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山东省淄博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

   日期:2018-09-07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    浏览:7830    评论:0    
 日前,山东省淄博市政府公布了《淄博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规划》提出,提升优化节能环保产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节能装备和环保装备技术水平,重点突破能源高效利用、环境污染防治、VOC综合治理、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发展环保材料、环保药剂及污水、污泥、恶臭气体处理技术与设备。大力发展节能服务、环保设施社会化运营、环境咨询、环境监理、工程技术设计、认证评估等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发展资源环境动态监测、智慧环保、合同能源管理等服务新业态。

《规划》指出,坚持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的全过程绿色发展理念。集中实施减煤和治气、治水、土壤修复、矿山复绿工程;加强循环经济示范技术、项目、企业和模式建设,推行园区循环化改造、产业循环化组合、企业循环化生产,着力构建高效、循环、低碳、清洁的生产体系。

详情如下:

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淄博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的通知

淄政发〔2018〕17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文昌湖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淄博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淄博市人民政府

2018年9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淄博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加快推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现淄博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全面振兴、走在前列,特制定本实施规划。

第一章 转换基础和思路目标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省委、省政府精准把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眼长远、创新求变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淄博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意义尤为重大。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必须发挥基础优势、强化责任担当,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中走在前列。

第一节 转换基础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实现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按照“一个目标定位、四个着力建设、十个率先突破”的总体思路和工作布局,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着力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文化名城、生态淄博和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动能转换奠定良好基础。

——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五年多来,全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013年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2%,2017年达到4781.3亿元,居全省第5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3391美元/人提高到15075美元/人,全员劳动生产率156150元/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61.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4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40位、山东第4位。经济实力的提升,为动能转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和充足的韧性潜力。

——产业转型构筑新优势。2017年,三次产业构成为3.1:52.1:44.8,自2013年以来,服务业占比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实施工业精准转调战略,一业一策、分类推进,以精准举措做强增量、做优存量、压减低端。钢铁、炼油、平板玻璃、电解铝、建陶等行业过剩产能加速退出,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059.6亿元。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占比达到24.29%(2016年),居全省第4位。统筹全市“一盘棋”产业布局,以高新区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龙头,引领推动市五大园区和各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集群集聚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成功入选国家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创新创业焕发新活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铸链”工程,打造了27条创新产业链,组建了27家创新联盟。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4.5%,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2014年,入选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城市。创新创业载体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数量居全省前列,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张店区入选国家级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周村区入选省级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实施“大院大所大校大企”招引工程,聚力推动“双招双引”工作实现新突破,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共建MEMS研究院等11家产业研究院,建成先进陶瓷、高分子材料等一批国家级科技孵化器,设立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2处海外孵化器,形成了“产业研究院+孵化器+产业基地”的创新发展模式。深入实施淄博英才计划,出台“人才新政23条”,各领域高层次、专业化、技能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生态建设呈现新变化。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扎实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以“减煤化”能源结构调整、“清洁化”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绿动力提升工程。2017年,SO2、NO2、PM10、PM2.5等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改善71.8%、26.7%、31.6%、46.2%,全年良好及以上天数达到194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达到252天。加大燃煤削减力度,提前完成省下达的燃煤削减任务,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7.03%。强化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基本完成省级“多规合一”试点,成功列入国家“城市双修”试点。

——改革开放构建新格局。“三最”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建设项目“一费制”,开展“五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实施“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区域评估”“联合验收”等模式。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39.7万户。积极引导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现有26家上市公司、28只股票,累计实现直接融资598.14亿元;在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达54家。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总数达2850家,占全国挂牌数的1/10,居全国第一。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淄博号”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开通运行,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博山区创建为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成功举办齐文化节、陶博会、新材料技术论坛等重大展会活动,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同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制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重化产业占比仍然偏高,高耗能、高排放问题依旧突出,替代产业支撑不够,“腾笼换鸟”步伐有待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接续压力较大。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任务艰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各类创新平台在集聚要素资源、促进成果转化方面作用发挥不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压力仍然较大,生态环境尚未实现根本性好转,单位国土面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高,万元GDP能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投融资体制、科技创新、园区管理运营、国有企业改革等制度体系有待完善,改革创新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第二节 主攻方向

当前,世情、国情、省情等外部环境正在持续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看,以新兴要素为支撑的新经济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繁荣的主要力量,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在曲折中深入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从全国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目标,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不断增强,向好势头更加巩固。从全省看,新旧动能转换成为统领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就我市而言,新旧动能转换的形势紧迫但空间广阔、潜力巨大,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要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全面把握以“四新”促“四化”的总体要求和推进路径,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制造业智慧化改造、提升服务业智慧化水平、促进农业智慧化发展,培育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旅游业与上下游产业、产业与城市、国防军队与经济社会发展等产业行业融合渗透,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产品、企业、行业和区域品牌,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不断积蓄支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能。围绕新旧动能转换的本质内涵和核心要义,立足淄博老工业城市实际,加快摆脱传统路径依赖,以“高、新、轻、绿”为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迸发活力,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倍增翻番,现代服务业做强做优、跨越发展,未来产业无中生有、超前布局,构建“753”现代产业体系,引领产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变革。

