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美国太阳能开发行业的标杆企业之一Pine Gate Renewables正式向德克萨斯州南部破产法院提交第11章破产保护申请,计划出售几乎全部资产及业务,理由是政策改变后项目估值突然暴跌。
这家曾是资本市场的“宠儿”、手握30GW待开发项目,最终因债务高企与融资环境恶化走到“生死关头”,成为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退潮后又一个倒下的太阳能巨头。
破产前夜
疯狂扩张与最后的"繁荣"
即便在破产前三个月,Pine Gate仍维持着行业领军者的姿态。2025年8月,公司高调宣布与meta达成合作,将为后者开发一个规模达210MW的太阳能项目,总投资7.5亿美元。彼时,其公开数据显示运营中的太阳能项目已超2GW,开发中项目储备更是高达30GW,业务遍及美国30多个州,员工总数突破1000人。

资料显示,Pine Gate成立于2016年,初期采用一体化模式,即一家公司搞定开发、融资、建设和运营的全流程,获得了资本加持,实现了高速成长。回溯其扩张历程,2022年至2025年间,Pine Gate的融资之路堪称"狂飙",凯雷私募信贷部门于2023年底注资1.5亿美元;2024年4月完成6.5亿美元E轮融资;同年10月黑石以优先股形式投资2.88亿美元;11月通过税收抵免额度转让获得三井住友银行等机构2.9亿美元债务融资;2025年3月博枫资本再提供3亿美元贷款。公开可查的融资总额超21.8亿美元,使其成为2024年全球获风险投资最高的太阳能企业。
巨额资金支撑下,Pine Gate甚至在2024年12月拿下美国最大太阳能项目——俄勒冈州Sunstone Solar项目的审批。截至2025年8月,公司宣称项目融资和资本投资总额已达100亿美元,俨然一副行业巨头的架势。
经营危机:
44亿债务压顶
数据显示,Pine Gate总债务高达44亿美元,其中包括20亿美元工程债务、14亿美元公司层面债务以及10亿美元未偿优先股,而公司账上可用现金仅剩850万美元,资金链断裂已不可逆转。
早在2021年,Pine Gate进行关键业务重组,剥离重资产的建设部门成立子公司Blue Ridge Power,自身转型为轻资产的"融资+开发"平台。这一模式虽降低了运营成本,却使其对外部融资产生致命依赖——项目开发需持续投入资金,而收益回收周期长,一旦融资渠道收紧,现金流立即承压。
2025年成为公司命运的转折点。随着美国通胀压力缓解,美联储持续加息导致融资成本飙升,叠加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调整,投资者对太阳能行业的热情骤减。原本络绎不绝的投资机构开始持币观望,Pine Gate的融资窗口突然关闭,前期扩张积累的债务风险瞬间爆发。
陨落根源
政策退潮与资本狂欢后的必然
Pine Gate的破产并非偶然,而是美国太阳能行业泡沫破裂的缩影。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通过后,美国掀起绿色能源投资热潮,巨额补贴刺激大量资本涌入太阳能领域,催生了一批像Pine Gate这样依靠政策红利快速扩张的企业。然而,2025年美国政府为平衡财政预算,对太阳能税收抵免政策进行调整,部分项目的补贴力度不及预期,导致Pine Gate通过税收抵免额度转让融资的渠道受阻。雪上加霜的是,全球供应链波动推高了光伏组件价格,进一步压缩项目利润空间。
分析人士指出,Pine Gate的扩张速度远超行业合理水平。其30GW的待开发项目需要数百亿美元资金支撑,而这种"烧钱换规模"的模式在资本寒冬中注定难以为继。
破产后续
45天资产出售倒计时
根据破产计划,Pine Gate将在法院监督下进行为期45天的资产出售竞标,预计于2025年12月底前完成交易。Pine Gate强调,在破产重组期间,其超过100个在运太阳能设施将继续发电,所有项目开发与建设也不会中断。其全资拥有的运维子公司ACT Power Services并未包含在本次破产申请中,但公司也在积极为其寻找买家。有消息称,部分能源基金和同行企业已表达收购意向,重点关注其已运营的2GW项目和优质土地储备。
从资本宠儿到破产清算,Pine Gate用三年时间走完了一轮"过山车"。这场悲剧不仅是一家公司的失败,更是美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