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储能市场强势复苏:收获史上最好季度,增长点在哪?

   2024-05-24 环球零碳18000
核心提示:2023年,在储能领域,国内企业的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占比亦高达90%以上

动力电池增长缓慢,储能业务却激增。企业储能产品到海外毛利率立刻翻倍。海外储能成为“全村的希望”。

今年,储能市场又可以了?

最近,第一季度储能企业上市公司业绩报告陆续发布,在储能相关概念股的232家中,86.6%的储能上市企业实现盈利,超35%的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

从全球储能企业融资情况来看,同样向好。

(本文来源 微信公众号:环球零碳 ID:carbon-done)

Mercom Capital发布的《储能和电网2024年第一季度融资和并购报告》表明,全球储能行业2024年第一季度融资同比增长432%。

更重要的是,光伏和储能领域的风险投资的差距正在拉大,光伏企业获得的资金只有储能企业的一半。

这些储能市场向好的信号引起了业内注意。

要知道,在当前储能投标市场上,储能系统价格还能一“卷“再“卷”,目前4小时储能系统的最低投标价已经为0.54元/Wh,最低中标价为0.564元/Wh。

图说:2小时储能系统价格变动情况

来源:储能与电力市场,国泰君安期货研究

5月14日,中国石油济柴动力发布5MWh液冷储能系统电气分部件框架协议招标文件中,要求储能电池系统最高限价为0.478元/Wh,电芯最高限价0.33元/Wh。这一价格已显著低于目前储能系统中标价。

据SMM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储能型314Ah电芯平均价为0.4元/Wh,最低价0.34元/Wh,市场最低成交价甚至比招标最高限价还有贵上1毛钱。

但是,数据事实却与市场“低迷“的情绪相反。

我们在仔细梳理各家企业一季度报告时发现,动力电池增长缓慢,储能业务却激增。

来源:各上市公司一季度报告

在今年一季度储能上市公司净利润排名中,宁德时代依然以最高净利润105.10亿元排名第一。

宁德时代尽管一季度营收规模下滑,但仍然保持单季度百亿级的净利润,同时,其一季度毛利率为26.42%,同比增加5.15个百分点,创下过去十个季度新高。

更夸张的是,排名第六的亿纬锂能,其储能电池出货量以以7.02GWh,同比增长113.11%,反超动力电池出货量6.45GWh(同比增长5.98%)。

另外,据2023年年报,亿纬锂能储能电池产品毛利率较之于去年同期上涨了8.07%达17.03%,在毛利率上也实现了对动力电池产品的反超。

去年,储能电池营收也呈现上升趋势,实现营收163.4亿元,较上年激增73.24%。相反,其动力电池的营收占比却持续下降。

近期,亿纬锂能高管还向机构投资者表示,目前公司储能电池订单是饱和的,并且还预计2024全年将保持30%—50%增速,对储能出货量规划目标在50GWh以上。

除此之外,还有此次没排进前十的欣旺达。据内部人士表示,收获了公司发展历史上最好的第一季度。

今年一季度,欣旺达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其中,营收109.75 亿元,同比增长4.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9亿元,同比增长293.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79亿元,同比增长212.89%。

那么,看着市场上这储能系统一降再降的价格,企业的增长点来自哪里?

国轩高科和阳光电源的数据也许可以准确回答这个问题。

据国轩高科2023年报显示,当年实现收入316.05亿元,同比增长37.11%,归母净利润为9.39亿元,同比增长201.3%,净利润创下七年新高。而增长原因是海外业务。

去年,国轩高科海外地区营收64亿元,增幅超过115%,贡献总营收约1/5。2024年一季度,国轩高科预计实现出货10—11GWh,海外业务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阳光电源的年报更是展现了海外储能真香。

2023 年,Fluence 储能系统Wh平均收入约 0.38 美元(按 1:7.2 汇率折算人民币 2.7 元/Wh),全年毛利率约7%;特斯拉储能系统单Wh平均收入0.41 美元(折算人民币 3.0 元/Wh),储能系统毛利率19%。

与之相比,阳光电源储能系统 2023 年单 Wh 收入 1.70 元,储能系统毛利率达到 37.5%,成本控制能力和性价比具有竞争力。

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储能产品到海外毛利率立刻翻倍。

阳光电源也解释,由于公司主动放弃低利润订单,将重点放在欧美等高门槛高价值市场,实现优良的盈利能力。

也就是说,与国内卷低价不一样,海外储能的竞争环境更好。

一方面由于海外电力市场化程度高,大储装机主要由市场回报驱动,因此业主对产品的要求更高,产品有区分度;另一方面,海外市场存在准入认证和渠道壁垒,壁垒较国内市场更高。

总之,海外市场利润之丰厚,正成为储能赛道新的热度。

从市场空间来看,SMM储能预计到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需求将超过900GWh。2023-2030年CAGR增速为27%。其中,中国、欧洲、美国为主要市场,而澳大利亚和其他新兴市场也正崛起。

图说:全球储能市场空间预测,单位:GW

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

2024年一季度,多个国家官宣或开建当地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电池储能项目。例如,马来西亚官宣首个公用事业电池储能项目,规模400MWh;荷兰最大规模电池储能项目“Mufasa”,规模达364MW/1457MWh;瑞典乃至北欧地区最大的电池储能项目将开始建造,规模93.9MW/93.9MWh。

对于欧洲、北美和澳洲发达国家市场,电力市场化程度高,商业模式成熟,储能的盈利能力更好,同时,对储能产品技术和质量的要求也更高。凭借技术先进性,中国头部储能企业能够在发达国家市场获得高度认可。

对于非洲、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市场,中国厂商在提供安全、经济、可靠的储能产品的同时,也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了中国的能源结构转型经验。

因此,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冲向海外,以电动汽车、光伏组件和风电出海走过的道路为鉴,成立海外营销分公司、于海外投资建厂,以及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成为企业海外布局的几大步骤。

对于美国最新的关税政策,亿纬锂能表示,公司已提前布局马来西亚工厂,规划了消费电池和储能电池产能,预计在2026年可以支持美国当地客户的交付。

值得关注的是,远景动力是海外规划电池产能最多的企业,遍布西班牙、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在2023年接连获得包括Fluence、Powin等客户的订单,这将会让其在接下来越来越激烈的海外储能市场竞逐中占据更大的主动权。

来源:妙投

还有一些公司在今年也纷纷在海外拿下大单。例如,1月12日,西班牙Grenergy公司与比亚迪签署协议,为其全球最大储能项目-智利OasisdeAtacama(阿塔卡马绿洲)4.1GWh储能项目采购首批电池储能系统;同日,海辰储能与美国储能系统集成商Powin正式签署5GWh储能电池框架采购合作协议。

据GGII数据,在中国储能企业加速出海之下,2023年,在储能领域,国内企业的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占比亦高达90%以上。

显然,在国内储能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下,海外储能市场已经成为“全村的希望”。但面对国际竞争者,中国企业如何在产品、价格上击败全球巨头,建立全球市场的辉煌,一切仍还在新的起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