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电改速度不慢,国网也未阻碍改革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

   2015-03-11 中国能源报20500
核心提示:3月5日下午,全国政协经济界别小组讨论会间歇,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一改往年参会时的沉默,主动向同组委员推介自己
3月5日下午,全国政协经济界别小组讨论会间歇,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一改往年参会时的“沉默”,主动向同组委员推介自己的新书《全球能源互联网》,有委员当即提出“送大家几本”,他也爽快答应。随后《中国能源报》记者提出采访要求,亦得到爽快答应。在近半个小时的采访中,这个新闻人物身边的记者越聚越多,刘振亚则侃侃而谈,并正面回应了特高压交直流之争、国网是否阻碍了电改等“敏感话题”。 

特高压争议是人为扭曲出来的

中国能源报:时至今日,您如何看待特高压交直流之争?

刘振亚:交直流哪个好、哪个不好,其实是一个简单问题,却被人为扭曲了。交流要建网,直流适合远距离输送,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万吨巨轮和深水港的港口一样,万吨巨轮送来矿石煤炭,一般的港口进不去。直流送电必须特高压来承接。

特高压不是哪个元器件或局部的创新,而是重大的系统创新,在我们国家,类似这样的创新并不多见,世界上也是承认的。首条特高压交流线路2009年投产到现在快6年了,事实摆在这里,也请大家去看看。特高压交流技术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建国以来电力电工界第一个特等奖,这个早有结论。

现在我国的风电规模世界第一,太阳能发电一两年内也有望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没有特高压,新能源发展到不了这个水平。反过来讲,特高压不加速加快发展,今后新能源发展的空间和前景也会越来越小,已经建成的清洁能源,必然会因为送不出去而弃风弃光。

国网并未阻碍电改进程

中国能源报:您怎么评价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

刘振亚:国外的改革,英国私有化的结果是当前能源非常困难,电价涨得最高,资产被别的国家买了,比如:伦敦电网先被法国公司买去了,后来又卖给了李嘉诚;意大利5年前把电力调度切出去了,结果发现不妥又收回来;俄罗斯也是把配电输电分出去了,结果2年前普京发布总统令又给合起来了。

中国的体制和发展阶段决定,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有资产是党的重要执政基础,要听党召唤,要为人民服务。

一个私有的投资公司关键时刻能这么做吗?我们这种体制的国家,让国外私有企业来掌控我们的电力资产,大家觉得行不行?另外,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是解决缺电、提高资源的可靠性和服务的效率水平。

中国能源报:有观点认为电改方案迟迟没有出台与国网的阻挠有关,对此您有何评价?您认为我们国家的电改速度是否太慢?

刘振亚:他们说的不符合事实,我对这种不符合事实的说法是有意见的,让他们去说吧。我认为电改的速度不慢。重大的事情,就要积极、有序、稳妥,科学、客观、公正。

全球能源互联网=清洁能源+特高压电网

中国能源报:能介绍一下您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吗?

刘振亚:全球能源互联网说白了就是清洁能源加特高压电网。过去说信息、通讯互联网指的是信息流,我讲的能源互联网是电力流。电力流就是电网,过去没有特高压技术,输送距离太短,有了特高压就可以让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成为现实,把全球的时差和季节差协调起来,我认为这是真正解决全球能源安全、解决全人类污染和环保雾霾问题的根本之路。

中国能源报:全球能源互联网和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之间有什么关联?

刘振亚: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更好地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对于这一战略我们很重视,已经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等国有了探讨和研究,并在积极推进。之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些项目,比如从俄罗斯过来的500千伏直流线路,过去输送能力有限,现在有了特高压,能输送5000-6000公里距离,相当于军事上的弹道洲际导弹,可以把俄罗斯很多地方的电直接输送到中国来。

另外,“一带一路”也是走出去,而国际化战略也是国家电网公司总体战略里的重要部分,目前我们在海外的资产超过300亿美元,我们投资的所有项目都是赚钱的,而且效益很好,投资回报率都在12%以上。

电动汽车需要量和技术的积累

中国能源报:您如何评价电动汽车的未来?您会选择特斯拉这样的电动汽车吗?

刘振亚:三、五年前,中国还没人做充电桩的时候,国家电网已经投资做了几百个充电站和上万个充电桩。考虑这个业务只放在电网公司会导致财力不够,进而影响电动汽车的发展,我们在2014年上半年全面放开了电动汽车充换电业务。目前这一块有些是亏损的,但从长远来看,肯定是很好的产业。

要解决亏损的问题,首先要看电动汽车的数量和充电量,第二是相关技术的突破。据说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达到续航能力超过1000公里、时速超过150公里,假如这是真的并且能够进行商业化推广的话,我认为电动汽车是谁也代替不了的。

特斯拉率先做了一些事情,这个公司的创新精神和商业意识值得大家尊重,但它的技术不一定适合中国的需要,从目前来看,它没有什么独到的技术,也是靠大量的电池,因此车体重、成本高。另外,它自己搞了一套和咱们国家不一致的标准。我认为,你到中国来就应该用中国的标准,就像我们去国外会带转换插头来充电一样。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