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新型储能火爆:半年新增企业近4万家,电池价格战打响了

   2023-10-23 第一财经31170
核心提示:不少业界人士已经发出了要警惕“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预警。

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如火如荼。10月20日,记者根据数据查询平台天眼查查询发现,过去半年,全国新增注册的与新型储能相关的企业近4万家,超过了去年的新增注册总数。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4月1日-10月20日,与新型储能相关的企业新增注册39836家,超过了2022年的3.6万多家。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新增注册新型储能企业总数是过去4年的总和。由此可知过去半年来新型储能行业的火爆现象。

记者根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0日,2023年储能领域合计发生融资事件80余起,融资金额超200亿元。

从新增注册企业的地域分布来看,今年4月至10月新增新型储能相关企业数量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广东省(4801)、江苏省(3525)、浙江省(2700)、北京市(2370)、海南省(2143)、安徽省(2107)、河南省(1977)、河北省(1819)、山东省(1754)、湖南省(1624)。

作为新型储能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广东提出“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根据《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广东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到2027年,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

这背后与广东大力发展新能源密切相关。当前,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为中国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新动能。但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等问题也随之而来。而具有相对稳定、安全的新型储能技术,被业界视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国务院在2021年10月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

和广东一样,其他省市也在力推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其中,今年6月,江苏省发改委出台的《关于加快推动我省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到,到2027年,江苏全省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达到500万千瓦左右。

今年3月,浙江省发改委印发的《关于促进浙江省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及,要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装机规模400万千瓦。

在政策的推动下,新型储能开始爆发。8月2日召开的第八届储能西部论坛介绍,今年1-6 月,国内新增新型储能项目数量(含规划、建设中和运行项目)850个,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新增投运规模8GW/16.7GWh,超过去年新增规模水平(7.3GW/15.9GWh)。

来自高工咨询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已有超过100多家新型储能产业链相关企业推出储能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储能逆变器方面的项目规划,计划投资金额超过5700亿元,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项目规划建设产能超过1500GWh。

另据业内预计,到2030年新型储能市场将达到万亿元。

但随着各类玩家的大量涌入,以及越来越多的企业产能不断释放,新型储能的内卷在今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加剧。首当其冲的是储能电池招投标价格屡创新低,不少企业抱着短期机会主义的心态,通过冲业绩、抢份额的方式,导致报价跌破成本的现象频繁发生。

从最新招标情况来看,0.25C储能电芯最低成交价格已经跌破0.6元/Wh,低价中标成为普遍现象,一些头部电池厂商甚至将储能电芯价格降至0.5元/Wh。

“储能价格一定会继续下行。”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最近表示,“企业想存活下去,只能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去降低成本,没有别的办法。也只有这样,储能才能真正地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压舱石。”

目前,不少业界人士已经发出了要警惕“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预警。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