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分水岭,谁在突围?谁最抗压?

   2023-11-14 世纪新能源网刘婧媛8990
核心提示:乐观的设想、悲观的计划、坚定的执行,这是长期主义的“活法”

2023年,光伏产业在装机需求的巨大刺激下,光伏行业整体仍属于高景气周期。

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128.94GW,同比增长145.13%,另据Wind数据显示,84家光伏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1181.27亿元,上年同期为9196.00亿元,同比增长21.59%;实现净利润1225.81亿元,上年同期为1002.62亿元,同比增长22.26%。

行业的快速发展,驱动着光伏企业业绩的增幅,就在前不久,光伏产业三季度“大考”刚刚结束,虽然没有像上半年那样整体业绩“飙升”,但增长态势依然强劲,头部企业保持着高额的营收和净利润。

通威、隆基、晶科、天合、特变和晶澳6家光伏企业营收超500亿元,其中通威和隆基净利润超100亿元。

业绩各有千秋 打法各显神通

近期,光伏企业三季报都已相继披露完,从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受益于市场高需求,业绩保持增长,但相较于上半年,三季度整体增长趋缓。其中,光伏组件一体化企业业绩依然保持“领跑者”地位。

前三季度营收规模排名前十的头部企业较上半年基本相同,组件龙头企业占据八成份额,其中通威股份以1114亿元的总营收遥遥领先,隆基绿能以941亿元总营收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阳光电源作为逆变器龙头企业是唯一一个冲进TOP10,前三季度业绩涨势强劲,营业总收入同比增幅108%,在TOP10当中增幅最高。


从前三季净利润方面来看,在众多老牌光伏企业中,晶科能源业绩表现非常亮眼,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增长高达279%。

此前晶科能源表示,公司凭借在N型TOPCon领域的持续积累,以及全球化运营和一体化产能的优势,努力克服产业链价格波动和国际贸易环境带来的短期挑战,在实现光伏组件出货量上升的同时,逐步确立了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力,使得收入和盈利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另外,石英股份作为产业链上游的企业,位居净利润TOP10当中,石英股份前三季净利润增长高达638.32%,最近两年多来,受益于高纯度石英的短缺,石英股份的竞争优势愈加明显。

随着今年硅料“跌跌不休”的形势,前三季度硅料企业可谓是“举步维艰”,其中,大全能源业绩遭受影响较大,前三季和单季业绩均大幅下降,大全能源《第三季度报告》中表示“2023 年 1-9 月,受多晶硅价格下降影响,收入规模下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此番解释也许在某种程度上诠释了硅料企业当下的境遇。

今年受硅料价格下行的影响,组件价格也是接连受挫,如此艰难的市场环境下,组件企业前三季度整体表现稳中有升,净利润基本保持正增长,这当中晶科能源业绩增长最为强势,另外,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均有不俗的表现,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均超过100%。

随着储能市场的蓬勃发展,逆变器市场快速增长,前三季逆变器企业业绩中最为亮眼的当属阳光电源,从营收到净利润均实现翻倍增长,阳光电源表示,主要系光伏逆变器、储能业务及新能源投资开发收入增长所致。另外,固德威、上能电气业绩也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200%。

纵观三季报,整体业绩增长的背景下,光伏行业的业绩同比增速出现回落迹象。不同以往的“普涨”形势,第三季度部分企业出现业绩波动,但看惯了光伏业绩一路飙升的看客们,对于这种波动,再结合目前市场的一些不良竞争现象,传导至整个行业,唱衰的声音“甚嚣尘上”。

产能飙升下的行业震荡

从三季报各家光伏企业披露的公告可以看出,光伏板块第三季度业绩增速放缓,主要是由于产业链各环节新增产能的快速扩张,以及因产能扩张带来的产业链价格持续下降。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球多晶硅产能还仅为134万吨,而2023年新增规划产能就多达422万吨,协会预计到2023年底,实际投产的多晶硅产能将超过230万吨。

