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走马硅谷新能源:依然僵冻的政策市场

   2009-06-10 《中国企业家》杂志李岷11610

  在启程去美国参加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之前,4月底,我给巴菲特的忠实追随者、常居硅谷的段永平发了封邮件,问他对新能源产业是否有关注――我的逻辑是既然巴菲特都大张旗鼓地投了造电动车的比亚迪,那么你呢?但段简单地回应道:没有。

  5月4日,当我在斯坦福大学附近的星巴克跟段永平小坐,跟他谈起我前日在股东大会上见到今年大会的新星比亚迪如何受到瞩目与热议,段仍然淡淡地说,这不过是巴菲特买老搭档芒格一个面子,芒格执意要投,于是老巴甘愿冒失败的风险试试看。投资电动车、新能源这样的高科技、新兴产业,其实有违巴菲特的投资准则。

  段永平是求新求变的硅谷的一个异数。

  在接下来在硅谷逗留的几天里,我能强烈地感到,即便经济仍在寒冬,即便硅谷不少公司倒闭、裁员,失业率在4月份已突破10%(在美国失业率平均水准之上),但硅谷依然在奋力地领产业风气之先。除了今年以来大热的Twitter、大卖的Kindle这些关乎Web2.0的产品与模式,硅谷最活跃的产业神经,就是新能源。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克林顿政府提出“网络新政”和“信息高速公路”之后,硅谷的脉搏又一次跟华盛顿的搭在了一起。

  新能源是奥巴马政府在产业方面打出的一张重牌。不管是短期提升就业率、还是长期解决美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拓展新兴市场,甚至重塑美国的全球道德形象,新能源似乎都可以引领美国走上新高地。而加州、硅谷,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充沛的太阳能与风能)、众所周知的创新优势,理所当然成为美国新能源产业的地标之一。在新能源产业中的几个热点领域:如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电动车等,硅谷的新创公司层出不穷。

  但这一切并非纯然的简单与热烈。

  本来,于产业本身逻辑而言,从政策启动到市场与商业模式成熟,新能源企业就都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要跋涉,何况新能源并不能自外于经济危机。当新能源从业者终于“等来了奥巴马”,2009依旧不会是一个乐观的年份。

  短短三天的走访,从硅谷新创光伏企业到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中国企业尚德的北美总部到能源基金会,从了解宏大无比的Better Place蓝图到探访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我所见识与触摸的,不过是美国新能源图景的一鳞半爪。但变化确实在发生。至少两年前,你在硅谷可见不到普锐斯(丰田的混合动力车)像今天这么普及。

  依然僵冻的政策市

  “今年是非常困难、却很有意思的一年。”这是Polly Shaw坐定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Polly Shaw是尚德美国公司对外关系的负责人。由于她下午两点要跟另几家光能企业一起去跟旧金山市长做个项目谈判,我们只好抓紧午饭时间在尚德办公地点附近的一处中式快餐店里聊一会。

  Polly曾在加州政府里从事过跟太阳能产业相关的工作,也参与过中美能源合作项目,可谓代表尚德拓展美国本地政府关系的理想人选。她说,尽管去年10月美国延续了光伏投资减免税政策(Investment Tax Credit,ITC),今年2月将近8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又将有几百亿美元用于新能源发展(跟太阳能产业相关的差不多有60亿美元),但是与此相关的具体实施政策并不清晰、各项产业新标准也还没出台,而这些规定与标准的制订将直接影响到相关企业的利益。所以,现在各光伏企业、行业委员会、研究机构都在加紧对各州和联邦政府进行游说工作,提出实施建议。Polly正是尚德在这方面的代表。

  “大概到九、十月份,这笔钱到底怎么分配,就应该有所决定,所以这段时间对我们很重要。”

  眼下跟尚德相关度较高的一大争议是经济刺激计划中所附的“买美国货”(Buy American Act)条款,该条款规定刺激计划中的联邦资金只能投入“买美国货”项目。

  在跟Polly谈话前,尚德首席战略官、也是尚德全球销售与市场的负责人Steven Chan向我承认,尚德最近在美国市场上已遇到Buy American Act的冷风而受阻,他估计,美国国内光伏市场可能有15%-20%都会受到该条款制约。

  尚德不是孤例。前一天,E Village Solar的董事长Jane Wu也跟我说,这两个月不少太阳能工程都停了下来,因为不知如何是好。固然,用美国制造,就容易拿到财政资助,但是,Jane Wu抗议道,“现实中,我们买不到那么多美国制造。而且美国品牌不一定就真的是美国制造,这个标签解决不了美国的就业率问题。”

  Polly的态度没那么激烈,她表示,现在去评价这事对美国太阳能产业的影响还为时过早,因为该条款具体怎么执行、在哪些领域执行,实际上现在在美国国内还未有定论,各种游说力量还在表达关注、争取利益。“政府对公共资金的使用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肯定还要有几个月的困扰期。”

  “这几个月对美国新能源企业来说非常关键,一定要非常有策略,”Jane Wu说,“对中国公司来说,一是要跟大公司联盟,二是应在美国投资建厂,现在是在美国投资建厂的最好时机。”她说她在2008年年底离开中国光伏企业晶澳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促成晶澳和BP的合作,双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