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林洋新能源的退进节奏:打造吉瓦级分布式光伏

   2016-07-11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4070
核心提示:世界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江苏。从2001年光伏教父施正荣缔造的无锡尚德开始,正式催生了中国光伏产业,并牵引出数家屹立至今的
“世界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江苏”。从2001年光伏教父施正荣缔造的无锡尚德开始,正式催生了中国光伏产业,并牵引出数家屹立至今的“苏”派光伏制造龙头企业,天合光能、阿特斯、林洋新能源等。

只是无锡尚德的“光伏帝国”终究未能跨过寒冬,内外交困之下浑然倒塌,成为研究中国光伏起步十年的缩影案例。而另外一家爆点十足的元老级光伏企业则看林洋新能源,2004年涉足光伏、2010年高点退出、2012年低谷回归,它的退进节奏吸引了众多业内目光。

2012年重回光伏投资应用领域的林洋新能源,专注于分布式光伏发电运营,未来希望打造吉瓦级的分布式电站,致力于成为东部分布式能源、能效管理领域最大互联运营及服务商。这次,林洋是否还能续写辉煌?


进退

2004年,掌舵林洋电子的陆永华考虑到“作为国内电表行业的骨干,公司的上升空间已经有限”,于是决定扩深业务。在考虑了诸多行业后,陆永华最终选择了太阳能,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朝阳产业。当年8月,陆永华正式组建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

同一年,施正荣连吃闭门羹而艰难成立的无锡尚德终于熬过了起步的困难3年,开始了不可思议的高成长。

这一切则源于欧盟各国祭出补贴政策刺激光伏产业的高速增长,特别是德国市场。早在1997年,德国政府就开始实施相关政策鼓励光伏产业发展,如较为着名的“10万太阳屋顶计划”。而从2004年开始,德国实施《可再生能源法》,要求政府根据不同的太阳能发电形式,给予为期20年的上网补贴。这直接带动了市场的爆发性增长,据统计,2004年,德国光伏发电市场增长了235%。市场需求的猛增与欧洲光伏制造滞后之间形成了很大的差距,同时也给了中国光伏行业一个巨大的成长空间。

从此开始施正荣的无锡尚德开始一路狂飙,次年即2005年便奔向了美国纽交所,股价当天即从15美元涨到21.2美元,最高时冲至80美元。博士施正荣华丽转身为“中国首富”。

同行的上升坦途也印证了林洋绝佳的选择,太阳能的朝阳产业地位无可厚非。2004年8月成立之后,林洋新能源获得了花旗集团、GoodEnergies、弘毅投资、联想投资等机构合计5300万美元投资青睐,投入8000多万元组织研发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犹如环环相扣的小说,5个月的时间内,陆永华完成了从运筹帷幄、公司成立再到产品研发、生产直至规模化出口的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两年之后,林洋新能源的营业收入就达到6000万美元,而这个数字是陆永华在电能表行业摸爬滚打10年之后才达到的。2006年12月21日,仅诞生28个月的林洋新能源也顺利地敲响了美国纳斯达克的开市锣。

出人意料的是,在林洋新能源如日中天之际,陆永华却在2007年12月向GoodEnergies出售所持林洋新能源大部分股权,从第一大股东位置退下,仅保留了16.1%的股权。继而2010年8月,在第二季度总体营收同比增长105%的前提下,陆永华再将林洋新能源全部转让给世界五百强企业韩华集团,林洋新能源最终变身韩国企业。

关于退出的理由,陆永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是基于林洋整体战略布局,为了企业有更好的发展”。林洋新能源总经理裴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坚持了同样的答案。

但光伏同行还是分析了更具体的原因。曾与韩华同时竞购林洋新能源的企业之一天华阳光一位人士表示:“现在回过头来梳理,不仅是陆永华将林洋卖了一个好价钱,而且他也看透了这个产业的本质。”在他看来,陆永华当时应该看到组件产业进入门槛较低,而同行飞速扩张,“利润肯定急速下降,而产业也会走到过剩边缘”。

