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北京风能展上,运达能源科技集团与全球风电产业链领袖、行业精英及科研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推动全球能源转型,携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主题展开深度对话,全面展示了其在风电全产业链的前瞻布局与硬核创新。
本次盛会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全球风电产业的未来图景。它揭示了哪些前沿趋势,又为行业的跃升指明了哪些新路径?现在,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舞台中央,一同聆听“运达强音”带来的深刻洞察与未来展望。

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董事长陈棋
“中国风电的全球角色,正从‘供应链伙伴’升维为‘系统解决方案的共建者’。”
在“构建韧性产业链”圆桌对话中,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董事长陈棋指出,面对全球气候治理与能源安全双重挑战,中国风电产业需实现三重跃升:在战略层面,风电应从“绿色选项”升级为“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石”,通过构网型技术、风光储氢协同支撑新型电力系统重构;在产业层面,需从“设备出口”转向“能力输出”,以本地化研发、制造与标准共建深化国际合作,如运达在巴西、中亚等地落地的“技术+服务+运营”一体化项目;在生态层面,应推动“风电+”模式创新,通过风氢联动、海洋融合等场景拓展,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低碳价值链。他强调,中国风电企业必须摒弃低价竞争,以技术协同、标准互认与产业链融合,与全球伙伴共同打造安全、韧性且包容的能源未来。

运达能源科技集团副总经理魏敏
“中国风电的出海之路,必须从‘价格竞争’走向‘价值共创’,与全球伙伴共同定义风电的未来。”
全球能源转型为中国风电供应链带来巨大机遇,但也面临地缘政治与本土化挑战。针对欧洲市场,建议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从友好国家切入,同时推动差异化产品与国际认证;针对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可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出海”实现深度绑定,如运达在巴西以“投资+装备+运营”模式快速落地研发与制造基地。运达强调,中国企业需摒弃低价竞争,以全生命周期价值、本地化融合与行业“竞合生态”提升全球竞争力,携手欧洲供应商从供应链合作升级为全球价值链共创,推动风电公平惠及世界。

为全球客户创造最优价值,运达海外10MW级陆上风电机组正式发布
面对全球风电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运达发布的海外10MW级陆上风电机组平台,展现出从单机性能到系统价值的全面能力跨越。该平台通过超长碳纤维叶片、混凝土高塔架及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发电效率、可靠性与环境适应性上实现系统优化。同时,吊装工艺改进与预制化设计显著提升施工效率,AI赋能运维实现从“被动维修”到“主动预警”的转型。运达以技术出海与生态共建为核心,为全球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价值最优的解决方案,推动中国风电迈向“价值出海”新阶段。

“以科技驱动构建产业联盟,是我们共绘深远海风电新篇章的唯一路径。”
面对深远海环境复杂性、机组大型化及经济性等多重挑战,任何单一技术突破都难以支撑规模化开发,亟需通过推动高性价比浮体构型、轻量化系泊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并联合设计、施工、输电等产业链伙伴,共同构建专用装备体系与协同标准,旨在通过科技驱动与联盟协作,系统性降低漂浮式风电成本,加速实现深远海风电平价化开发。

“让每一缕风,都吹向可持续的未来。”
风电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价值升维”——它已不再仅仅是传统能源的替代选择,而是正在成为支撑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这一转变重新定义了能源价值的三个维度:在社会层面,风电通过创造就业、改善能源可及性,正在重塑能源与民生的关系;在环境层面,作为最具规模化潜力的“移动碳减排站”,它持续为全球零碳目标注入强劲动力;在产业层面,风电更推动着材料科学、智能控制等领域的集群式技术创新。我们将以ESG理念全面赋能产业发展,通过将环境责任、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入企业战略,携手各界伙伴,共同将风电产业打造为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

“数字化正将风电场从‘被动运维’的负担,转变为‘主动预警’的资产。”
面对早期风场缺乏有效预警手段、事后维修导致发电量损失与安全隐患等行业痛点,核心在于实现对关键结构损伤的精准预测与健康状态的实时掌握,从而转向预防性维护与机会维修,当前老旧风场改造面临软硬件新增带来的高成本挑战。为此,运达正致力于通过先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以更经济的投入提升预警能力,精准预测关键结构损伤,在故障发生前及时维护,最终系统性降低运维成本,保障资产安全与发电收益。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