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创业家:中盛光电如何潜伏

   2009-06-18 创业家杜若洋19620

  放弃“产能至上”的尚德模式,一步步深入市场终端,默默无闻的中盛光电耐心地等待机会成长为新一代的光伏明星

  “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清楚,我能够卡住他的脖子。”

  说这段话时,王兴华的脸上没有一丝杀气。相反,笑容让他本就不大的眼睛变成了一条细线。

  故事发生在几个月前,那场横扫全球光伏产业的寒冬正在最寒时。对话的双方是中盛光电董事长王兴华和江苏省一家光伏组件上市公司的老总。“你把我收购了吧?”对方突然一语让王兴华一惊。

  “你是美国上市公司,我还没有上市。你的市值比我的总资产都大几倍,我拿什么去收购你?”王兴华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不管收购不收购,反正以后就跟你混了。”这是该“名人”(王兴华强调)的回答。

  这个我们今天无从考证的桥段似乎是在证明王兴华的狂言。“我们是中国最独特的光伏企业。”身材不高,微微发胖的他对《创业家》说。但2008年不足70兆瓦的光伏组件产能并不能支撑他的“牛皮”,这个数字几乎只是无锡尚德的十五分之一,天威英利的四分之一,天合光能的三分之一。

  而王兴华所颠覆的正是“产能至上”――这个在中国光伏产业中被奉为圭臬的概念。

  追日

  “我的梦想是做一个技术型的制造企业。”王兴华说这句话时距离北美最大的追日系统电站竣工还有4天的时间。4天后,美国加州财政部长亲自出席了这场竣工仪式,这座电站使用的全部都是中盛光电的追日系统,一共97套。

  “中国光伏产业繁荣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买设备,上产量,简单地重复生产。有几家企业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王兴华的追问直逼中国光伏产业的命门。但是,从组件向上游走,研发的重心是电池效率和硅料提纯,难度非常之高;而向下走是系统集成,相比之下,这里的研发要容易得多。王兴华于是选择从系统集成切入。

  2006年,中盛组件厂投产刚刚一年,王兴华就开始开发伺服系统。他首先找到了一家有技术基础的西班牙公司合作,但不久他就发现,西班牙人的技术惰性很大,对革新的欲望非常弱。“我们觉得不行,于是就在它的基础上,自己全套重头开始来做。”8个月之后,中盛第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轴追日系统研发成功。到现在,他们的第三代产品已经上市。至今,中盛仍然是唯一一家能够生产双轴追日系统的中国公司。

  在国际权威光伏杂志《Photon》2008年10月推出的榜单中,中盛的追日系统在关键的抗风性能上位于世界第一,转换效率排名世界前三。美国一家电站业主也曾经做过一次实验,把全球若干家伺服系统厂家的产品放在一起运转,最终的实测结果是中盛的发电效率最高,比固定式系统高出了44%,比单轴追日系统也高出了20%。

  从2007年第一款产品D80推向市场以来,中盛累计向欧美市场销售追日系统上百兆瓦。“组件的利润现在已经归于平均化了,但追日系统的利润还能达到10%以上。”中盛副总裁、美国分公司总裁眭林辉告诉《创业家》。

  “在美国双轴追日系统还是一个非常新的产品。”眭林辉说。有多新?上文提到的北美最大的追日系统电站招标时就直接采用了中盛的系统数据。新意味着什么呢?“组件商卖出去的是什么?就是一块板子。电池板已经是标准化的产品,每个工程商都会安装。但我们的追日系统很新,没有人熟悉它的安装技术。”

  事实上,不仅仅是安装,一个追日系统电站从项目规划开始一直到建设完成都需要中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从电站的土壤分析、地震带分析、系统排布方案、电站发电量计算,直到指导安装。“我们拿设备提供商的钱,但几乎干了工程开发商(EPC)所有的活儿。”佘海峰说这也构成了他们后来商业链条向下延伸的重要动力。

  正是由于业主对中盛的高度依赖,使得中盛在美国甚至扭转了光伏行业的一般产业流程。传统上说,业主只需要找到EPC,后面工程就是EPC的事情了,而设备商只和EPC打交道,不需要知道业主是谁。但现在业主在投资前就必须要出面找中盛了,因为EPC不会根据追日系统来为业主计算投资回报率。“现在很多时候是我们和业主谈好,再由我们找长期合作的EPC进来。”眭林辉说,“全反过来了。”

  “反过来”的结果是中盛对项目源有了更强的控制力。最近中盛刚刚中标加州一个35MW的项目,对方业主甚至写信邀请中盛自己来做EPC,但中盛美国公司考虑到自己的经验不足,婉言谢绝了。“这是一个总共100MW的项目,如果合作愉快,那么后面的工程就还会给我们。”

  美国光伏电站项目中70%是通过PPA(电力购买协议PowerPurchase Agreement)的方式来完成的。项目公司从大投资人手中拿到资金后再用“零售”的方式去购买电站项目。现在中盛已经和美国所有非竞争性PPA公司建立了联系。显然,对于刚刚启动的美国光伏市场来说,中盛已经找到了开门的钥匙。

  然而,伺服系统的成功并没有让王兴华满足,他知道这还不是能“卡人脖子”的技术。那么什么才是他眼中的撒手锏呢?“电站技术是我们未

 
标签: 太阳能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