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棒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法院”)送达的《江苏省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通知书》《扬州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预重整申请》等材料,获悉债权人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行(以下简称“债权人”或“申请人”)以公司控股二级子公司扬州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州棒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备重整价值为由,向法院申请对扬州棒杰进行预重整,法院已立案审查。
事实上,扬州棒杰作为棒杰股份跨界的重要子公司在其跨界事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将时间拉至2022年11月,随着传统服装业务增长遭遇瓶颈,棒杰股份将新希望寄予了光伏,意欲打造“无缝服装+光伏”双主业的业务结构,并投资设立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光伏领域。
一个月后,棒杰股份便与扬州经开区签订总投资约26亿元的年产10GW高效光伏电池片项目,彼时这家公司的账面资金只有1.91亿。2023年9月,棒杰新能源扬州基地一期高效电池项目成功投产,而此时距离该项目签约落地还不足10个月,如此高效的投产速度也为其跨界事业增添了不少信心。
在跨界初期,棒杰股份展现出强勃勃雄心,计划在这一新兴赛道大干一场。当时,其扬州基地内10GW电池产能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推进,而与此同时,年产10GW的高效光伏组件及配套研发中心项目也相继在扬州落地,两大项目同步发力。
然而,光伏市场的风云变幻远比预期更猛烈,最终苦心布局的光伏项目不得不接连按下暂停键,其跨界追“光”事业也只能随之停摆。最早投产的扬州10GW电池产线,今年3月便已停产;而10GW的高效光伏组件及配套研发中心项目,更是尚未落地便直接“夭折”,对于项目终止原因,公告也坦言称“若强行推进项目建设与投产,不仅难达预期效益,更可能让公司、合作方等各方背负沉重的经济包袱。”
而此次扬州棒杰被申请破产,公告也进行了风险警示,公告表示,目前债权人向法院提交了预重整申请,但以上申请能否被法院裁定受理,以及扬州棒杰是否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若扬州棒杰进入重整程序,公司可能面临如下风险:
(1)履行担保义务的风险
扬州棒杰金融负债敞口余额约6.3亿元,金融负债全部都由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若扬州棒杰进入重整程序,将可能导致公司履行全部担保义务的风险。
(2)长期股权投资无法收回的风险
公司直接和间接向扬州棒杰投资5.05亿元,已全部实缴到位。若扬州棒杰进入重整程序,将可能导致公司对外股权投资无法收回的风险
(3)公司其他应收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公司直接或间接对扬州棒杰提供资金支持金额约6.5亿元,是扬州棒杰的重要债权人之一。若扬州棒杰进入重整程序,将可能导致公司其他应收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4)若扬州棒杰进入重整程序,最终的重整方案将以法院裁定批准的重整计划为准,公司可能面临基于最终重整方案而产生的其他风险。
(5)如果法院正式受理申请人对扬州棒杰的预重整申请且重整顺利实施完毕,将有利于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推动公司健康发展;如果法院正式受理预重整申请,扬州棒杰后续仍然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并被实施破产清算的风险。
同时公告进一步指出,因棒杰股份光伏业务未达预期,经营严重亏损,流动资金严重短缺,截至本公告日,棒杰股份及光伏板块子公司在金融机构累计逾期或提前到期的借款金额合计约98,640.59万元(上述借款金额不包含因逾期产生的违约金、滞纳金和罚息等),占上市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328.97%,由此引发多起诉讼及仲裁、导致多个银行账户被冻结、多项资产被查封,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且近期陆续有申请人向法院申请诉讼执行,公司所持有的被查封的资产可能存在被拍卖的风险,公司经营持续面对巨大压力。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