从媒体的过往报道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真实现状。领教到光伏火热的造富能力后,一时间光伏太阳能概念备受热捧,国内光伏产业园遍地开花。到2007时,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光伏制造大国,生产成本异常接近的光伏企业开始大打价格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在所不惜。而同时期的国际市场则是欧洲光伏市场逐渐饱和,叠加经济危机政府补贴缩减。当时原材料、技术“两头在外”,90%以上产品依赖出口的中国光伏企业压力可想而知。或许正如上述天华阳光人士所言,这一内外交困的现状触发了陆永华退出光伏的决心,2007年减持林洋新能源顺理成章。

暂时结束于2010年8月的林洋新能源当时在业界看来十足可惜,毕竟2010年产能约达到900MW,入列全球光伏组件10强。但时间这一最好的见证者却表明,这一退让林洋躲过了光伏最凛冽的寒风。

2011年10月,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商SolarWorld要求对中国75家相关企业展开“双反”调查,当年美国即开始立案调查。2012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发表声明称,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主要是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31.14%至249.96%的高额反倾销税。美国商务部的反倾销初裁结果刚刚公布两个月之后,德国SolarWorld公司向欧盟正式提交申诉请求,要求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

国际市场的连击“双反”给了中国光伏企业致命一击。显赫一时的“光伏帝国”无锡尚德开始崩塌加速。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指出:“2011年统计的光伏企业数为262家,2012年已经降至112家。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企业退出了光伏行业。”

回归

2012年,光伏产业与寒冬相伴。就在此时,林洋又作出了令人意外的举动,选择“回归”。

2012年林洋电子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将投资1亿元人民币设立江苏林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光伏系统产品设计、光伏电站工程、能效管理和LED应用等业务。

解释初衷,陆永华向媒体表示:“对于这个行业我从开始到现在一直是看好的,而且也从未脱离过。即使2010年时将一手创立的林洋新能源卖掉,是从企业能有更好发展考量,而且当时我还投资了逆变器、储能等相关企业”。裴骏也向记者强调:“林洋从未真正离开过光伏领域。”回归的林洋新能源更准确地讲叫做“重生”。

重新开始,林洋新能源选择进入应用端。陆永华当时称:“进入应用行业现在是一个好时机。上游组件和多晶硅产能就目前的市场容量来讲是超前了,而市场的扩容就需要终端的光伏电站和建筑一体化光伏系统等光伏应用产业的跟进。”

对此,一位韩华新能源知情人士评价:“陆永华是一个对电子产业非常了解的纯商人,商业嗅觉十分灵敏,知道何时进退。林洋新能源先前做组件,为生产型,而今重入光伏行业,他看好系统和安装市场这一块。”

事实证明,林洋新能源这一次又赌对了。2013年7月15日,中国政府网正式公布《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决心开启国内终端光伏应用市场。意见指出2013~2015年,我国将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左右,到20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8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将光伏电站按资源和建设条件制定了0.9、0.95和1.0元/千瓦时的三类区域标杆上网电价,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按全部发电量给予0.42元/千瓦时的补贴。一系列利好政策助推光伏电站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接下来的剧情众人皆知,201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11.3GW,排名全球第一;2014年,新增装机容量10.6GW,约占全球新增装机的1/5;2015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15.13GW,累计光伏装机容量43.18GW,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光伏装机第一大国,这也是自2013年起连续三年新增装机容量全球排名第一。以制造业打响的中国光伏热点向应用端转移,产业链收益最高的电站投资成为新一轮热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组件制造商前20名,几乎全部涉足下游电站开发业务。

分布式


在西部地面光伏电站与东部分布式光伏的抉择中,林洋新能源毅然选择了后者,而时间早在2014年。

实际上分布式光伏自出生起便是政策宠儿。《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大力开拓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建设100个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1000个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小镇及示范村。分布式国补按全部发电量给予0.42元/千瓦时。更重要的2014年,国家能源局将全年光伏装机目标定为14GW,而分布式光伏更是独占8GW。为了推进目标落实,国家能源局陆续出台了各种支持政策,其中备受业内关注的当属2014年9月4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这份被誉为“光伏十五条”的重磅新政,明确了政府对分布式光伏的长期支持态度,并列出了全额上网、电站享受标杆电价、增加发电配额、允许直接售电给用户、提供优惠贷款、按月发放补贴等一系列明确而有力的举措。除了国家政策,当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有27个省市出台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实施细则和鼓励政策,进一步推进分布式光伏的发展。

