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内蒙古政府网站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提出,开展大规模风光制氢,壮大风光氢储产业,打造绿氢绿氨绿醇产业发展集群;推进跨省氢氨醇长输管道项目,打造安全高效的油气和绿色燃料管网骨干通道。

氢能相关内如具体如下:
提高新能源开发水平。坚持风光水核等多能并举,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推动新增用电量主要由新增新能源发电满足。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加快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科学制定年度利用率目标和开发规模,保持新增装机合理规模。推广绿电直连、增量配电网等消纳新模式,积极承接先进绿色高载能产业转移,拓展新能源非电利用,完善引导重点用能行业企业使用绿电激励政策。开展大规模风光制氢、新型储能技术攻关,扩大储能规模。加快跨省区骨干输电通道建设,强化区内电网主网架结构,协同推进配电网建设改造,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调控能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提升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安全韧性水平。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完善新能源市场化交易机制。持续推动绿电出口。
壮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壮大风光氢储产业,打造绿氢绿氨绿醇产业发展集群。推进新能源产业关键材料、装备及零部件等全产业链发展,建设国家级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加快新能源重卡和无人电动矿卡规模化应用。大力发展电子级晶硅、特种合金等新材料,做大锂电池、石墨烯、高性能碳纤维、固态电池材料等碳基功能材料及应用产业规模。推进生物疫苗研制基地和生物发酵与制药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大气治理、固废污染源治理、工艺流程优化、余能回收利用等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生成式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示范行动,加快新兴产业集群式规模化发展。探索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和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资本投资未来产业。
强化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支撑。加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优化布局结构,促进集成融合,提升安全韧性和运营可持续性。统筹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集约调配、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等功能,构建“一主两翼、三纵四横、西引东调、外联内通”的水网空间布局,加快建设现代化水网。打造保障国家绿能供给、支撑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电力输送骨干通道。加强铁路“一圈、一廊、一通道”建设,推进呼包、包鄂榆、呼朔太、齐海满等高速铁路和霍林郭勒至阿尔山铁路建设,实现所有盟市高(快)速铁路连通,建设直连东北西北、畅达港口边境的铁路网。推进公路主骨架提质贯通工程,实施重要公路通道提升、新一轮农村牧区公路提升、运输服务质效和转型融合发展提升行动,建设绿色智能、经济便捷的公路网。构建“干支通”功能互补的机场体系、通达自治区东西南北的航线布局,提升航空服务水平。推动盛乐国际机场航空口岸建设区域性航空枢纽。加强天然气管网设施建设,推进跨省氢氨醇长输管道项目,打造安全高效的油气和绿色燃料管网骨干通道。推动算网协同发展,适度超前布局卫星互联网、移动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建强绿色算力和信息传输骨干通道。以改造地下管网、提升交通物流质效、提高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和质量等为重点,健全现代化城乡基础设施网络。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新能源、稀土新材料、碳基新材料、半导体新材料、有色金属新材料、绿色氢氨醇、生物制药、生物育种、草业乳业等优势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任务,产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提升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加强特种车辆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和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大青山实验室、鄂尔多斯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打造以国家级为引领、自治区级为骨干的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基础研发投入比重。以利益共享为牵引促进协同攻关。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