传统产业高端化。把七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作为主抓手,突出全产业链、企业生产线整体性、系统性技术改造,加快应用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培育新业态、派生新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老树发新芽”“有中出新”,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

动能培育新兴化。以五大新兴产业培育为重点,着力培育壮大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和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深度对接“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积极推广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向设计、生产、市场等环节渗透,打造一批国际国内技术领先的创新链和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筑巢引新凤”“无中生有”,实现新兴产业提规模。

产业结构轻型化。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调节轻、重工业比例,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低端产能,大幅压缩原材料加工和基础化工,在发展上实现从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投入为主,向主要依靠知识、科技、信息、数据等新兴要素投入为主的转变,加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发展方式绿色化。坚持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的全过程绿色发展理念。集中实施减煤和治气、治水、土壤修复、矿山复绿工程;加强循环经济示范技术、项目、企业和模式建设,推行园区循环化改造、产业循环化组合、企业循环化生产,着力构建高效、循环、低碳、清洁的生产体系。

第三节 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统领,进一步提升思想境界和工作标杆,充分借鉴广东省深圳、东莞、佛山三市和对标城市先进经验做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助力,落实省总体方案、实施规划和实施意见,聚焦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现代服务业做强做优,着力构建区域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打造产业转型、创新创业、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发展生态“新高地”,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强市,建成全省重要的“四新”经济发展聚集地,实现淄博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全面振兴、走在前列。到2022年,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阶段性成果,“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达到32%,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打造产业转型新高地。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中国新材料名都、国家医药健康产业谷、国家机电装备智造名城。到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左右,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指数达到72(按省口径),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21万元/人,主要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5%以上。

——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统领,建立创新型人才“柔性聘用”机制,协同推进科技、产业、市场、产品、业态、管理和模式创新。到2022年,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5%以上,国家级创新平台力争达到23家以上,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达到500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5件,“互联网+”指数达到20,人均信息消费达到4800元。

——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深入实施煤炭替代,调整能源结构,倒逼产业绿色转型。到2022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超额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任务目标;SO2、NO2、PM10、PM2.5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均下降30%以上。

——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积极融入国家、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推动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资源共享与融合发展,构建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到2022年,经济外向度达到20%,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25%,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360亿元。

——打造发展生态新高地。瞄准制约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环节,以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聚力打造“三最”城市。到2022年,“三最”城市建设成果更加巩固,全市市场主体数量突破50万户。

到2028年,改革开放50周年时,提前完成这一轮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转高效,产业结构、区域布局、要素投入模式持续优化,实现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到2035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建成高水平的新型工业化强市,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全省前列。

在动能转换进程中,牢牢把握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坚持“两篇文章一起做”,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基础优势,积极在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壮大、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集群培育、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区域融合等方面探索新路径、取得新突破,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城市提供示范借鉴。
淄博市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主要目标


第二章 重点产业

围绕高质量发展,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并举,一、二、三次产业并进,以大项目、大企业、大基地、大品牌为载体,全面对接省“十强”产业,集中要素资源,突出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和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加快构建区域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突出的“753”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改造提升七大传统产业

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以装备升级、工艺流程再造、智能化改造、绿色提升为重点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一业一策、分类推进,加快转化形成新动能基础力量。

一、化工


以绿色化工为导向,通过创新驱动、产业整合,大力发展千亿级石化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实现由资源驱动的传统石化基地向技术创新驱动的多链条现代化工产业集群转变,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绿色高端化工产业基地。到2022年,全市以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为代表的高端化工占比达到70%以上。

——清理整顿“低、小、散、乱”产能和企业。依法依规关停取缔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加快推进化工企业进区入园,积极推动主城区、人口密集区和环境敏感区化工企业限期实施搬迁、转产或关闭,引导化工园区外危化品生产企业逐步搬迁入园,鼓励化工园区内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整合中小企业。加快清理规范化工园区,完善化工园区道路及管网、热电、环保、消防等配套设施,实施智慧化工园区工程。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将化工企业数量控制在300家左右,规模以下化工生产企业市场出清。

——拓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等高端化工产品种类。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和齐鲁石化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围绕终端消费市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日用品等领域用精细化工产品,拓展新型催化剂及助剂、专用化学品、医药农药中间体、颜料染料涂料等精细化学品门类,巩固增塑剂、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抗氧剂系列、钛白粉、氯化亚砜等拳头产品市场优势,实施一批搬迁改造、技术升级重大项目。支持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丁二烯法制己二腈等先进工艺技术加速产业化进程。发挥原材料充足和配套能力强等优势,依托现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聚烯烃、氟硅材料、聚酰胺、聚氨酯四大产业链,组织实施一批化工新材料领域重大项目。以产品、技术为纽带,推进与齐鲁石化公司共建25万吨/年聚丙烯等混合所有制项目。

