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2022年度中国光伏品牌建设回顾

   2023-01-29 世纪新能源网世纪新能源网225100
核心提示:光伏品牌建设

2022年中国光伏企业的品牌建设相较2021年应该说有了较大进步,无论是在事件营销、口碑建设,还是在海外市场建设、强强联手方面都有了全面的进步。中国光伏行业的全球影响力日趋明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伴随着全球光伏市场的崛起,中国光伏行业及光伏企业在面临着国内的激烈竞争的同时,也将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光伏企业展开直接交锋。

虽然2022年,中国光伏行业在产业上游价格持续拉升,带动了几乎整个产业链多环节价格的提升,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并未降低中国光伏行业看好程度,多行业企业相继跨界光伏,在增强中国光伏行业的实力及影响力的同时,是否会引起行业乱象的发生,给中国光伏行业带来负面影响为业内所担心。但随着新势力的介入,对中国光伏行业的促进作用同样明显,或带动龙头企业的发展动力,从而促进整个行业快速的发展。

新势力跨界促进行业竞争加剧

伴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确定,以及系列积极政策的落地,我国光伏行业为越来越多行业的企业所看好,并积极介入。

相关数据显示,在2022年“跨界”进入光伏行业的企业近70家,涵盖通讯、房地产、互联网、玩具、养殖、纺织等多个行业,投资板块几乎涉及光伏产业链条的每一个板块。

诸如,汽车巨头吉利布局多晶硅,玩具企业沐邦高科、燃气生产和供应商清电能源、铝电巨头其亚进军硅片,服装企业棒杰股份、互联网巨头腾讯、互联网应用服务商三五互联、钢丝绳制造商赛福天、毛纺巨子江苏阳光等投资电池,养老、交运物流天宸股份、家具零售知名企业宜家等下注组件板块,中石化、绿康生化则看好辅材胶膜板块,投资光伏电站的企业相对位数不少,诸如中国燃气、中储股份、海尔等。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中国光伏规划扩产项目超过480个。

虽然各企业跨界的做法有所不同,有的完全发力光伏,剥离原有主营或者非主营业务,也有的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新增光伏业务,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但是不管做法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光伏行业的活力与影响力,对中国光伏品牌的打响益处明显,但同时因为光伏赛道的火热程度,不乏企业为急于切入赛道而未做好全面准备,这或将是一个潜在危险。在扩产的部分项目为分期建设,未来则视市场变化情况择机启动,而此也或将导致项目是否能最终落地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但总体而言,更多的跨界行为,增强了中国光伏行业的影响力,同时火热的板块对切入的企业来说未尝不是一次品牌的宣传,或者可以实现多赢局面。

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增强品牌影响力

光伏行业作为日渐成熟的行业,光伏企业无论是在品牌宣传的渠道还是方式上都日趋成型、成熟,但由于行业的特殊性,长期以来,线下宣传依旧是诸多企业的重要宣传方式,峰会、展会等线下活动深受光伏企业青睐,以此增强自身或者新品的曝光度,进而扩大品牌影响力。

2022年,由于疫情原因,行业线下活动深受影响,多个会议不得不延期或者取消,而此对于光伏企业自身品牌的宣传带来较大的冲击。不完全统计,在2022年,行业内稍显知名的会议超九成出现延期或者取消的现象,其中最为知名的则为全球最大光伏展会——SNEC,更是不得不从延期到取消,而此对光伏企业来说影响颇大。

SNEC几乎成为光伏企业新品发布、品牌宣传的重要平台,无论其宣传力度、企业集中度、会议影响力,还是受众广度都是其他会议所无法比拟的。2022年SNEC的延期至取消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部分企业的宣传计划,进而影响到品牌曝光度。

品牌发声成为诸多光伏企业需要解决的事情,所以七月份在济南举办的2022第十七届中国(济南)国际太阳能利用大会规模超过历届规模,参会企业创出新高,到会者远超预期。而此也成为部分企业发布新品、品牌发声的平台。虽相较SNEC多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但却是企业相对更好的选择。而此也反映出中国光伏企业品牌建设意识的提升。

中国光伏企业除加强国内品牌宣传力度之外,在海外的宣传力度亦有所加强,相比2021年,中国光伏企业2022年在参加海外会议方面亦有所发力,诸如慕尼黑太阳能展Intersolar、美国光伏展、巴西光伏展等,都有着更多中国光伏企业的亮相,也打破了只有实力企业亮相海外的惯例。

然而线下活动的延期、取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声,因此在能够举行或参加有限的线下活动的同时,线上活动成为诸多企业的选择,实现线上、线下双渠道的宣传,以此达到更大程度上的宣传,进而覆盖更大的受众群,提高品牌宣传力度。

据了解,部分实力光伏行业媒体,在2022年线上直播数量较之2021年直播数量实现翻番或者增加多倍。实力光伏企业同样无论是在直播频次还是直播质量上都有所增加和提升,隆基、天合、晶科、晶澳等都在线上活动中有所加强,增加对外发声的频次,进一步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

对于所宣传和展示的内容,也打破通常的光伏新品的宣传,实现了多内容的展示,全面展现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形象。

