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光伏业激情之后需冷静 晶体硅核心技术是关键

   2010-09-03 ne21.com21世纪新能源14650

  新能源产业被视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拉动经济增长的“催化剂”。不过,即便是这种笼罩了新兴战略产业、高科技环保产业、可再生可持续等各种“光环”的产业,也需要在克服投资泡沫、产能过剩等“虚热”症状之后,才会真正健康发展起来。

  中国光伏产业是新能源发展的一个缩影。虽然它还没有完全从过去几年超速增长的惯性中实现“软着陆”,但这个行业正逐渐从狂热和激情中冷静下来,以一种更理性的姿态规划未来。

  真泡沫还是假泡沫

  一般人很难想到,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多晶硅生产竟会与传统钢铁业一样,被国务院“点名”为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去年年中,一直呈现狂飙突进光伏产业得到首个“黄牌警告”。国家发改委随后专门出台规划文件,指出光伏产业应控制产能,合理健康发展。

  光伏发电的主要生产原料是多晶硅。数据显示,中国多晶硅产量2005年60吨、 2006年287吨、2007年1156吨、2008年达4000吨。仅在2009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浙江等20多个省份有近50家公司正建、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0万吨,

  国内光伏产业“龙头”之一、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董事长施正荣在一次论坛上反思称,只经过短短几年,我国光伏产能剧烈扩张,2007年和2008年该行业产能和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他认为“光伏泡沫”已经出现,由于多晶硅原材料全部靠进口,中国的光伏产业“大跃进”,使得2006到2008年三年中把原料价格从每公斤50美元炒到500美元。

  一定程度上,金融危机吹走了不少泡沫。在“后危机时代”的紧缩期,一度有业内人士悲观地估计,至少50%的中小光伏企业面临停产。国际市场原料价格也一度从最高的500美元/公斤又跌回50美元/公斤。

  不过,行业的降温似乎只是暂时的。今年以来,随着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多晶硅价格又开始出现反弹迹象。从无锡尚德、天威保变、拓日新能等光伏企业传来的消息也很乐观。这些去年以来一直为业绩下滑和亏损而发愁的企业,目前多数生产线正开足马力,有些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

  兴业证券一位资深能源分析师认为,中国已经是全球多晶硅太阳能“最经济”的制造基地。2009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为10G瓦左右,而中国就占据了40%份额。同时,由于中国光伏产量主要靠出口,这一轮被称为“第二春”的行业复苏主要依靠国际市场需求回暖。

  据悉,德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政府即便准备削减补贴,太阳能产业发展前景仍被广泛看好。美国是最大的潜在市场,7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将拿出18.5亿美元向两家太阳能企业提供支持。日本在“后危机时代”一直把激活太阳能市场当作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包括日本夏普、三洋等太阳能巨头均公开指出2010年提高光伏电池的对外委托订单比重。

  行业扩张的热度不减,而国内“泡沫”批评声同样不绝于耳。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包括光伏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虽然定位为战略类新兴产业,但远不到普及的时候。按远景规划,可再生能源将在2030年发挥“重要替代”作用,2050年才能“成为主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来看,业内较为现实的观点多认为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高、电价贵,在技术上还有比较大的改进空间。

  另外,中央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会受到财力约束。除了“金太阳计划”对示范项目的定点补贴,目前国家还从每度电的电价里拿出4厘钱补贴可再生能源发电。按规模计算,2009年全国最多可以拿出100多亿元补贴可再生能源发电,而这远远不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

  孟宪淦强调,可再生能源总量超过了目标,政府就没能力收购了,新能源的发展一定要和国情能力匹配。从当下实践看,“地方政府明显有些激进”,某些地方提出的“风电三峡”、“中国太阳城”等,大干快上的新能源项目,很可能脱离市场的容纳能力。

  核心技术关乎生死存亡

  早在泡沫膨胀的时候,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董事长施正荣就批评,通常光伏企业建厂需要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资金1亿~3亿美元不等,而在暴利诱惑下,有些投资者和企业家把建设期缩短为6个月,结果导致环境问题、质量问题。

  他认为,对于一个新兴行业来说,“过剩”也只是阶段性的过剩,不是永久性过剩。而国务院指出的多晶硅产能过剩,实际主要是“低端产能过剩、低效产能过剩和劣质产能过剩”。

  “从光伏神话到光伏泡沫可能只是一步之遥。”施正荣说,如果把这个神话继续下去,要靠技术、商业模式和国际竞争力上的不断创新。如果依然只注重制造不注重科研,造成“技术短腿”,只关注短期利益不关注长期效益,则是“杀鸡取卵”。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新能源发展上中央和地方的“温差”,即地方热情明显高于中央政策的情况,主要还是“唯GDP论”在作怪。在新能源核心技术上,往往是地方政府不愿意投入的,他们从自身利益考虑,认为投入大、见效慢,而更钟情于上马短、平、快项目,这样只要把基础设施建起来,搞技术引进,或直接进口,搞组装、拼装,产业做大了

 
标签: 光伏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