——全面提升基础化工精深加工能力。不再新上基础化工、化工原材料项目,严格控制氯碱化工、煤化工规模。加快炼化一体化进程。支持齐鲁石化对现有装置实施大规模、全系统技术改造,加快向精细化工转型;整合地方炼油资源,依托金诚石化、汇丰石化、清源石化、鑫泰石化四大骨干企业,发挥原油输送管道、铁路专用线等物流优势,加强与鲁北石化基地的产业协作,推动石油化工向炼化一体化方向转型,开发生产石油炼化下游产品,推动地炼产业向“油头化尾”转变。重点抓好金诚石化MZRCC联产EPM及其配套工程项目、清源集团特种油生产基地项目、汇丰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炼油企业油品质量升级改造,贯通原油直购和加油站终端建设两个环节,打造淄博地炼成品油销售品牌。延伸氯碱化工产业链。巩固氯乙酸、聚氯乙烯等主打产品市场优势,研发攻关氯系新产品,组织实施一批氢气综合回收项目。支持骨干企业构建循环产业链,打造齐鲁化工区、桓台马桥化工产业园等石化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二、传统机械


立足基础优势,发挥地域特色,推广应用柔性生产系统、自动化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积极开展“机器换人”,建设一批自动化、智能化车间,推动机械产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到2022年,传统机械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95%以上,骨干企业ERP系统普及率达到100%。

——压减淘汰低效装备制造产能。削减淘汰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普通电机、水泵、传统球磨机械、普通减速机械、普通铅酸电池、低效输变电设备等产品,加快淘汰低速电动车产能。

——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大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创新制造和生产经营模式,拓展发展创新设计、供应链管理、整体方案解决、再制造、运维服务等业务领域,构建起机械工业适应信息时代的“产品+服务”的产业体系,推进机械工业提质增效升级。

——推动传统装备产品升级换代。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在新装备、新工艺等方面寻求突破,提高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水平,优化产品结构,依托现有骨干企业,改造升级基础零部件、汽车、船舶配套、农业机械等传统产品,大力发展新型载货车、专用车、减速机、精密轴承、船用发动机、大型多功能联合收割机等机械产品。

三、建材


按照“控总量、优结构、提档次”的总体思路,从品牌、设计、装备、工艺等环节入手,推行清洁生产和能源升级改造,提升建材产业配套及技术水平,打造国内建陶行业高端品牌。

——压缩低端水泥、建陶产能。严格控制水泥熟料新增产能,鼓励和引导水泥粉磨站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持续推进建陶产业布局调整,实施改造提升、搬迁入园、关停淘汰“三个一批”,依法关停淘汰环保、安全不达标及未按规定进行搬迁或改造的企业。

——加快发展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延伸水泥生产上下游产业链,依托龙泉管道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高性能混凝土输水管、城市地下综合管网、高铁水泥枕等水泥制品。推动水泥回转窑无害化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和污泥,加快环亿公司建筑垃圾资源综合利用生产新型建筑材料及再生骨料、优质混凝土项目实施进程。支持东华水泥绿色产业示范园建设,建成集绿色矿山开采、智能制造、垃圾处置及资源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鼓励发展特种水泥,对接在海工、核电等领域的特殊需求,开发具有抗腐蚀性能好、抗渗性能好、水化热低、耐久性好的海工水泥,以及具备高强、中热、低收缩等特性的核电水泥。积极推动薄膜太阳能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加快汉能集团汉瓦系列新型生态建材产品的研发及推广应用。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新模式,加快实施方大杭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等项目。

——改造升级建陶、玻璃等传统产能。借鉴佛山众陶联供应链服务平台经验做法,建立以“产业+互联网+金融资本”为核心的产业链服务平台,为行业企业提供集中采购、价格指数、节能减排、外贸出口等服务,打响淄博建陶地域品牌。依托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山东分院、山东省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协会和现有骨干企业,以自主研发和工业设计为突破口,重点开发超薄型、节能环保型、功能型新产品,推动行业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换代。突出抓好建陶产业创新示范园建设,推广多层窑炉、节能宽体窑、干法制粉、连续球磨等领先技术,建设国际国内一流的陶瓷生产线,做到统一使用天然气、统一建设标准厂房、统一整治外立面、统一处理废弃物、统一安装光伏发电“五统一”。有效利用中国(淄博)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中国(淄博)财富陶瓷城等优势资源,整建制推进建陶展示中心、交易(国际采购)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品牌孵化中心“五个中心”建设,构建高效服务链。大力发展功能玻璃,依托金晶集团等重点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突破超厚、超薄、本体着色、在线镀膜等浮法玻璃关键技术和装备,大力发展建筑节能玻璃、汽车玻璃、家电配套玻璃等功能玻璃和节能门窗、工艺美术玻璃、装饰装潢玻璃等,提升产品附加值。

四、冶金

以控制产能、调整结构、提高档次为重点,加快推进钢铁、有色金属、耐火材料等重点领域产品结构调整,积极推行清洁能源替代,引导冶金产业向精深化方向发展。
 
标签: 山东

微信扫一扫
投稿联系:张先生 13844866317 新闻投稿咨询QQ: 35845245
邮箱:news#ne21.com(请将#换成@)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