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记者从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获悉,150吨/年氢化镁中试产线在陕西榆林投料开车后,近日在消缺优化后转入稳定运行。这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吨级氢化镁储氢材料中试产线,规模为全球最大,标志着我国氢能储运技术及关键材料制备取得重大突破。
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氢化镁项目团队负责人介绍,项目采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专利技术,主要原料镁粉和氢气通过催化条件下加氢合成氢化镁(MgH2),反应条件比较温和,攻克了规模化制备镁基储氢材料的技术难题。
该项目为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联合中科院大化所、大连富德金煜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是榆横综合中试及示范基地运行后首个开展中试及示范试验的项目。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生产装置包括镁粉制备、氢化镁合成、自动包装单元等。今年1月中试装置产线一次性投料开车成功,产出首批合格产品,并实现无人现场值守、自动化运行。制备的氢化镁材料质量储氢密度为6.5wt%和7.2wt%两种,可根据需求生产粉状、颗粒状、块装氢化镁产品。目前正在编制万吨级氢化镁项目工艺包,力争工业示范项目在榆林落地,将促进当地丰富的工业副产氢气综合利用和金属镁产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固态储氢为储氢环节新兴技术,相较于高压气体储能和低温液态储氢具备高安全性、高体积储氢密度、运输便捷等特点。其中氢化镁材料安全环保、可循环使用,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储氢材料。与其他类金属储氢材料相比,镁基固态储氢材料在储氢重量密度方面优势明显,是传统高压气态储氢密度的5倍,可在常温常压下安全运输,提供高安全、高效率、低成本的氢能储运解决方案。
近年来,榆林创新院氢化镁团队围绕镁基固态储氢材料开展了小试、中试放大等工程试验,持续对批量化生产技术进行迭代升级。同时开发了公斤级和百公斤级镁基储氢制备专用装备。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