线上宣传的增加,可以说是2022年部分企业的不得已选择,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下活动少、企业难以发声的难题,企业更是获得了不一样的受众群体,进而扩大了影响力。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线上活动的收获,为企业品牌宣传、企业发声提供了新思路。2023年,线上、线下综合宣传或成为更多企业的选择。拥有线上资源的企业、媒体将获得更多关注及收益。

垂直一体化打造强势品牌

垂直一体化模式逐渐成为行业的大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全产业链布局。

2020年,硅料第一波涨价潮对下游企业造成重大压力,彼时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表示,此次“卡脖儿”事件,或促使下游组件企业酌情考虑未来战略从追求市占率到适度提高自己的垂直一体化程度,让未来发展更可持续,更自主,更有自身掌握权。但如果此种现象一旦形成,将导致整个产业的竞争更为激烈,对于部分光伏企业来说将带来重大的冲击。

但恰在2020年,中国光伏行业迎来了扩产潮,被称作“史上最大扩产潮”,垂直一体化逐渐拉开序幕。2021、2022两年依旧延续着扩产的趋势,而在2022年“跨界”同样伴随着扩产而日趋显得频繁。

纵观垂直一体化的布局,部分龙头企业一直坚持着一体化的发展思路。隆基、晶澳、晶科等企业一体化布局相对较早。原本天合是唯一没有进行一体化布局的专业化组件龙头,但在2022年6月17日,随着天合宣布投资建设青海(西宁)零碳产业园,其开始全面拥抱垂直一体化。其也被评价“非常彻底”的一体化。有媒体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天合的转变是光伏产业一体化时代步入加速期的标志性事件。

其实天合在较早时间在一体化上便有所努力。

2020年,通威、天合的合作在行业内引起一时的轰动,双方拟合资成立项目公司投资年产4万吨投资高纯晶硅项目、年产15GW拉棒项目、年产15GW切片项目和年产15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项目总投资为150亿元。双方联合一体化也表现出了双方在一体化方面的布局。现,该合作已经相关产品已经下线。

而在2022年末,通威正式入局组件板块,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产业链,一时为行业所热议。其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完善。

对于发展一体化的必要性,正泰新能源总裁陆川亦曾有“主赛道要向上向下布局,否则很难有更大竞争力” 的观点,其认为未来会有更多一体化企业出现,大概五家企业占90%份额,剩余几十家企业份额小,在压力下会逐渐退出。为了生存需要,必须这样做。

虽然,一体化趋势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但是一体化对企业实力提出更高要求,对于较多企业依旧有着较大的挑战。无论是企业实力还是战略眼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随着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实力企业优势更为明显,自身实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优势更为明显,企业影响力相较更大,利于自身品牌的建设。

合力打造中国光伏品牌抢占海外市场

2022年,中国光伏行业面临着地缘政治和硅材料价格暴涨的双重压力,但是依旧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我国新增装机达58.24GW,同比增加98.7%。前三季度多晶硅产量55万吨,同增52.8%;硅片产量236GW,同增43%;组件产量191GW,同增46.9%;电池片产量209GW,同增42.2%。

除在各板块产量领先之外,中国光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亦有着不俗的表现——在2022年1-11月,中国光伏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刷新纪录11次。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11月,我国光伏行业已经有87家企业获得“专精特新”称号。

中国光伏行业及光伏企业实力毋庸置疑,正是凭借多方优势,进而占据更大比例的海外市场。从而获得更高的影响力,进一步树立其自身品牌。

2022年,海外市场需求高涨,带动了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量的进一步增加。

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呈现量价齐升态势。硅片、电池、组件出口总额约440.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0.3%。组件出口132.2GW,同比增加61%。有预测显示:2022年,我国全年光伏组件出口量或超155GW,对应出口额约3000亿元。

虽有较好的出口数据,但中国光伏企业在制造端的国际竞争也进一步加剧。诸如,美国调高装机目标,在对外出台部分相关限制政策的同时,国内出台支持政策,刺激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而此带动的市场空间迅速被国外其他光伏企业跟进。欧盟、印度等地也相继出台类似政策,在一定程度挤压了中国光伏企业的市场空间,也加剧了中国光伏企业与世界其他光伏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

并且,伴随着PERC效率日渐接近天花板,面对中国光伏企业巨大优势,海外企业试图通过新技术的研发实现弯道超车,进而重新抢占行业优势。

中国光伏企业全球发展的步伐将面临多方面挑战。

在2022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副局长王新表示:传统贸易摩擦仍然将长期伴随光伏海外出口,绿色门槛等新型贸易壁垒成为国外限制中国光伏产业的重要手段。建议光伏企业,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秉持互利共赢理念,深化国际合作与利益融合;敢斗善斗,坚决维护自身利益。并且强调面对意识形态的抹黑和打压,行业内部要加强凝聚力,建立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命运共同体,团结一心、一致对外,坚决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和产业的整体利益。

中国光伏企业出海除依靠自身的优势和品牌外,依旧需要多方合力,政策支持、行业协力、品牌打造等都不可或缺,共同打造中国整个光伏行业品牌,在大我的过程中实现小我的利益,进而实现中国光伏行业的品牌打造。

2022年,行业预测新增装机将超过100GW,2023年,伴随着上游硅料价格大幅下滑,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价格的日趋合理,中国光伏或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全球光伏装机同样看好,届时竞争更为激烈,品牌认知度、企业影响力更显重要,仍需多方共同努力打造中国光伏品牌,树立中国光伏形象。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