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能源作为前沿颠覆性技术之一,目前已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新赛道。
7月22日消息 中国“人造太阳”传来最新进展,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聚变公司”)挂牌成立大会在沪举行。本次正式挂牌的中国聚变公司,作为中核集团聚变能源产业的实施主体、投融资平台及抓总单位,将以磁约束托卡马克为技术路线,按照先导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三步走”发展阶段,最终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应用的任务目标。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出席成立大会,并与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申彦锋为中国聚变公司揭牌。上海市副市长刘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致辞。
会上,中国聚变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上海电气集团、申能集团等在沪单位签署聚变创新联合体深化合作协议。
此次挂牌成立的中国聚变公司是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作为推进我国聚变工程化、商业化的创新主体,中国聚变公司将重点布局总体设计、技术验证、数字化研发等业务,并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与此同时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的股东结构也浮出水面,中国聚变公司与中核集团、中国石油昆仑资本、上海未来聚变、中国核电、浙能电力、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和四川重科聚变等股东方签署增资扩股协议。
相关信息显示中核集团、中国核电、浙能电力、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上海未来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及四川重科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1.0019元/注册资本的价格,共同向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投资约114.92亿元,认购聚变公司新增注册资本114.69亿元。其中,中核集团本轮出资40.29亿元,增资后持有中国聚变公司50.35%股份。中国核电投资金额为10亿元,持有聚变公司6.65%股权;浙能电力出资约7.51亿元,持有聚变公司5%股权。此外,中石油旗下昆仑资本此次投资约30.06亿元,获得中国聚变公司20%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本次增资完成后,聚变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50亿元,具体股权结构如下:
聚变能源作为前沿颠覆性技术之一,目前已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新赛道。上海将聚变能源作为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培育的重点方向,先导布局高温超导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育高水平创新主体和优秀人才团队。上海将持续深化与各方的合作,支持组建聚变能源创新联盟,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同时,优化聚变能源创新生态,持续提升重点区域创新密度与产业集聚度,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聚变能源创新高地。
▲增资扩股协议签署
▲深化合作协议签署
中国聚变公司挂牌成立大会由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辛锋主持,集团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王学军代表中核集团与中国聚变公司及其他股东方签署增资扩股协议。中国聚变公司党委书记刘叶介绍了公司相关情况。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将承担“人造太阳”重任
因无限、清洁和安全的特性,可控核聚变被视作人类终极能源,俗称“人造太阳”。自1952年第一颗氢弹试爆以来,各国都在尝试将这项技术用于发电,但无一成功。“还有50年”成为行业长久以来的玩笑话,而近两年国内外主流核聚变项目不断刷新进度似乎正在打破这一魔咒,“人造太阳”正在进入现实。
2023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启动了实施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可控核聚变领域为未来能源的唯一方向。中核集团牵头组织中央企业共同承担,系统布局了重点技术、典型场景、重大工程项目,立足“开新、扩围、提质”打造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推进设立可控核聚变专业化公司,为可控核聚变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聚变公司正式成立是国资央企推动聚变未来产业取得的重要进展,开启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聚变能源公司的崭新篇章。集团公司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工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心系“国之大者”,践行央企担当,坚决扛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旗,稳扎稳打推进聚变工程化目标;深化战略协同,强化创新主体引领,推进聚变联合体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战略坚定、机制灵活、反应敏捷的创新公司,建成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一流企业,为能源发展贡献更多中核力量和智慧。
工商资料显示,聚变公司成立于1983年,原名为中国核燃料有限公司。
经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聚变公司资产总额为6.12亿元,所有者权益为6.11亿元;2024年度营业收入为0.00元,净利润为-2.03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聚变公司资产总额为53.69亿元,所有者权益为53.67亿元;2025年1—6月营业收入为0.00元,净利润为-4325.89万元(2025年数据未经审计)。
目前“人造太阳”进展不断
5月1日,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工程总装工作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启动,力争在2027年完成项目建设;4月30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宣布,这一由30多国数十年共建的“人造太阳”已完成其“电磁心脏”——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全部组件建造。
5月份,中核集团透露,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实现百万安培亿度H模,即同时实现等离子体电流100万安培、离子温度1亿摄氏度、高约束模式运行,创下我国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
据介绍,衡量核聚变装置及核聚变研究的水平,主要看3项参数:等离子体离子的温度、密度和能量约束时间。这3项参数的乘积达到一定数值,就可以实现核聚变反应。这就是著名的“聚变三乘积”。“中国环流三号”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再创新高,达到10的20次方量级,标志着中国聚变快速挺进燃烧实验。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加紧布局可控核聚变。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5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系列有关核能的行政命令,涉及对美国核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面改革、修改监管流程以加快核反应堆测试等。
特朗普在白宫的签字仪式上表示:“现在是发展核能的时候了。”根据美国白宫官网信息,此次签署的四项行政命令主题分别为“为国家安全部署先进的核反应堆技术”“对核管理委员会进行改革”“改革能源部的核反应堆测试”,以及“复兴核工业基础”。新签署的四项命令目标是在未来25年内将核能电力产量提高4倍;调整监管程序,使3个实验性反应堆能在2026年7月4日前投入运行;加大对这项技术工业基础的投资。
一名白宫高级官员表示,政府希望在2029年1月,特朗普第二任期结束前“测试和部署”新的核反应堆。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