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北京大兴加快打造世界级氢能应用“样板间”

   2023-08-18 人民网7270
核心提示:争取全国氢能交通领域首笔碳交易落地

外观更独特、空间更集约、附加值更高的现代“摩天工厂”取代了传统厂房;1.6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占地1400平方米,仅比3个标准篮球场大一点;科研人员乘坐电梯只需30秒就能从办公区直达生产测试车间……这样极具未来感的场景在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成为现实。

7月6日,北京十六区“一把手”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大兴区专场召开,大兴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刘洋介绍,随着国家“双碳”战略实施,大兴区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率先布局氢能产业承接空间,并于2020年8月启动建设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

氢能示范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北区于2021年11月建成投用,目前入驻49家企业、出租率100%。南区一期二期今年4月建成投用,签约率超70%。南区三期规划建设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于今年6月底建设开工。在配套设施方面,园区建设高品质人才公寓,打造了餐饮街、便利店、健身房等商业业态。

争取全国氢能交通领域首笔碳交易落地

大兴区发布了氢十条2.0政策,对企业在技术攻关、生产制造、平台搭建、应用推广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大兴区通过招大引强延链、补链、强链,初步形成了以央企国电投、上市企业亿华通、民企美锦能源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氢能产业集群,核心产品覆盖氢能制储运加、燃料电池生产等各个环节,多条氢能产线陆续建成投产,产业规模累计超过50亿元。

“我们下大力气推动技术产品迭代创新,大兴区与北京工业大学共建氢能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持续加强氢能领域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颠覆性创新。入区企业先后攻破燃料电池系统、膜电极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刘洋说。

在氢生态打造上,大兴区建成全球最大海珀尔加氢站,日加氢量可达4.8吨,为北京冬奥会提供氢源保障。重点在物流区周边和城市主干线节点布局加氢站,新建成3座加氢站,已投运2座。

2021年,大兴区联合12个市(区)组建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刘洋介绍:“我们积极发挥核心技术攻坚主阵地作用,锚定空间、政策、生态持续发力,加快打造世界级氢能应用‘样板间’。”大兴区还协同天津、河北保定等城市共同建设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运输示范廊道,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604辆。今年5月,1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专线投运,大兴成为北京市首批运行区属氢能公交的区。

刘洋表示,后续大兴将继续探索更多场景应用示范,打造京津冀首个氢电耦合型零碳园区,在临空经济区、新城西片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氢能社区、氢能产业谷等可视化示范应用模式。积极推进零碳建筑试点项目建设,依托京津冀氢能大数据平台开展氢能交通领域碳减排核算,争取全国首笔碳交易落地北京。

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对全市贡献率超40%

自2002年起,大兴将生物医药作为全区主导产业,打造22.5平方公里、全国面积最大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刘洋介绍,经过20多年深耕,目前园区形成了研发检验为主导板块,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创新化药、医疗器械为主体板块,大健康、动物药为拓展板块的“1+4+2”产业格局,聚集了费森尤思卡比、科兴中维等一批龙头企业,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贡献率超过40%。

“我们把空间资源作为促进产业项目落地的基础,目前可利用空间共计约120万平方米,其中工业生产可利用空间约86万平方米。随着9.1平方公里南扩区推进,园区承载能力持续提升,将为国内外高端生物医药产业研发、转化、生产提供充足空间。”刘洋说。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坚持集群化发展方向,打造细胞和基因治疗、中医药成果转化、天坛国家脑科学等6大特色产业园,以重磅产品带动产业“链式”发展,涌现出人工香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园区引进12个国家级大院大所、布局120余家专业研究服务机构,形成国内领先的“新药筛选-动物实验-临床研究-注册上市”医药研发完整链条。建立“1+5”链长服务机制,落地北交所大兴服务基地、达成与北京基金协会战略合作,筹集250亿元的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刘洋表示,接下来将加快步伐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协助配合首医大校本部项目规划建设手续办理。加快推进生物医药基地南扩区进程,尽早实现南扩区起步区范围内345亩工业用地率先达到供地条件。“我们还将策划举办国际智算医学大会等一系列具有国内外影响的行业大会,不断提高中国药谷品牌影响力。”刘洋说,大兴区还制定完善《医药基地高质量发展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构建“科技+医药+金融”创新生态,努力提供世界一流专业园区运营服务。

营商环境连续三年位列平原新城第一

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北京市大兴区区长刘学亮介绍,大兴区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打出了服务企业和落实政策组合拳,营商环境连续三年位列平原新城第一。

大兴区发布了最新“1+N”产业政策体系2.0版本,“1”是指《大兴区促进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N”包括医药健康、氢能、商业航天等产业领域13个专项支持政策,奖励金额最高可达2000万元,资金支持最高可达3亿元。

“我们推动空间资源向优质项目和企业倾斜,重大项目从入驻决策、协商落地到开发建设,服务团队全流程跟进政策落实,‘争分夺秒’推动项目落地投产。”刘学亮说,比如,大兴区为517家“服务包”企业配备一对一服务管家,每月集中开展“企业服务日”,解决企业诉求3200余件。大兴区优化营商环境6.0版改革,推动多个高频事项办理场景“证照联办”,成立全市首个“多规合一”专班,项目落地时间压减1/3以上。

在金融支撑方面,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采用股权投资等方式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目前已决策参与子基金24支,撬动8倍以上社会资本,实现基金总规模超过380亿元。

大兴区悉心关注企业背后的人才个体需求,于今年印发了《大兴区“新国门”人才支持和服务办法》,刘学亮说:“我们创新实施了‘归兴’‘繁兴’‘援兴’系列人才引进计划,近年来大兴区人才落户数量始终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区内已聚集国家级专家人才60人、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获得者30人,‘博士后工作站’总数达40家。”

“大兴区扎实打造金牌招商队伍,我们的干部现在几乎人手一本产业政策口袋书。”刘学亮表示,大兴区还创新驻点招商模式,选派骨干力量到上海、深圳等城市开展招商工作,2022年大兴引入京外企业126户,排名全市前列,落地当年形成地方级收入3866万元,收入规模位列全市第一。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