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日本“大规模光伏狂想曲”,赢家尚未可知

   2012-07-09 12970
核心提示:  以普及可再生能源为宗旨的全量收购制度已于7月1日起在日本实施。因为确保利润的关键在于先行,所以以发电业务为中心,其他行业的
  以普及可再生能源为宗旨的全量收购制度已于7月1日起在日本实施。因为确保利润的关键在于先行,所以以发电业务为中心,其他行业的企业纷纷开始参与。不可能所有企业都成为赢家,日本可再生能源狂想曲的前景尚未可知。

  “发电公司都想着赶上头班车。最近就接到了近20个商谈意向。”

  开展百万瓦级太阳能(大规模光伏电站)设备设计和施工业务的明电舍公司能源系统部长铃木岳夫这样说道。该公司在山梨县建设的输出功率为1万千瓦(kW)的百万瓦级太阳能已于2012年1月启用,相同规模项目的商谈意向还在源源不断地涌来。

  日立制作所计划在茨城县新建风力发电设备组装厂。现在的主力产品是发电能力为2000kW的机型,今后该公司计划为海上发电开发5000kW等大型机型。

  可再生能源市场到2020年将扩大到10万亿日元规模——可再生能源全量固定价格收购制度将促使电力公司扩大对于利用阳光、风力、中小水力等能源生产的电力以固定价格收购。但是,根据2012年6月18日日本经济产业省最终确定的制度,能够确保享受到有利的收购价格(如表)的,仅限于在2013年3月之前接受认证,向电力公司提出了申请的发电公司。


  由于每年都要调整价格,“说不定只有第一年参与的企业能够享受到好条件。如果部件和设备的订单蜂拥而至的话,我们甚至有可能意外收不回订单上的金额”(大型设备生产商)。

  最受关注的是光伏发电。除了太阳能电池厂商之外,软银、NTT、近畿日本铁道等其他行业的企业也都相继涉足。在二级市场上,表示有意参与售电的企业越来越多,罗森副社长玉塚元一曾经宣称,“按照现在的收购价格,完全可以盈利”。这是因为与风力和地热等相比,光伏发电在选址和环境影响评价上比较省事,能在短期内上手。

  在预计为250万kW的2012年度可再生能源之中,相当于8成的约200万kW预计将是住宅光伏发电。按照太阳光发电协会代表理事片山干雄(夏普会长)的设想,太阳能电池的供货量“有可能是上年2~3倍,达到250万kW以上”。

效益之低出乎意料

效益之低出乎意料

  不过,与市场的热闹对照鲜明,对于发电和售电等业务是否是具有投资吸引力问题,反而是冷静的看法居多。

  就连即将投资约250亿日元,在鹿儿岛县建设国内最大级别的7万kW百万瓦级太阳能的京瓷都表示“效益还在探讨之中。我们预定在15~20年内收回投资,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该公司)。

京瓷等将在鹿儿岛县建设日本最大级别的百万瓦级太阳能发电站(上为效果图)。日立制作所正在研究新建风力发电工厂。下图为茨城县Wind Power神栖海上风力发电场

  在收购制度中,表示投资效益的指标IRR(内部收益率)设定为光伏发电(10kW以上)6%,风力(20kW以上)8%。与动不动就拿10%以上做标准的企业业务投资相比,收益谈不上高。

  与京瓷合作建设百万瓦级太阳能的IHI表示,“投资效率低于公司内部标准。参与主要是为了有效利用为造船厂取得的闲置土地”(该公司)。3年间建设了20多处百万瓦级太阳能的NTT则表示,“主要目的是获得发电站施工和维护运行的技术经验”(子公司日本NTT设施公司)。在各公司的背后,似乎也隐藏着提升企业环保形象的意图和没有更好的投资对象的实际情况。

  前景看好的是向发电站提供材料和设备的企业。就光伏发电而言,就是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架台”、把直流电流转换成交流的功率调节器(电力转换装置)等。

  新日本制铁已经把强化了耐腐蚀性的架台用高性能钢材的产能提高到了2.5倍。明电舍也计划使2014财年电源调节器的销售额增加到2011财年的4倍。

  周边服务业务的动态也非常活跃。人才派遣公司Intelligence在4月推出了培养有意从事新能源工作的人才并向企业派遣的业务。该公司表示,“多数太阳能企业都发觉缺少销售员”(业务开发部新业务开发部经理关根隆行),业务的重点将放在向安装太阳能面板的电气设备公司派遣销售员之上。

  著名电气制品性能检查公司德国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于4月在大阪市开设了日本国内第三座大型试验设施。社长兼CEO(首席执行官)Manfred Bayerlein意气风发地表示,“我们希望在2012年内为大约10座发电设施提供发电量和耐久性等检测服务。在今后还将涉足风力和地热相关的性能检测”。

性能低下、倒闭保险随之问世

  另一方面,称得上是主角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却笼罩在不安之中。此前在国内市场上,日本产品因技术水平和品牌而受欢迎,国内面板厂商也确保了一定的收益,但随着全量收购制度的实施,需求扩大,日本产品与中国生产的低价电池板的竞争激化。受到全球性电池板价格下跌的影响,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的当前业绩在不断恶化。

  预定开展百万瓦级太阳能业务的企业多数都明确表示“以日本厂商为中心挑选,但不排除海外产品”。率先实施这项制度的德国如今已经卷入了价格竞争,该国最大的生产商Q-Cells已于2012年4月破产。

  对此,太阳光发电协会代表理事片山表现出了危机感,“不能让粗制滥造的电池板和施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我们希望产业能够实现健康发展”。

  日本国内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夏普将针对住宅用途,以1万人/年的规模,开展面向经销商和施工者的进修,争取借此提高发电品质。京瓷和昭和壳牌石油子公司Solar Frontier也将强化维护和咨询服务。此举虽然是为了避免与中国厂商打价格战,通过展现品质和服务的优势确保收益,但胜算还不得而知。

  周围的目光并不乐观。深知欧洲收购制度实情的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已经在日本推出了应对太阳能电池性能低下、生产商倒闭风险的保险项目。“来自心存不安的发电公司和金融机构的咨询越来越多”(该公司)。

  全量收购制度的目的是使可再生能源在未来成为不依靠补贴的自立型产业。收购资金将分摊到企业和消费者的电费之中。但从现实来看,现在可以肯定给出结论的,似乎只有销售倒闭保险的公司会是“可再生能源狂想曲”的赢家。(记者:田中 深一郎,阿部 贵浩,宇贺神 宰司,饭山 辰之介)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