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从中环股份到TCL中环

   2022-05-04 世纪新能源网孙凌伟34360
核心提示:中环集团成功混改之后,中环股份亦开始了改变。起步天津1947年,美国人威廉·肖克利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锗晶体管。不到两年后,硅晶体管也在美国诞生。由于硅分布更广,实用价值高,以硅为材料的半导体技术很快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56年

中环集团成功混改之后,中环股份亦开始了改变。

起步天津
 
1947年,美国人威廉·肖克利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锗晶体管。
 
不到两年后,硅晶体管也在美国诞生。由于硅分布更广,实用价值高,以硅为材料的半导体技术很快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56年国家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后,这股“硅研究热”也不可阻挡地席卷中国。一时间,中国从事硅材料研究的正规研究院所入雨后春笋般涌现。
 
1958年,为了满足公安部提高技侦技术的需求,天津市公安局决定成立研究所,目的是建立一个公安技侦器材基地,研制小型发报机、步话机等。而研制这些器材必须要用到半导体材料。

同年9月,“601试验所”在玛钢厂成立。为了尽快研制出可应用的半导体材料,成立初始,“601试验所”曾组建了一个“化学提纯组”,既尝试过提取锗,也尝试过提取硅。但化学提纯的效果并不理想,于是转向物理提纯法。最终,在克服了资源匮乏、技术被封锁、技术人员短缺等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之后,1959年9月15日凌晨,以宛吉春为首,以丁守谦、张少华为技术骨干的9人团队,终于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硅单晶。不过,按照当时国外的科技资料,硅单晶的纯度需达到5个9才能派上用场。1960年秋,这一目标完成,9人团队成功将一根硅单晶的纯度提至7个9,引来极大轰动。

资料图

在“601试验所”的带动下,半导体产业在天津掀起热潮。天津市半导体材料厂、天津第一半导体厂、第二半导体厂、第三半导体厂等国营企业相继成立。据说,最多时曾成立过十五个半导体厂。这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市第三半导体器件厂(简称“第三厂”)和沈浩平。
 
第一次重组
 
沈浩平,四川人,1962年生人,1979年考入兰州大学半导体物理专业,与隆基“三剑客”是校友,1983年大学毕业后加入第三厂。入厂第二年,沈浩平就担负起了区熔法硅单晶技术创新的任务,开始研制3英寸及以上区熔硅单晶、CFZ硅单晶、变径区熔硅单晶、无旋涡缺陷区熔硅单晶,为中环股份后来成为该领域的国内排名第一、国际排名第三的领军企业并承担国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02重大专项,成为国内首家拉制出6英寸和8英寸区熔硅单晶的企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1985年,为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深化国企改革被提上了议程。
 
天津市第三半导体器件厂也开始了自负盈亏的改革,但改革之路并不好走,1991年甚至一度走到破产边缘。直到1998年沈浩平开始和美国ASIMI合作来料加工,将进口的多晶硅料拉成单晶棒并切成硅片,也因此和ASIMI签订了多晶硅供应长单。才让天津市第三半导体器件厂迎来转折,甚至在“拥硅为王”的时代,高光无限。
 
1999年,成立于1958年的天津市半导体材料厂和成立于1969年的天津市第三半导体器件厂合并重组,改制为“天津市中环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中环半导体”)”。
 
A股上市
 
改制后的中环半导体,在2000 年成立了子公司天津市环欧半导体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环环欧”),并将半导体业务转移至该公司,而母公司中环半导体,则开始主攻光伏业务。
 
在加强光伏业务的同时,1999-2005年的6年时间里,中环半导体还先后投入资金4500多万元,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让传统的高压硅堆产量达到8.5亿支,销售额达到5亿元,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世界一半。
 
2006年的电子显像管产业羸弱异常。在平板显示技术的冲击下,当年曾经风光无限的CRT彩电生产商,几乎在一夜之间陷入困境。这对中环半导体传统的高压硅堆、硅整流二极管、硅桥式整流器三大类高压器件业务同样带来了很大冲击。而中环半导体在2007年的年报中也坦诚:“目前公司的高压硅堆产品主要用于CRT电视机和显示器,用于该领域的高压硅堆产品存在生命周期风险。”好在此前在光伏领域的开拓有所斩获,弥补了这一端的损失。

2007年财报显示,中环半导体的单晶硅棒和单晶硅片产品营收分别为2.2亿元和2.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4.66%和47.43%,超过传统产品高压硅堆的1.65亿元。在其五个产品中,除了单晶硅棒和单晶硅片外,其他三个均同比大跌。
 
即便传统业务不景气,这一年的4月20日,中环股份还是完成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的梦,成为天津市第一家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中环半导体也更名为“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中环股份”)”。
 
