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光伏业国内市场之痛:高原上的“烂尾工程”

   2013-07-03 央视网12770
“机遇是与挑战并存的。”对于当前中国光伏企业面临的困境,西藏自治区能源研究示范中心主任吉靳刚说。生机就在这里,怎么求生?受访各部门负责人、技术人员及在藏光伏企业负责人说得最多的两个字是:扎根!

扎下根,专心后期维护技术

西藏自治区能源研究示范中心副研究员洪亮告诉记者,西藏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是缺技术,偏远山区的家用太阳能设施建了没人懂管理,坏了没地方修,有材料没人懂怎么换,个别设施等同于一次性产品。因此,有的地方政府、牧民对太阳能设施有了敬而远之的态度。

据了解,西藏目前的光伏产业市场中,政府是主导,企业提供组建、安装和两年左右的质量保证期,然后政府就接手了。政府接受后,最缺乏的就是技术,后期维护技术的缺乏最终导致了望而却步。

“光伏企业在西藏能扎根下来,做好一个,老百姓受益了,他们还会邀请你做第二个、第三个,这才是生存之道。”洪亮如是说。

扎下根,共同推进政策完善

企业难道不想扎下根来做“正规军”,甘心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队”?对此,一家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表示:电价是关键。

原来,我国对于太阳能的标杆电价规定是这样的:全国分为4类地区,能源越丰富,价格越低。西藏是一类地区,所以天阳能价格属于全国最低,相反的是沿海、中部城市各种条件优越,属于4类地区,电价反而是最高的。这位负责人说,国际形势这么残酷,孙子才不想扎下根来!但说实话,目前我国的没有专门的机构保障光伏基地的并网准入,没有明确的政策保障电价,光伏基地是长期投资,几千万下去,十几年回收成本,要是没有可靠的机构、政策保障,谁敢投这个钱?

最后,这位负责人带着憧憬的语气说,西藏的投资环境在变,国家的政策也在变,走出第一步了,坚持下去,我相信春天很快会来。

扎下根,从小作坊到新能源商

国内光伏产业研究的一位教授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不客气地说:“中国的光伏企业大多数只能算家庭加工作坊,大家拼命造原料,求着卖到欧美去给人家用,因为人家有完善的市场;人家不用了,就只能趴着哭,因为我们没有完善的市场。”

什么是完善的市场?对此,洪亮表示,西藏目前的市场主要还是对原材料的需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家用太阳能电站、政府主导投资的光伏基地,光伏企业主要提供原材料和前期的安装技术,至于最需要他们的后期管理经营,企业基本缺位了,市场化程度太低。我们常说三分建、七分管,目前有人建无人管的现象还是有很多。

西藏光伏企业一位负责人说:“我们目前做的也是市场,但只是上游市场,电站发电后的下游市场,大多数企业不敢涉足。我们哪家企业有自己的电网可以保障你做这个事?所以只能并网,并网的机会是有的,但目前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麻烦,主动权不在企业手里。火炉里的金子很值钱,下游市场的利益很诱人,可是下手去抓是要莫大的勇气和魄力才敢做的。”

“大家挤在上游安全区里这么多年,现在国际、国内环境逼着我们往下游‘深水区’走,那是唯一的生路。要求生,必须扎下根来,共同完善市场,从小作坊式的经营转变为真正的能源人。也许将来,每一户牧民的牦牛背上,都有一座小型的太阳能电站。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享受,来自西藏的阳光。”最后,这位负责人这样憧憬着西藏的光伏产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