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加速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储能行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随着价格战持续白热化与市场洗牌不断加速,原有的竞争格局正在被全面重塑。宁德时代、比亚迪、海辰储能、瑞浦兰钧、中创新航等电池企业纷纷向下游延伸,抢夺储能系统市场份额;以阳光电源、天合储能为代表的储能系统集成商则向上游迈进,纷纷组建电芯研发团队、自研电芯应用于储能系统,将核心环节掌握在手中,保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头部企业加速全球市场扩张,众多新玩家不断涌入,储能赛道日趋拥挤,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在此背景下,一个被称为“AIDC+储能”的细分领域,正悄然成为头部企业争相涌入的“新战场”。
行业竞争加剧,“AIDC+储能”成新战场
AIDC,即AI数据中心,通过集成高性能计算硬件、高效散热系统和智能管理平台,为AI训练与推理提供算力支持。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驱动全球数据流量激增,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正加速扩张。
据华为《智能世界2030》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AI算力需求将达到864 ZFLOPS(FP16),约为2025年的16倍;中国市场的AI算力需求在2023~2028年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46.2%。国际能源署同样指出,2025~2027年,中国数据中心与5G网络的电力需求将持续攀升,电力消费占比将从当前的3%提高至6%。
数据中心的快速增长直接推高了用电负荷。但AIDC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与实时性要求较高,由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存在间歇性与波动性,加之AIDC负荷呈毫秒级快速波动,供电稳定性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在此情况下,储能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储能在AIDC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是保障电力稳定,部分储能系统具备毫秒级并网与离网切换能力,可在电网故障或供电不稳时维持数据中心连续运行,应对高负载用电需求。
其次是提升绿电比例,借助AI能源管理系统,储能可实时预测负载与电价波动,自动优化充放电策略,降低对传统电网的依赖,进一步提升绿色电力使用占比。
第三是降低运营成本,AIDC 运营中电力成本占比达50~60%,储能系统可通过削峰填谷、参与需求响应、配套新能源发电等方式,经智能调度有效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AIDC的能源成本。
随着AIDC需求的释放,储能在该领域或将迎来新一轮增长机遇。有数据显示,全球数据中心储能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将从2024年的16.5GWh增长至2030年的209.4GWh。
宁德时代在其港交所招股书中亦指出,算力市场带来的数据中心储能电池出货量,预计将从2024年的10GWh增长至2030年约300GWh,约增长29倍,其对应设备市场规模约1500亿元。
可以预见,未来“储能+可再生能源”或将成为数据中心的标准配置,“AIDC+储能”也有望成为又一个快速崛起的新赛道。
阳光、海辰等领衔,布局储能新赛道
面对“AIDC+储能”兴起的风口,已有多家企业敏锐捕捉到机遇,纷纷加快战略布局。
近日,阳光电源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透露,公司已正式成立AIDC事业部,正在抓紧技术研发,或将在明年推出相关产品。阳光电源强调,其在电源端和电子电力转换技术方面与AIDC电源存在技术协同,并具备提供绿电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业务方面,公司将重点瞄准海外市场,计划在直流微电网领域推出包括高压侧、低压侧及柜内电源等在内的多项解决方案。
在RE+2025 国际太阳能光伏与储能展上,多家企业也集中发布了AIDC储能解决方案。
海辰储能推出面向AI数据中心的的储能解决方案,包括∞Power 6.25MWh 8h锂电长时储能系统、∞Power N2.28MWh 1h钠电储能系统,以及AIDC储能系统专用寿命评估模型。该方案结合锂电长时稳定供电与钠电高倍率输出优势,可有效满足数据中心对电力的需求,提升绿电使用比例。
精控能源则首次发布新一代公共事业级储能系统PotisBank-L6.25-AC,并同步推出基于该系统的全新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该方案针对数据中心连续运行、高负载率、低中断容忍等核心需求,方案具备毫秒级电网切换能力,保障数据中心连续高负载运行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中断风险。
此外,长期专注于大数据与通信领域储能业务的双登股份,于8月26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AIDC储能第一股”。数据显示,该公司数据中心储能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7.65亿增长至2024年的13.92亿;2025年1~5月,该业务收入已达8.73亿元,占总收入的46.7%,首次超过通信基站业务。
8月1日,科信技术公告称,同意将“储能锂电池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中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3.66亿元变更用于“数据中心绿色低碳技术改造项目”。
从阳光电源、海辰储能等行业巨头到科信技术等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的玩家正涌入“AIDC+储能”领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从行业趋势看,“AIDC+储能”赛道的潜力正在持续释放,万亿级市场的大幕已正式拉开。未来的竞争或将不仅局限于市场的抢占,更重要的是技术突破与解决方案的优化,企业需在储能系统的响应速度、能量密度、成本控制等核心环节实现持续创新,并结合AI能源管理技术,打造更适配AIDC需求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