遭遇双重打击
 
上市值得欣喜,没想到上市第二年,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就开始席卷全球。
 
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硅料价格狂跌80%,光伏企业全线亏损甚至倒闭。雪上加霜的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欧美又对中国的光伏企业发起了“双反”调查。双重打击下,当时的中国光伏领军者无锡尚德在2012年破产重组,与无锡尚德有着深度合作的中环股份在进行坏账计提后,同样出现了亏损。
 
为了挽救危机,时任中环股份总经理的沈浩平、董秘安艳清等四人前去寻求定增,在当时的背景下,他们的方案不出意外地遭到了定增机构质疑,不过出于对沈浩平的信任,对方还是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定增可以,但你们几个核心管理层要抵押个人房产,并且三年不领薪酬。”在经过了一番激烈思想斗争后,几位核心管理层最终同意了这个方案,这也为中环股份其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全面布局光伏
 
定增成功的中环股份,开始了在光伏领域的全面布局。
 
在光伏电站领域,布局“十三五”重点发展区域,先后成立了内蒙古华夏聚光、四川晟天新能源、张家口中环能源等多家公司建设大型地面电站;在分布式电站领域,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十一科技合作,专注于相对集中的分布式电站,在确保电站质量的前提下,完善并购电站模型,并开发海外市场。
 
在电池组件领域,最为外界熟知的,是四起重要交易。
 
2016年1月15日,中环股份通过竞拍方式,以5.7亿元的价格将东方电气集团(宜兴)迈吉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东方迈吉”)位于江苏宜兴经济开发区的一批财产收入囊中。东方迈吉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电池产线于2008年9月开工建设,2009年9月生产出试制产品,2010年1月第一条60MW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进入批量生产,二期工程于2011年10月全面投产。截至收购时已达到480MW的电池片生产能力。
 
2016年3月,中环股份、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美国SUNPOWER公司共同对东方环晟增资,让公司注册资本达到4亿元人民币,成为合资企业。东方环晟创立于2015年8月31日,位于江苏省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占地面积139亩,增资时有8条单晶电池生产线,通过PERC技术升级扩能达产760MW;2017年顺利完成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签约后新增500MW产能,具备1.2GW以上单晶电池生产能力。
 
2016年4月15日,中环股份参股子公司天津环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00MW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项目正式落户滨海新区。该项目由中环股份和日本GMG生态能源株式会社共同投资,两者持股比例分别为48.57%和51.43%。2017年6月,环美能源成为中环股份全资子公司。
 
一个月后,国电科环寻求转型发展,退出光伏制造业,拟转让国电光伏。中环股份拟参与重组。2016年7月4日,中环股份正式发布收购草案,向国电科环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国电光伏90%股权(作价6.59亿元),收购的资产包括国电光伏宜兴基地内的高效HIT电池线等。
 
几笔交易并购过后,中环股份在2017年半年报中表示:“高效电池方面,公司战略合作布局了高效单晶PERC电池片项目;高效太阳能组件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合资实施了5GW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
 
主攻大尺寸硅片
 
与电站和电池、组件等新业务相比,中环股份把重头戏还是放在了原有的单晶硅片的扩张上。
 
中环股份的硅片业务,最早可以追溯到1998年,当年负责技术研发的沈浩平接到了美国ASIMI公司的一笔来料加工业务,要求将进口的多晶硅料拉成单晶棒并切成硅片,也由此正式开启了硅片业务;2003 年,中环股份生产的航天级太阳能电池硅片成功用于神舟5 号飞船;而中环股份真正大手笔加码硅片业务,则是在2009 年。
 
那年3月,中环股份与航天机电共同投资组建内蒙古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下称“中环材料”,中环股份持股80%),主要进行“太阳能电池用硅单晶材料产业化工程项目”建设。该项目分四期建设,一期项目实际投资额6.2亿元,于2009年3月开始建设;二期项目在2012年定增成功后启动建设,总投资额10.49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平均销售收入21.7亿元/年;2017年1月4日,该项目4期建设启动,达产后拟新增产能8GW,项目建设期3.5年,总投资约为67.21亿元;2017年9月26日,中环股份公布四期项目更改方案:拟新增投资四期改造项目,合计总投资变为98.52亿元,合计产能变为16.6GW,建成后中环股份的单晶硅片年产能将超过23GW,成为全球第二大硅片商。
 
扩大硅片产能之外,中环股份的另一个重大决定是加大硅片尺寸。而生产大尺寸硅片的决定,则源自沈浩平对硅片走势的判断:从2016 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半导体硅片呈现供不应求局面,2017 年起,全球三大硅片供应商日本信越、Sumco以及德国Siltronic 调涨2017 年第1 季度12 寸硅片价格上涨幅度约10~20%;市场份额方面,12 英寸硅片自2009 年开始市场份额超过50%,到2015 年的份额已经达到78%。近年来,由于智能手机行业的高速发展,对CPU/GPU 等逻辑芯片及存储芯片的需求持续旺盛,而这些芯片大部分都是采用12 英寸的晶圆制造。随着450mm(18 英寸)硅片的投产,未来行业对于大尺寸硅片的需求还将进一步上扬。而国内大硅片领域当时还一片空白。
 
