在上市企业永安行的布局之下越来越火,并且成为了固态储氢的重要应用。
具体如下:
溯驭技术:
3月21日,溯驭技术正式完成 Pre-A(Pre-A、Pre-A+、Pre-A++)轮系列融资。此轮融资由拓邦股份、架桥资本、江苏金桥基金、博众精工共同参投,老股东吴江东方国资持续追投,融资金额近亿元。
苏州溯驭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 年。定位为围绕氢能的电气化新能源电控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面向新型电气化能源体系,主要为储能发电、应急供电、零碳社区、车载、飞行器、船舶等场景提供一体化氢电系统解决方案。
海珀特:
3月24日,海珀特成功完成4.5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投招商、Center Venture、Hydrogenic联合领投,广州水木氢云股权投资、北京顺源长芯咨询管理、海南易德投资、北京太极华青佩诚等多家投资机构参与投资。
作为氢能重卡领域的先行者,海珀特自成立以来就积极围绕“车+能源+N”的企业战略,为客户创造全生命周期最优TVO价值,助力交通运输“零排放”,致力于为物流行业提供清洁、高效的运力解决方案。据悉,海珀特H49将于2025年进行小批量交付运营,持续进行基于客户需求的场景验证,确保产品能够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海珀特H49量产交付实车
面向市场及未来,海珀特将在技术+生态+资本/资源三位一体的赋能下,持续推进H49基于客户场景的定制化开发、验证、交付及商业化运营,进一步加速市场布局及氢能生态建设,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氢能重卡解决方案。
聚智合众:
企查查显示,3月30日,聚智合众正式完成1.1亿元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新光资本领投,庆能动力、海南卓恒跟投。
2月17日,聚智合众与达州新纪智远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功签署了 5800 万人民币的股权投资协议。该基金规模为10亿元。
北京聚智合众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大创板企业(公司代码:300149)和科创孵化板企业(公司代码500073),科技创新型企业,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示范单位,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会员单位,全国工商联汽摩配商会理事单位。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