除了硅料,在硅片、电池片、组件三大主材方面,今年产能扩张速度也非常迅猛。

根据统计,2023年底硅片、电池、组件的有效产能分别超过700GW、600GW、700GW,这对于光伏产业无疑是新量级的产能。

由于大幅扩张产能与终端需求的错配,导致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回落,主要表现在硅料和组件方面。

集邦咨询表示,在组件集采中,报价持续创下历史新低,也预示着组件环节在当下全产业链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高度内卷的竞争将无法避免。从组件开标价

快速向1元靠拢的趋势看,组件价格未来仍面临波动的压力。

另据PV- Tech测算,进入10月,组件环节的毛利已为-0.03元/W。其中,不含硅料的一体化企业的毛利为0.06元/W,含硅料的一体化企业毛利为0.13元/W。

从产能过剩演变到价格竞争,光伏产业上游及中游利润空间一再压缩,如此情况下,从供给侧来看,目前组件价格持续回落,已逐步逼近一体化企业的成本水位线,单一组件企业在持续成本倒挂的情况下,不得不下调开工率以及时止损。

从需求侧来看,当下由于需求拉动,目前仍以国内为主,从海外需求来看,尚未有所缓解,依然在消化高库存。

光伏行业进入“阵痛期”,各家光伏企业对目前的市场情况表示担忧。

某光伏资深从业者表示:当市场进入价格战时,就会出现恶性竞争,而在这种情况下,头部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能力,研发实力,全产业链结构,进而从降本增效方面着手,可以有效应对市场的价格战;而对于高成本产业单一的企业,接下来将会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洗牌的风险。

光伏行业从最初的“三头在外”到勇于自主创新,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再到应对海外贸易壁垒,似乎光伏企业发展之路一直充满荆棘,如今行业内卷日趋严峻,光伏企业经营情况逐渐出现分化,利润结构也在进行调整。

穿越周期 迎来新一轮蜕变

无论何时,机遇与挑战都是并存,在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是王道。

加快垂直一体化大基地的模式,可以进行全产业链布局,规避单环节的周期波动,实现多环节技术与市场上下游协同,更是面对目前纷乱市场的有效方法。

例如,隆基绿能在马来西亚刚刚投产8.8GW全产业链闭环大基地,晶科能源正以“打造一个现有晶科的升级版”的决心推动的山西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天合光能意欲向阿布扎比哈利法经济区投建包括约5万吨高纯硅料,30GW的晶体硅片和5GW的电池组件的一体化大基地。

如果说以后的光伏企业需要“两条腿”走路的话,一条腿是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那么,另一条腿就是技术创新与迭代升级。

从各家光伏企业三季报公告中可以看到,虽然组件环节承压利润减薄,但N型TOPCon产品却表现出明显的盈利优势,业绩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的企业大部分表示积极布局N型技术,加速N型成熟制程的扩张。

包括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在内的多家头部光伏组件企业的N型产能占比也在快速提升,根据公开披露,上述企业至今年年底,N型组件产能占比都将超过50%。

其中, 天合光能表示,三季度受益于N型先进产能的大幅提升, TOPCon组件产品的销售占比显著提高;受益于自产N型硅片产能的逐步释放,组件产品的综合成本进一步下降。同时,公司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和工艺提升,使得TOPCon电池量产效率和组件量产功率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只有不断强化综合实力,才能从容面对市场种种挑战。

光伏行业在经历了两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大家已经习惯用悲观的态度去看待行业的波动,市场经济下的行业波动,在每个行业都会存在,其实,这种起落正是产业市场化的正常表现。

乐观的设想、悲观的计划、坚定的执行,这是长期主义的“活法”,而光伏行业也一直擅长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这是行业发展的基因与沉淀。

相较于业绩波动,其实不必过分解读,不仅是光伏行业,每个行业都是从初期萌芽发展到快速上升,再到回归理性,都有着遵循市场规律的发展轨迹,只是,目前光伏产业面临的一些问题,企业要正确面对,积极应对,才能穿越周期,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