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开局2024:中国储能出海如何“扎根”?

   2024-01-15 高工储能11350
核心提示:以阳光电源、比亚迪、宁德时代、双一力储能出品的储能产品加速成为海外能源转型“重要助力”。

2023年圣诞前夕,由于英国和法国之间的互连器IFA1跳闸,立即引起1GW的进口电力损失,导致电网频率瞬间跌落至49.3Hz。

事故发生1秒内,阳光电源在英国门迪运行的多个百兆瓦级电网侧储能系统及时响应,助力电网频率5分钟内恢复到正常范围,避免了大范围的停电事故。

这是中国储能助力海外电网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以阳光电源、比亚迪、宁德时代、双一力储能出品的储能产品加速成为海外能源转型“重要助力”。

一度以来,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新三样”。出海,也是储能行业的关键词。

2023年以来,中国储能企业在海外高歌猛进,包括宁德时代、阳光电源、比亚迪、华为、愈来愈多系统企业、电池企业走向全球储能市场。但如何从走进迈向“扎根”,高工储能认为至少有几个方向可以努力:

第一,部分中国储能产品逐渐彰显储国际竞争力,其中产品力成为关键之一。

在阳光电源英国储能项目案例中,此次英国电网频率瞬间跌落时,阳光电源储能系统通过参与调频市场,提供动态遏制(DC)、动态缓和(DM)、动态调节(DR)等服务,于毫秒内参与频率响应,配合英国国家电网控制室的手动操作,迅速将电网频率拉回正常范围,成功保障用电。

除了参与调频市场,积极响应电网调度以外,阳光电源储能系统还可参与英国本地容量市场、嵌入式补贴以及现货和平衡市场的套利交易等,助力获得收益。

据了解,为了有效保障用电,英国电网需要保持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比如,英国电网频率操作限制为49.8Hz-50.2Hz,法定限制为49.5Hz-50.5Hz,电网频率的瞬间跌落可能导致大停电事故。

英国是能源转型的标杆市场之一,但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和电力需求不断变化对电网稳定性带来挑战。

阳光电源已陆续在英国落地多个大型储能项目,为当地提供参与频率响应服务、维稳电网频率的优质电力资产。

同样,早在2022年,宁德时代率先在储能领域突破了北美市场,凭借的也是其先进的产品力。

在美国市场,宁德时代在2022年与美国储能技术公司FlexGen达成合作协议,将在三年时间内为后者供应10GWh的储能产品。在2023年6月14~16日期间,宁德时代与近百家头部企业深入洽谈签署并锁定超过40GWh合作协议。2023年3月,宁德时代宣布与电池储能项目开发公司HGP达成450MWh电池储能项目供货协议。双方还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推动高达5GWh公用事业级和分布式储能项目的落地,以满足美国德克萨斯州对可再生能源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对更多的中小型储能企业“出海”而言,尤其是欧美市场,产品力成为重要关键之一。

第二,出海市场要讲究有的放矢,不能“鼻子眉毛一把抓”。高工储能董事长张小飞曾有个观点认为,再小的公司也可以是全球化企业,指的正是出海是必由之路,但出海策略要有针对性。

尽管,阳光电源、宁德时代、比亚迪、双一力储能、科陆电子等公司,正毫不掩饰的展露其全球储能野心。

而阳光电源、海博思创、中天科技、科陆电子、双一力等作为中国系统集成代表性企业,已经在2023年跑出了出海“加速度”。其中,阳光电源在今年上半年更是高达80%的业绩来自海外。

比亚迪自2011年就开始进击北美市场。其在欧美市场的成绩,已成了中国储能企业出海的标杆。目前,比亚迪储能已在全球近60个国家实现了户储、大型储能渗透。

早在2018年,阳光电源对光伏、储能业务进行了整合,依托海外光伏营销渠道的优势,阳光电源储能业务2018年相继在美国、德国、日本市场完成了突破。至今已经连续7年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中国企业第一,并在2022年首度超越海外巨头Tesla、Fluence, 成为全球第一。

除了系统企业“跨步”出海,中国储能电池企业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的“中流砥柱”。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电芯厂家也迎来了海外储能订单高潮,一方面是头部储能系统集成商加速带量,如Powin、Fluence、Flexgen、ABS、Nextera和Energy Vault等纷纷与中国电芯企业牵手,签订多个GWh级乃至数十GWh级别长采订单。长采订单的背后亦是对中国企业及LFP技术路线的肯定。

另一方面,欧洲、东南亚等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商如Vena Energy、电力公司如意大利某主要电力公司,也在向中国电芯企业采购电芯及直流侧等产品。

仅去年下半年以来,宁德时代、远景动力、鹏辉能源、国轩高科、瑞浦兰钧、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中国电芯厂家累计签订了超过100GWh的供货协议。总体来说,中国储能电芯正在加速走进全球储能场景。

深究其背后的原因,不难看出中国储能产品“物美价廉”,成为其加速走进海外市场的主要原因。

但与此同时,也与企业本身的策略相关。比如欧美市场与东南亚市场打法相差很大: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不同、法律不一样,更为重要的是电网标准不一致,终端消费习惯差异大。储能企业需要依据不同市场生产契合每个市场的产品,同时要具体根据各企业禀赋,有的放矢。

“有的放矢”对中小企业尤其重要。当它们不具备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品牌名气支持时,无疑一个最擅长的细分市场是最好的“切口”。

第三,中国储能在2023年加速进入内卷,而且这种内卷也已经蔓延至海外市场。内卷的同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劣币驱除良币”,以及质量不过关的“安全事故”。但这对于想扎根海外市场的企业而言,无疑带来更多负面影响。

当前,一方面欧美主流市场仍有地缘因素影响,只有少数巨头企业才能进入。因此,美系储能集成商主要包括特斯拉、Powin Energy、Fluence Energy等加速崛起。

尽管,美系集成商是中国储能电池企业重要客户,但也是中国系统企业走向全球的最有力的竞争者。

但伴随美国相关政策出台,中国储能电池并非完全没有后顾之忧。据了解,海外政策也在相应缩紧。IRA法案的本土化税收抵免和各种补贴,使得海外厂商正加速构建本土产能。Powin计划2025年开始每年使用5GWh美国制造的储能设备。Fluence与AESC达成协议,购买其在美国生产的电池;同时开始使用欧洲生产电池。

想要凭借中国制造的规模优势,储能行业“中国制造”的新名片加速走向全世界,仍需中国企业修炼内功、有的放矢,才能加快“扎根”全球。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