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欧盟“反水”发难 光伏业“双反”遭延期

   2016-01-01 中国经营报吴可仲39080
核心提示:重创中国光伏的欧盟双反案波澜再起。2015年12月5日,欧盟委员会公告宣布,决定对适用于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措施启动日落复审调查。
重创中国光伏的欧盟“双反”案波澜再起。

2015年12月5日,欧盟委员会公告宣布,决定对适用于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措施启动日落复审调查。该调查将判定“双反”措施到期会不会可能导致中方重启相关倾销和补贴,继续伤害欧盟的光伏产业

这起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案于2013年12月生效,原本将于2015年12月7日到期,但在此关键节点上,欧盟方面再次“反水”发难。有消息称,现行的“双反”限价限量措施将至少延长12个月。

“双反”摩擦不断

围绕中国光伏的“双反”贸易争端由来已久。早在2011年,德国光伏企业SolarWorld美国分公司就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正式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申请,从此以后,“双反”事件屡次发酵,当时长期依赖出口的中国光伏被牢牢按住了命门。

“过去中国光伏制造成本低,价格相对低廉”,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原秘书长魏启东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出口国外的低价格中国光伏产品迅速占据当地市场,成为了众矢之的。

记者了解到,继美国之后,到了2012年,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光伏“双反”贸易争端开始上演。彼时,以Solar Word为首的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EUProSun)针对中国光伏制造商的倾销行为向欧盟委员会提起诉讼,指控中国的光伏企业获得政府补贴,并要求对华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进口关税。同年11月,欧盟方面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板、光伏电池以及其他光伏组件正式启动反倾销调查。

当时,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作为光伏企业的代表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了价格承诺谈判方案,但被后者直接回绝,欧盟光伏“双反”首轮谈判宣告破裂。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自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反未能在2013年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反倾销税率将提升至47.6%。

随后,在中国商务部的斡旋下,中欧双方就光伏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协议,有效期持续至2015年12月7日。资料显示,中国输欧光伏产品最低限价被设定为每瓦0.56欧元,并且每年的出口限量为7GW,超过这一数量限制或者低于价格底线的部分,仍将被征收47.6%的反倾销税率。对于未参与价格承诺仍出口欧盟的中国光伏制造企业,从2013年12月6日起则被征收为期两年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如今,上述达成的“双反”措施期限已过,但中欧之间的光伏贸易仍然摩擦不断。2015年12月5日,欧盟委员会决定对适用于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措施启动日落复审调查。据了解,复审可能长达15个月,在此期间,原反倾销税继续有效。若在该复审中主管机关确定终止反倾销税可能导致倾销和损害的继续或再度发生,则可继续征收反倾销税。

这意味着萦绕在光伏企业的欧盟“双反”噩梦仍未终结。

两败俱伤

在“双反”打压下,国内光伏企业在欧美的市场份额日渐萎缩,甚至出现大幅下滑。

数据显示,在欧盟对华光伏“双反”前,欧洲市场约占全球新增光伏系统装机量的70%以上,当时国内光伏制造企业主要以出口为主,其中欧盟的市场份额约占80%。而到了2014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对欧洲出口额为28.1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4.25%,仅占中国光伏产品全年出口份额的19.55%。而在此期间,昔日的光伏巨头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相继沦陷。

公开数据显示,欧盟光伏“双反”是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案,涉及中国20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由此损失的工业产值也高达3000多亿元人民币。

与之相反,“双反”始作俑者Solar World似乎成为了最大受益者。2015年前三季,Solar World在美国市场的出货量较2014年同比增长61%,盈利1650万美元。

不过,事实表明,“双反”对于中欧双方而言是一个两败俱伤的下下策。Solar World的表面繁荣未能掩盖整个欧洲光伏产业的衰落迹象。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数据,2010年欧洲光伏制造业的产值达到200亿欧元,而在2014年这一数值仅为25亿欧元,与四年前相比减幅高达87.5%。

正因如此,在欧盟对华光伏“双反”调查期间,曾有超过1000家欧洲光伏企业要求欧盟委员会放弃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惩罚性关税,在这些企业看来,“双反”给他们带来的损失远远超过得到的好处。

如今,欧盟启动日落复审调查,意欲延长“双反”期限,明显有违市场公平。“现在的制造成本已经和两年前有了很大不同,如果还执行之前的价格承诺协议对我们相当不利”,江苏当地一家光伏企业的市场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太阳能组件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平均价格不到0.5欧元/瓦,而最低价格承诺协议约定的价格为0.56欧元/瓦,如果仍然坚守如此不公平的价格协议,那中国的光伏产品在当地市场根本就没有竞争力。

由被动到不惧怕“这还是老问题,没有什么新意,属于不公正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于此次欧盟“双反”延期,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一位专家对记者表示:“我们对"双反"的态度很明确,一是坚决反对,第二就是不惧怕。”

此前,国内光伏企业面对“双反”只能被动挨打,一些体量较小的企业不堪一击,最终只能被迫退场。据上述专家透露,过去国内光伏产品95%以上都依赖出口,但现在已经开辟了不少新兴市场。因此,尽管欧盟屡屡挥起“双反”大棒相逼,但国内光伏企业已经有了应对之策,开始主动出击。

2015年12月11日,距离欧盟委员会决定对华光伏“双反”启动日落复审调查不到一个星期,中国的光伏组件巨头天合光能随即宣布退出欧盟价格承诺机制,转向通过海外工厂继续满足欧盟市场的需要。

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认为,目前对价格承诺的解释曲解了原价格承诺中的规定和范围,已经开始阻碍天合光能的全球拓展战略的实施。高纪凡表示,目前光伏产品的最低进口价在全球主要市场的价格持续下降且比预期还要快的情况下,欧盟价格承诺机制已经背离了太阳能市场的价格走向,中国企业在价格承诺下出口欧盟的产品已经失去竞争力。

而在此之前,包括昱辉阳光、中盛光电、正信光伏在内的多家光伏企业也早已相继退出了上述价格承诺机制。2015年6月初,欧盟委员会以阿特斯太阳能、昱辉阳光、中盛光电三家企业违反价格承诺协议为由,决定向其征收平均税率达47%的高额关税,同时让对方退出最低价格承诺协议。随后,昱辉阳光和中盛光电明确表示将退出上述价格协议,不再由中国向欧洲发货。

国内一家光伏上市企业的高管向记者表示,退出最低价格承诺机制后,目前企业应对“双反”的措施大都是在海外建厂,这样就可以通过在海外各地的工厂向欧洲、美国等地供货,这或许是目前中国光伏企业最直接有效的应对办法。

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包括昱辉阳光、中电光伏、无锡尚德、阿特斯太阳能、晶科能源、晶澳太阳能在内的多家光伏企业均已在海外开疆扩土。其中,仅在今年上半年,天合光能就分别在马来西亚和泰国成立了代工厂。

上述光伏企业高管坦言,现在不少光伏企业将工厂转移到东南亚、印度、拉美等新兴市场,一是看重了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能挣脱“双反”的束缚,绕道中国直接由海外厂商供货,规避“双反”风险。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