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DNV发布最新报告:氢、氨等新能源商品将助力亚太地区实现超1/4减排目标

   2025-11-07 DNV能源720
核心提示:报告显示,到2050年,氢、氨、可持续燃料及碳封存等绿色燃料和原料,将助力亚太地区实现超过25%的碳排放削减。

随着亚太地区加速迈向净零排放目标,氢、氨、可持续燃料及用于封存的二氧化碳等新型能源载体,将在该地区最难减排领域的脱碳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DNV近期发布了一项数据驱动的路线图,将助力亚太地区扩大新能源商品的应用规模,为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及行业领导者应对能源转型提供洞察参考。

这一题为《新能源商品在亚太地区脱碳中的作用》的报告,主要基于DNV《能源转型展望》研究成果,评估了新能源商品在亚太地区实现净零目标过程中的作用,并于2025年新加坡国际能源周(SIEW)同期举办的亚洲清洁能源峰会(ACES)期间发布。报告显示,到2050年,氢、氨、可持续燃料及碳封存等绿色燃料和原料,将助力亚太地区实现超过25%的碳排放削减。

新能源商品:破解难减排行业困局的关键钥匙

尽管电气化与可再生能源将主导亚太地区的能源转型,但新能源商品仍不可或缺,尤其对于难以脱碳的领域而言。国际贸易是实现深度脱碳的关键,预计81%的新能源商品将通过跨境贸易流通。据估算,亚太地区新能源商品市场规模每年将达约1.1万亿美元,约占该地区2050年预计GDP的3%。

DNV的这一最新研究发现,尽管该地区的净零转型主要依靠电气化和可再生能源扩张,但新能源商品对航空、航运、钢铁、电力、工业化学品和水泥行业等六大行业脱碳至关重要。这些清洁燃料将显著提升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在加速经济发展、支撑人口增长的同时,能源来源的多元化也将增强应对全球价格波动和供应短缺的抗风险能力。

近期,氢能及其衍生品的市场激励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导致相关项目延期、投资放缓。对此,DNV的报告旨在通过提供解锁潜力的实用指南——如由行业主导的标准与认证框架协调统一,实现技术互操作性和市场准入——凸显该领域的机遇规模。

DNV能源系统副总裁兼亚太地区总监Brice Le Gallo表示:“没有新能源商品,就无法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尤其是在亚太地区——该地区的地理特征决定了需要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氢、氨、可持续燃料和碳捕获技术对难减排行业至关重要,若不扩大新能源商品的应用,这些行业可能会在脱碳进程中落后。”

“我们的研究表明,扩大这些技术的应用规模将改变该地区的能源贸易模式,这需要巨额投资、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关系和大胆的创新。未来的转型任务艰巨,各国政府和企业必须积极应对这一挑战。”Brice Le Gallo进一步强调。

庞大基础设施需求,拉动亚太地区新能源商品贸易

由于成本效益高的供应国与工业需求集中的国家之间存在地理分布不平衡,国际贸易将在未来亚太能源市场中发挥关键作用。DNV预计81%的新能源商品将参与跨境贸易,因此扩大这些燃料的应用规模,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区域跨境互操作机制。

到2050年,日本、韩国和新加坡预计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新能源商品消费国,但由于国内供应有限,它们将严重依赖进口。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已具备引领满足地区需求的有利条件,不过新兴的地区及国际生产商正迅速扩大规模,未来可能成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DNV能源系统亚太地区氢、氨及可持续燃料负责人Thomas Koller表示:“在该地区多元化的国家中,六大关键行业(航空、航运、钢铁、电力、工业化学品和水泥)将严重依赖新能源商品实现深度脱碳。从航空领域的可持续航空燃料,到新加坡港口船舶使用的氨和甲醇燃料,再到驱动绿色钢铁生产的氢能,每个行业都有清晰的脱碳路径。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也将发挥关键作用,尤其是在直接电气化尚未可行的钢铁和水泥行业。”

满足这些行业的需求,需要在亚太地区建设大量新基础设施。到2050年,需部署约120亿块太阳能电池板和270万台风电机组。如果这样,则相当于澳大利亚目前太阳能和风能总装机容量的近240倍。此外,还需新建189个港口和1221艘运输船,以支持该地区新能源商品的生产与贸易。

三大战略重点:加速新能源商品应用

DNV的研究指出了加速亚太地区新能源商品应用的三大战略重点:

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和统一标准构建有韧性的区域供应链;

通过平衡、灵活的战略管理航空和航运领域的生物质资源;

通过碳定价、强制要求和认证框架强化市场信号,推动难减排行业采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

“全球的能源转型已在进行中,预计今年碳排放将达到峰值。为实现亚太地区的气候目标,我们需要彻底重新思考能源的生产、运输和使用方式。各国出台强有力的政策至关重要,这将加快新能源的应用,解决成本高昂、基础设施不足和标准不一致等挑战。实现整个地区的完全协调难度较大,但各国之间的务实合作有助于扩大工业脱碳规模。”Le Gallo补充道。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