正是基于这种判断,2017 年10 月,中环股份全资子公司中环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与无锡市人民政府、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盛机电”)签署三方协议,共同投资组建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领先”),于宜兴市经济开发区投产集成电路大硅片项目。项目总投资约30 亿美元,一期投资约15 亿美元。
 
2019年,中环股份正式对外发布G12(即尺寸为210mm)的大硅片产品并加紧推进这一产品的产能扩张。


TCL入主中环
 
一切顺利推进之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入快速推进的新阶段。为了响应号召,作为国企的中环集团(中环股份的控股股东),于2020年5月20日,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100%国有股权,TCL科技、珠海华发和IDG财团当时均有意参与。最终,一番权衡较量之后,TCL科技以125亿元收购中环集团100%股权,进而持有中环股份25.55%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
 
TCL科技入主5个多月后的2020年10月29日,中环股份原董事长沈浩平被聘任为总经理,而变更了新股东的中环股份,又有了多个动作。
 
2021年2月,中环股份宣布,在银川投资建设宁夏中环六期50 GW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预计今年开始投产;2021年11月,中环股份公告称,90亿定增项目顺利完成,增资将全部用于宁夏中环六期50GW的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G12)智慧工厂项目上,预计2023年全部达产。
 
2022年1月,中环股份发布回购方案,总额不低于3.55亿元,不超过3.91亿元,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2022年4月7日,中环股份及TCL科技与内蒙古自治区及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达成合作,将在呼和浩特市投资建设中环产业城项目群,总投资约206亿元。该项目规划和建设内容包括产能12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半导体单晶硅材料及配套项目、国家级硅材料研发中心项目。
 
TCL科技也参与其中,预计将在资金端等方面给予中环股份一定支持。
 
当然,2021年中环股份也交出了一份令股东满意的业绩。4月26日晚,中环股份披露,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411.05亿元,同比增长11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270.03%,创其上市以来最佳业绩。其中,新能源光伏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84.48亿元,同比增长121.47%,占总营收比重达93.54%。
 
新能源板块中,光伏硅片是最重要营收来源,2021年硅片产能提升至88 GW,G12(210mm)产能占比约70%;硅片销量为82.1万片,较上年增长35.09%;产量82.5万片,同比增长33.22%;收入达317.97亿元,同比增长124.54%,占总收入的77.35%。硅片毛利率为22.73%,同比增长3.44个百分点。
 
组件方面,2021年营收61.2亿元,同比增长129.32%;营收占比为14.89%,同比提升0.89个百分点。该环节毛利率为13.26%,同比上涨2.77个百分点;组件库存量为627.95 MW,较上年大幅增长1870.97%。报告称,这主要因光伏组件产能提升,销售规模扩大所致。
 
中环股份更名
 
透过数据对比发现,中环股份正在迎头赶上,且发展的后劲十足。取得亮眼业绩之后,新股东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整。这是TCL入主,建立“东升浩平”组合(李东升、沈浩平)后的第一大亮点。
 
4月25日,中环股份发布人事变动公告称,王岩、江云、秦力、杨永生等四位原副总经理辞任公司法定高管职务,原负责的专业工作内容不变。
 
4月26日,中环股份再次发布公告,拟将公司名称“中环股份”变更为“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TCL中环”,英文全称变更为“TCL Zhonghuan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Co.,Ltd”,英文简称变更为“TZE”。公司证券代码“002129”保持不变。
 
公告称,原公司名已不能准确反映目前的业务布局及未来的发展战略,不利于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投资决策,不利于切实维护股东的知情权,不利于提升股东价值。为更加契合公司股权结构、主营业务、战略发展及品牌定位,遂决定更名。
 
中环在公告中称,为进一步加强与集团品牌关联性,TCL中环对品牌进行了更新升级,借助TCL母品牌影响力支持TCL中环全球化业务发展,通过产业发展与应用场景拓展,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

而作为母公司,TCL(集团)近日发布2021年全年财报称,2021年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整体营收2523亿元,同比增长65%,整体规模已达到世界500强;净利润171亿元,同比增长129%。报告期内,TCL科技实现收入1635.4亿元,同比增长113%,净利润149.6亿元,同比增长195.3%;TCL实业实现营收1056.4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净利42.1亿元,同比增长74%,核心产业均实现显著增长。TCL中环盈利44.4亿元,并表示坚定“新能源光伏材料全球领先战略,半导体材料追赶超越战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