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英飞源助力电动船舶重塑水上交通新格局

   2025-10-24 英飞源830
核心提示:数据显示,电动船舶相较燃油船舶可节约近一半的运营成本。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与绿色交通体系的构建,电动船舶作为清洁能源应用的重要方向,正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在我国内河、沿海等多类水域中实现规模化示范运营。以福建为代表的一批先行区域,已初步构建起覆盖“江河湖海”的电动船舶体系,推动水上交通向更清洁、低噪声、高效率方向转型。

电动船舶优势显著,经济与环境效益双凸显

在福州冠城大通游艇码头,“冠城大通三号”电动游艇已成为闽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国内首艘实际投入运营的电动游艇,该船搭载230度锂电池与两台共50千瓦电机,经济航速下可连续航行8–10小时,实现了零排放、低振动、无油污的绿色运行。

“与传统燃油船相比,电动船不仅大幅降低噪音和振动,还显著节约运营成本。”一位参与项目运营的船长表示,“游客在船上交谈、观景几乎不受干扰,体验明显提升。”

数据显示,电动船舶相较燃油船舶可节约近一半的运营成本。在封闭水域,如湖泊、水库、内河等,电动船有效杜绝了油污泄漏与尾气排放,对保护水域生态具有现实意义。

充换电技术持续突破,基础设施保障高效运营

电动船舶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效、可靠的能源补给体系支持。英飞源率先进入电动船舶配套充电设施的研发和生产,作为在充电细分领域拥有统治级市场地位的企业,英飞源是经深圳市乃至广东省认证的充电模块“制造业单项冠军”,已联合多地城投、建投等战略伙伴,共同构建起一个覆盖全国、数量逾千的全液冷超充网络。

作为电动船舶能源基础设施的关键供应商,深圳英飞源依托其在充电领域的技术积累,开发出多套适应不同运营场景的船用充换电系统,将英飞源在深圳超充之城的电动汽车充电技术成果应用于电动船舶充电中。

针对固定航线船舶,推出专业化码头充电桩,实现船电与动力电池协同供能;针对航线灵活的观光船与工作船,创新研发船载充电系统,使船舶可在任一具备岸电的码头灵活补能;面向长江等干线大型船舶,提供智能换电方案,通过快速更换电池保障连续作业。

硬核科技应对严苛环境,沿海高盐高湿工况稳定运行

在福建宁德三都澳等海域,高盐雾、高湿度、温差大等恶劣环境对充电设备提出极高要求。英飞源通过材料、结构与工艺的系统性强化,使充电桩稳定运行,工作温度横跨-30℃至+70℃,适应多种极端海洋气候。

目前,英飞源的充电设施已在三都澳等海域实现长期稳定运行,为海上养殖、沿海运输等场景提供可靠能源保障。

示范项目落地,电动船舶应用场景日趋多元

福建作为电动船舶发展先行区,正加快推进各类电动船舶示范项目。今年4月投入运营的“闽都号”采用码头专用充电系统,实现班轮化运营期间的快速补能,保障每日多航次的闽江观光航线。今年8月启航的“茉莉号”作为全省首艘现代双层纯电动游船,载客量达102人,每两天充电一次即可满足运营需求,以其宽敞舒适、静音环保的特点,重塑城市水上观光体验。

为促进电动船舶推广,福建已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对示范项目按电池动力系统价格的40%予以补助,进一步提振了行业信心。

结语:水上交通新时代正在开启

从闽江游艇到长江货轮,从内湖观光船到海上工作船,电动船舶的应用版图正不断扩展。随着电池能量密度持续提升、电力电子技术不断进步,电动船舶不仅在环保与节能方面表现突出,更凭借其良好的经济性与适应性,逐步改写水上交通的能源结构与运营模式。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