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系列分析之一:现状与问题

   2014-06-11 世纪新能源网史珺博士20870
核心提示:史珺博士(上海普罗新能源有限公司总裁)2005到2013年间,全球光伏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年装机量从不到1GW上升到了30GW,平均年复合增长率
1218847540.jpg (445×351)

史珺博士(上海普罗新能源有限公司总裁)

2005到2013年间,全球光伏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年装机量从不到1GW上升到了30GW,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0%以上。在这期间,中国光伏企业抓住欧美政府对光伏产业予以补贴的政策,抢占欧美市场,产能迅速扩张,形成了包括高纯硅生产、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光伏系统安装及相关配套产业在内的较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从2008年起,我国光伏组件制造量就占据了全球光伏组件的半壁江山,而且保持了快速增长。即便在2011年和2012年的两年间,在全球光伏市场低迷、欧债危机和欧美“双反”的不利国际环境下,中国光伏依然占据了近50%的份额,且取得了37%的年增幅。2012年,中国光伏企业的产量达到了26GW,而产能达到了35GW。我国光伏产业从2005年诞生以来,短短的8年间就从年产值不到一千万元成长为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的产业,规模增长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所有产业的纪录,这是我国光伏产业的辉煌的一面。


但是,在这个高速发展的背后,我国光伏产业实际上也隐藏着很大的问题。2011年以来,在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增速减缓、产品出口阻力增大、光伏产业发展不协调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国光伏企业由于在2010年高峰期扩张过快,造成产能过剩较大,导致普遍经营困难。同时,我国光伏产业存在市场无序竞争、产品市场过度依赖外需、国内应用市场开发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装备和材料发展缓慢,财政资金支持需要加强、补贴机制有待完善,行业管理比较薄弱、应用市场环境亟待改善等突出问题,光伏产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2011年上半年开始的全球经济萧条,以及国际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权债务危机的阴影,也给光伏产业带来重创。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加剧了中国光伏产业的颓势。由于2010年的欧洲市场增速很快,提前透支的大安装量和当时的暴利,吸引了大量投资,造成中国的产能扩张的速度高达300%。这个过度的产能扩张与上面提到的价格下跌结合在一起,使得我国大部分光伏企业刚投产就不得不以低于成本价很多的价格清仓,从而造成了行业的恐慌。随着市场价格的不断下降,加上国际经济形势和欧美“双反”的影响,这种恐慌随着不少光伏上市企业的报表逐渐披露,逐步蔓延到了投资界和金融界,形成了谈光伏色变的局面。


集中来看,我国光伏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成本过高,光伏产业对政府的补贴依赖严重。

2010年之前光伏产业的高速增长,实际上是建立在各国政府补贴的基础上的,而由于光伏技术在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过渡初期,由于生产成本比在实验室的预期大幅下降,因此形成了短时间的暴利。这种情形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进入光伏产业,但光伏发电高于火力发电的基本事实并没有改变,这使得光伏产业的市场依然较大程度地依赖政府补贴政策,中国是这样,全球也是这样。因此,2011年以来,当金融海啸、欧债危机这些涉及到政府要动用资金救急解困的危机情形出现时,光伏产业所受的影响首当其冲。一时间,Q-Cell, Soventix,Bosch,Siemens等公司均破产或出售光伏业务,国内的江苏阳光、无锡尚德、青海亚洲硅业等不少昔日公司宣布破产,而江西赛维等一度风光无限的巨头也岌岌可危,更有大量的企业停产。由于这些公司都是上市公司,因此,其倒闭破产令人“草木皆兵”,使得许多地方政府和银行望光伏而生畏。这样,就形成了2011年以来长达三年的低迷。

2)技术和设备更新快速,从而设备的生命周期短。

由于光伏产业是新兴产业,尚未有成熟定型的技术路线,目前所谓的主流技术大部分是根据实验室试验结果开发出来后很快即投向市场,往往一种设备上市两三年后,就有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使之面临淘汰的命运,从而出现了设备才投产两三年就因效率低下或生产成本偏高而不能开工,变成虽然设备完好却变成无效产能的情形。

光伏产业初期的暴利使得不少投资者利欲熏心,只顾大规模扩产,无暇进行自有技术的更新和研发。中国光伏产业的技术缺少创新,大部分为引进,这是导致中国的多晶硅尽管产能很大,但因竞争力低迷而不得不大量进口的原因。核心技术的缺乏使得中国的光伏产业缺乏自我更新能力,导致已经投入的大量设备的产能不仅形成了相对过剩,而且还很快面临淘汰的命运。

3)欧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中国产业的国际市场发展势头受到阻击。中国光伏从2008年起就占据了全球光伏产业的半壁江山,而且,中国企业靠着自身的努力使光伏发电成本从2008年的4元/度降到了2023年的0.8元/度。现在德国的光伏发电已经占到了电力总装机量的20%,而其中,80%来自于中国制造的产品;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也一直占据了国内总产量的90%以上。在中国产品的冲击下,欧美许多光伏企业无法竞争,纷纷破产。欧洲各国政府和美国政府都不愿看到光伏这个未来在他们国家的支柱能源由中国制造的产品来主导,因此先后试图采取“双反”等贸易保护手段来遏制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这使得市场大部分依赖外国的中国光伏产业大受打击。

4)国内光伏产业扶持政策不明,国内市场发展缓慢。中国政府从2008年发出了第一个光伏电价补贴文件,对国内三个项目给予了每度电4元的补贴;2009年6月,中国政府推出了“金屋顶”计划,同年,又推出了“金太阳”计划。这些装机补贴虽然给市场带来了表面的热闹,但实际上是鼓励了弄虚作假,打击了真正的光伏发电企业。2011年8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光伏上网电价,2012年1元/度。由于未对全国不同日照条件的地区进行区别电价,也没有说明价格补贴的期限,价格的额度也不合理,多种原因导致根据上网电价倒推回来的组件价格降幅过快,这是我国光伏组件价格从13元/瓦降到4元/瓦以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在2012年10月份以前,虽然中国政府给出了不少光伏补贴政策,但当时这些政策既不系统也不完善,导致已投资的资金回收困难,想投资的不敢再投资,客观上阻碍了国内光伏产业的长远发展。

5)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萧条导致产业资金短缺。2010年,从2008年经济危机中恢复的光伏产业获得了高速发展,但同时,各国的主权债务危机导致了政府资金的紧缩,这对依赖政府补贴的光伏产业形成了信心危机。尤其是欧债危机对欧洲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市场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同时,国内开始经济结构调整,在传统产业受到打击的同时,并没有给光伏等战略性新型产业以明确的政策,因此,光伏企业的不景气和一些大企业的倒闭破产,使得银行和投资机构对光伏望而生畏,导致企业面临市场和资金的双重不足,从而整个行业陷入低迷。

综合起来,虽然中国光伏这些年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也曾经涌现过江苏中能、无锡尚德、江西赛维、天威英利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甚至还占据过各自环节的世界第一的地位,但是,由于没有科学发展的长远性,没有对各种风险和问题的预见性,没有自主技术,加上国内外经济政治环境的影响,一旦行业波动较大,这些巨人倒下的速度,远远比他们发展起来的速度快得多。2013年无锡尚德的破产和2014年超日企业债的违约,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今年下半年,还会有更多的光伏企业发生债务违约和破产的情况出现,这并不奇怪,均是上述问题的具体体现。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