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面包店发现别家偷用了自己的独家酵母配方”一样……最近,光伏银浆龙头帝科股份也为核心技术动了真格。
从银浆专利说起
一场2亿元的 “技术保卫战”
11月6日晚,帝科股份公告称,旗下子公司浙江索特把同行浙江光达告上了法庭,索赔金额足足2亿元,理由是对方涉嫌侵犯一项光伏导电银浆的核心专利。且截至本公告披露日,该案件尚未开庭。

这可不是普通的技术纠纷。这起诉讼的关键是一项编号为201180032359.1的发明专利,专利名称涉及“包含铅-碲-锂-钛-氧化 物的厚膜浆料以及它们在制造半导体装置的用途”,属于光伏导电银浆领域的核心技术,实则是光伏电池的关键技术,直接影响电池的转换效率和稳定性。而根据相关报道显示,这技术原本是美国杜邦公司的家底,2021年帝科股份旗下另一子公司江苏索特花1.9亿美元买下相关业务后,才把这几百项光伏领域关键技术专利纳入囊中,成了自家的 “压箱底宝贝”。
浙江索特发现,浙江光达在没获得许可的情况下,就大规模生产销售用了类似技术的银浆产品。严重侵犯公司的合法权益,帝科股份自然不能忍。除了要求对方立刻停止制造、销售、许诺销售侵权产品,并销毁专用生产设备及模具外,2亿元的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索赔,更是创下了光伏银浆领域的诉讼新高。
有意思的是,这专利早有 “诉讼前科”,隶属于帝科股份的江苏索特,就曾以常州聚和制造、销售的单晶硅正银系列浆料产品落入了专利号为ZL201180032359.1、ZL201180032701.8的发明专利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侵害了其合法权益为由,向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诉讼,当时每起诉讼的索赔金额为1亿元,两案合计索赔2亿元。最后双方握手言和,并未进入判决程序。
此次帝科选择维权,背后是主业稳定现金流与新业务增长预期的支撑,底气更足,也彰显了对核心技术的保护决心,这次能否和解还是未知数。
双线布局
主业“补技能”,存储业务“开新局”
10月底,帝科股份披露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营收127.24亿元,同比增长10.55%,主要受益于光伏浆料市占率稳固及半导体业务增长;归母净利润2945.66万元,同比-89.94%,主因银价波动导致亏损及研发、并购费用增加。因白银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浮亏1.84亿元,同期总资产110.29亿元,同比增长40.8%。
在三季报发布前后,帝科股份一边把光伏老本行做好,一边开辟 “第二战场”,更受关注的是跨界布局,以3亿元现金收购江苏晶凯62.5%股权,将这家存储芯片封测企业纳入体系。加上此前收购的因梦控股,公司成功打通 “芯片设计 — 晶圆测试 — 封装” 全链条,成为行业内少数能提供 “一体化服务” 的企业,多维度拓展了盈利空间。
成长阵痛
光伏圈的 “专利战” 早已打响
如果说帝科的诉讼是 “单点冲突”,那最近的光伏行业早已打响 “全面战争”。从电池片到设备制造,从国内到全球,企业们纷纷拿起专利当 “武器”。如今,行业已从 “拼产能、打价格战” 的低级内卷,转向 “拼专利、抢技术” 的高阶对决。
隆基与晶科两大巨头,去年底起在全球发起13起专利诉讼,最终以“互相开放技术库”达成和解;天合光能今年初以10.58亿元索赔起诉阿特斯,刷新行业侵权索赔纪录;设备企业奥特维更是将侵权设备的生产商与使用客户一同起诉,上演 “一锅端” 维权。
这些纠纷看似 “撕破脸”,实则是行业成熟的信号。以前大家靠扩产抢市场,现在得靠专利筑壁垒。帝科斥资买专利、龙头企业每年砸数十亿研发,都是在为技术“买单”。而专利战的增多,恰恰说明这些投入有了“价值”,企业开始重视保护自己的 “研发果实”。正是这一转变的体现,只有让创新者不吃亏,行业才能跳出低水平循环,靠技术进步实现长远发展。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