或许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肩负“拯救光伏制造业”重任的分布式光伏2014年还是交了一份打脸的成绩单,8GW实际只完成2GW。反倒是地面光伏电站稳定增长,2014年新增8.55GW。

不过随着短时间内西部出现大规模光伏装机,使得新增的发电量无法通过现有电网消纳,由此而引发的“弃光限电”现象逐渐显现。国家能源局2014年7月18日发布的一份监管报告显示,甘肃一些地区由于配套送出工程没有与风、光伏发电项目同步规划建设和改造,送出能力不匹配,受限比例最高可达78%。当年11月,甘肃金昌某光伏发电项目弃光限电情况竟然达到95%。

于是,2014年,林洋新能源果断放弃西部地区,着眼于东部。裴骏介绍:“林洋进入光伏应用领域,开始就重点定位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开发、投资与运营。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倡导就近发电、就近并网、近转换、就近使用的原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同等规模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同时还有效解决了电力在升压及长途运输中的损耗等问题。”

这一次林洋新能源又避开了愈演愈烈而令企业苦不堪言的西部弃光磨难。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5年光伏发电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西北部分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弃光现象,甘肃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061小时,弃光率达31%;新疆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042小时,弃光率达26%。2016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弃光限电约19亿千瓦时,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甘肃弃光率39%,新疆(含兵团)弃光率52%,宁夏弃光率20%。

2016年最新光伏建设指标,甘肃、新疆、云南三省以“不具备光伏电站条件”为由指标量为0。并且政府层面进一步推动光伏格局向东转移。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特急下发的《关于完善光伏发电规模管理和实施竞争方式配置项目的指导意见》强调,对光伏发电年度建设规模进行分类管理,其中普通光伏电站采用竞争方式配置项目,上网电价作为主要竞争条件;分布式光伏列入不限规模类型,各地区可随时受理项目备案。

光伏格局向“东”转移已成定局。而林洋新能源的东行之略早已成型:区域主要以江苏为中心,辐射到安徽、山东、河南、河北、辽宁、云南等六个省市,形成一体六位的新格局。“未来希望打造2GW的规模,以目前500~600MW趋势,林洋新能源的目标是致力于成为东部分布式能源管理领域最大的互联运营及服务商。”

当然,林洋新能源也面临着一些行业共同的烦恼,如掣肘分布式光伏前行的补贴拖欠、屋顶产权、并网困难、质量隐忧等。对于光伏电站质量问题,裴骏认为:“光伏产业的质量是动态的质量,不是静态的。电站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设备质量、电站设计、电站施工和电站运维等环节。林洋电站使用的组件是本公司生产的高效光伏组件,我们建立了严苛的内部质量标准,拥有完整的从原辅材料、人工操作、检验检测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产品完全遵循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领跑者”认证、T?V南德光伏组件认证等多个权威认证。同时,电站内其他电气设备都通过公司集中采购招标选择行业内知名品牌。电站运维方面,林洋通过科学、智能、高效的解决手段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收益和系统稳定性,制定并完善一系列运营管理制度,以增强系统发电量、系统安全与系统稳定性为目的,最大程度提高电站的运维水平。”

克服困难之外,林洋新能源持续探索有效的“光伏+”模式,光伏+扶贫、光伏+农业、光伏+林业、光伏+渔业等,不断延伸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范围。与国家政策导向一脉相承: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提出,在2020年之前,重点在16个省的471个县的约3.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保障200万建档立卡无劳动力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3000元以上。业内专家分析,这意味着到2020年之前,单光伏扶贫电站的规模就至少可以达到200万*5千瓦=10GW,成为分布式光伏壮大规模的重要方向。而按照《太阳能“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到“十三五”末我国规划的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70GW。截至2015年底,我国累计分布式光伏装机为6.06GW。据此推算“十三五”期间,分布式光伏年均增速将超过60%。

绝对利好的外部环境下,林洋新能源的分布式模式前景可期,而最终结果还是拭目以待。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