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光伏电池转换效率频频创下新纪录 HJT生产线有望快速降本

   2021-07-16 证券时报·e公司46930
核心提示:近期,多家光伏公司发布了电池转换效率的新纪录,其中,既涉及现有主流的PERC技术、也涉及TOPCon、HJT(异质结)等下一代电池技
近期,多家光伏公司发布了电池转换效率的新纪录,其中,既涉及现有主流的PERC技术、也涉及TOPCon、HJT(异质结)等下一代电池技术路线。光伏公司频繁秀肌肉背后,也预示着光伏电池即将迎来技术切换的拐点。

由于现存PERC电池产能规模庞大,为了不使这部分投资全部沉没,部分领先厂商选择先行转产TOPCon电池,这是由于TOPCon可以与PERC共用部分生产线,改造成本较低。

但是,业界更为看好的技术是HJT,相比之下,一些初创企业由于没有历史负担,在转型HJT的过程中更为激进。当然,HJT目前还存在产线建造成本较高以及生产过程中银浆用量较大等问题。不过,据机构预测,到明年底,HJT的成本就能做到与当前PERC相当。

多家企业发布电池效率纪录

据通威集团发布的消息,7月,通威太阳能利用PERC量产设备,通过电池制程工艺创新,M6大尺寸全面积电池转化效率可达23.47%,创造了M6大尺寸全面积产业化PERC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

PERC是目前主流的光伏电池技术,但业界普遍认为光伏电池将由P型向N型转变,而TOPCon以及HJT等典型的N型电池技术则有望取代PERC技术。不过,PERC电池现存产能规模庞大,技术路线的切换并非一朝一夕,电池厂商仍然在对PERC技术进行改进。

关于发布PERC电池转换效率纪录的情况,通威表示,一方面,公司专注于当前主流PERC技术,通过叠加其他工艺技术进行提升和优化,以提高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公司继续加大对电池新技术的跟踪和研发投入。

数据显示,通威HJT电池研发产线于2019年6月正式运行,目前HJT电池最高转换效率已达到25.18%;其TOPCon技术采用210尺寸PECVD隧穿氧化/多晶硅沉积设备和工艺,研发线平均电池效率达到24.10%。据悉,通威将建设1GW HJT及1GW TOPCon中试线。

7月12日,晶科能源宣布,继近期创造了大面积N型单晶硅单结电池25.25%的测试纪录之后,公司开发的高效组件最高转换效率达到23.53%,刷新了公司2021年1月创造的23.01%的组件效率纪录,该组件采用晶科先进的TOPCon电池技术和新型组件封装技术。

紧随其后,爱康集团也发布消息称,爱康iCell异质结电池单批次平均效率达到24.85%。记者注意到,相比之下,爱康在异质结电池上格外押宝。今年6月,爱康集团董事长邹承慧与各经营团队签订了任务书,涉及异质结电池研发、组件生产,以及异质结组件订单销售。

具体来看,爱康异质结电池2021年底量产平均效率要达到24.7%,单瓦成本下降至0.33元,良品率超过99%;组件生产工厂年内生产1GW异质结组件,且电池自给率达到50%以上。此外,邹承慧要求2021年底实现1GW异质结组件销售任务。

除了上述几家公司以外,隆基股份也在上个月发布了多款电池转换效率的新纪录,其中,N型TOPCon转换效率达25.21%,P型TOPCon效率达到25.02%,HJT电池效率达到25.26%。

异质结电池有望快速降本

在众多光伏电池技术中,HJT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一项。记者注意到,近期关于HJT的进展也不少,例如,安徽华晟异质结项目研发的166尺寸单晶HJT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5.23%,而安徽华晟的目标是实现25.5%的HJT量产效率。

今年4月,安徽华晟500MW异质结电池、组件项目正式投产,根据彼时的消息,华晟异质结电池的日均产量水平在2万片上,平均效率可以达到24.12%;此外,华晟计划在今年启动二期2GW电池、组件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在宣城完成至少10GW的产能布局。

无独有偶,7月8日,总投资25亿元的中苏湖广实业有限公司年产5GW单晶HJT电池片项目落户江西玉山。据悉,该项目一期投资10亿元,用地100亩,将建设50000平米标准化厂房,4条行业领先的全自动生产线,争取在8个月内完成项目建设并实现满负荷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初创企业在布局新型电池技术路线上的步伐更为激进。以上述两家企业为例,安徽华晟成立于去年7月,距今还不满一年;中苏湖广实业成立于2017年,此前在光伏行业也显得名不见经传。

相比之下,大企业在此番光伏电池技术的转型中就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正如前述,PERC电池现存产能规模庞大,如果全部推倒重来,沉没成本必然十分巨大;当然,规模领先的电池企业也已经启动了前沿技术研究,例如通威、隆基、爱旭等企业。

隆基股份的态度就很典型,在上个月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公司董事长钟宝申表示,隆基会率先投产TOPCon电池,至于其他技术的电池会不会投产,以及什么时候投产有待进一步评估。他还表示,异质结电池的量产要着眼于产品未来的竞争力,但目前还有很多限制因素。

这一考虑背后的逻辑在于,TOPCon电池与PERC电池生产过程中可以共用一部分生产设备。因此,将PERC生产线改造为TOPCon生产线可以避免成本全部沉没,升级改造成本较低,同时还能实现电池效率的提升。但若要改造为HJT产线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记者从产业内获得的信息显示,目前1GW HJT产线的成本大概在4亿元左右,而1GW PERC产线的成本仅2亿元出头,当然,业界对于HJT技术的降本仍然较有信心。根据安信证券的测算,今年底,HJT成本与当前TOPCon相当,到了明年底,就能做到与当前PERC相当。 
 
标签: HJT 光伏组件 量产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