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中国光伏企业尚未脱离“中国制造”

   2010-09-30 ne21.com21世纪新能源9180

中国光伏企业近年来扩张迅速,但自有技术较少,尚未脱离"中国制造"。

中新社援引第一财经日报9月29日的报道称,短短几年时间,数千家中国光伏企业突然崛起,让中国变为无可争议的全球第一大光伏生产国。这既是一个奇迹,同时也并不会让人感到意外。因为,较低廉的人力、土地成本及模仿能力,使得我国在制造业方面难逢对手。服装、玩具、机械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产业上,早就应验过。

但是,太阳能光环的背后,仍有一个疑问始终不能消退:中国企业真的已经是世界光伏巨头吗?到底我们是该产业的利益获得者,还仅仅是产业链里不可或缺的零件?

扩张迅速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在9月中旬曾表示,去年全球的光伏组件生产量约为10.7G瓦,而中国占40%以上。最近十年内,光伏产业的产值增长率为年均48.5%,近5年的增幅高达55%。尽管近3年全球遭遇了金融危机,但是光伏行业的增长率依然高达35%,这是其他行业难以比拟的增速。

2009 年,全球十大光伏生产企业中,中国有尚德控股、天威英利和晶澳太阳能等公司入选,分别名列第三、第五和第七位。而今年若按发货量看,尚德控股和晶澳太阳能的座次可能会继续上升,德国Q-cells将被挤出前三位。尚德控股也有可能仅次于美国First Solar,成为世界第二大生产企业。

不过,这几年中国光伏企业所实现的成长,主要集中在大规模、低价格的基础上。

目前,尚德、晶澳、英利等公司的扩张势头仍然不减,三家企业总计在今年将有估计5G瓦的产能全线达产,该数字与2008年全年中国的光伏产量旗鼓相当。

除此之外,常州天合、CSI阿特斯、拓日新能、东方日升、江苏林洋新能源、宁波太阳能、常州亿晶光电、正泰太阳能、交大泰阳等一大批国内企业也有各自的大规模扩产计划。

华电集团一位内部管理层就表示,如果不是G瓦级别的扩产,很多公司都不好意思对外公布。

自有技术较少

对于刚刚起步的光伏行业而言,规模上的扩张确实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技术作为支撑,那么中国光伏企业也很可能错过未来的黄金发展时期,只不过是其他公司的后院加工厂罢了。

事实上,不管是尚德、晶澳、常州天合、CSI阿特斯等一线企业,还是亿晶光电、交大泰阳、东方日升等,全线主攻的都是成熟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涉足(CIGS、晶硅及非晶硅、碲化镉)薄膜电池、光热类及聚光类电池的企业在我国则凤毛麟角。

当然,一些技术型企业本身也对于薄膜或者其他新型电池产品的前景存在忧虑,而且市场变数将会对生产企业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

另外,一些新电池技术本身应用领域也存在局限,因而不管是光伏电站投资商,还是相关行业的人士也裹足不前。

但是,上述问题并不能完全成为中国企业不做技术突破的理由。

尚德的施正荣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国际上的不少光伏企业,都在寻求不同的技术创新,但是在国内却很少见到这样百花齐放的场面。

比如说,美国Advent Solar公司就在进行全背面的电池技术研发,而Solyndra公司也在实验于热水器真空管上做薄膜,现在其产能也达500兆瓦之多。再如NanoSolar公司,同样也是在做印刷式的薄膜太阳能。

中国的创新型企业并不是没有,可不管是设备还是技术,都需要从国外购买,再到国内来复制。现在看来,现成的“拿来主义”可能会促使企业的业务发展较快,但是一旦技术保密期过期,加上设备供应出现问题,都会对中国企业带来很大的打击。

招商证券研究员汪刘胜表示,很多公司不愿意去做创新的重要原因,还在于目前的光伏出口价格能让企业有利可图。但是长期而言,随着最大光伏市场德国需求的逐渐饱和,美国及意大利、法国等市场难以完全填补德国市场的下滑,光伏电池价格的未来发展空间依然不大。因而,光伏也不可能完全靠规模取胜,只有更高技术、更低成本的产品,才可能帮助实现光伏的平价上网。

 

 

 
标签: 光伏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