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新长单”变与不变的江湖

   2021-03-01 世纪新能源网孙凌伟9190
核心提示:2020年以来备受众多企业热捧的长单合同策略,2021年依旧在延续。2021开年 多家企业签长单1月21日,上机数控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全
 2020年以来备受众多企业热捧的“长单合同”策略,2021年依旧在延续。

2021开年 多家企业签长单

1月21日,上机数控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弘元新材料(包头)有限公司向新特能源及新疆新特采购原材料多晶硅料,预计2021-2025年采购数量为7.035万吨,按照当前市场价格测算,预计采购金额约为60.501亿元(含税)。双方约定,实际采购价格采取月度议价方式,故采购金额可能随市场价格产生波动,实际以签订的月度补充协议为准。同日,上机数控发布公告,2021-2022年由公司向金博股份采购碳/碳复合材料产品,预计采购金额约为5亿元(含税)。

同样在1月21日,福莱特玻璃公布,与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销售光伏玻璃的《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约定,东方日升将在2021年-2023年三年内采购共计34GW(约2.34亿平方米)组件用光伏压延玻璃。按照卓创2021年1月14日公布的周报(3.2mm光伏玻璃均价42元/平方米(含税)、2.0mm光伏玻璃均价34元/平方米(含税))测算,预估合同总金额约89.08亿元人民币(含税),占福莱特2019年度经审计总资产93.92亿元人民币的约94.85%。

前一天,也就是1月20日,正泰电器发布公告称,旗下6家全资子公司与无锡上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弘元新材料(包头)有限公司签订了单晶硅片采购合同。

根据公告,2021—2023年,正泰将向上机数控采购单晶硅片8.82亿片(上下浮动不超过10%),实际采购价格采取月度议价方式。其中2021年预计采购不低于2.1亿片,2022年采购3.36亿片,2023年采购3.36亿片。参照PVInfolink最新公布的价格及排产计划测算,预计合同金额约为三年总计40.59亿元(含税)。双方约定,每个月月底之前签订次月补充协议,次月支付完毕相应货款。

此前的1月7日晚间,京运通发布公告称,旗下两家子公司与通威太阳能、江苏润阳合计签订19.06亿片单晶硅片销售框架合同,总金额高达89.5亿元。

1月3日晚,亚玛顿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晶澳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向晶澳科技销售光伏镀膜玻璃,预估销售总金额约21亿元,占公司2019年营收约177.31%。

2020年以来备受众多企业热捧的“长单合同”策略,2021年依旧在延续。

“旧长单”的惨痛教训

长单合同,是采购合同的一种,是指价格定为三个月或三个月以后的期货价格的合同。长单合同是由供应方与分供方,经过谈判,协商一致同意而签订的合同。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1月以来,一年的时间里,中国光伏行业里出现了近20起长单采购合作,合同总额约1000亿元,采购标的主要是玻璃、硅料和硅片。

光伏企业第一拨集中签订长单,大约在2006年前后。当时的光伏市场,正处在第一次产业繁荣之时,多晶硅的奇缺和太阳能电池市场的火爆,将多晶硅的价格推高到每公斤500美元的天价。国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商,为了能够控制原材料成本,与上游(多晶硅及硅片)企业签订了大量5—10年的长单合同,据不完全统计,总金额高达200亿—300亿美元。其中最著名的是尚德与MEMC签订的十年合同,协议时,MEMC给尚德40美元/片的硅片价格,相当于当时市价的一半。

没想到5年后,随着“欧美双反”的打击、市场需求变弱和多晶硅产能扩张,硅片价格急速暴跌至3美元/片左右,很多国内企业提前签订的长单合同成了烫手山芋。尚德为了终止与MEMC的十年采购长单,不惜赔付2.12亿美元。无法履行合同后的巨额赔付,不仅成为了尚德此后迅速衰落的重要原因,也让国内企业不约而同地放缓或停滞了发展步伐。

“新长单”的与众不同

时隔多年,光伏行业再次出现集中签长单现象,有人不免担心,这会不会让光伏企业再次重蹈覆辙?

“我们和玻璃厂家签订了大量长单,但都是锁量不锁价。”去年10月,光伏玻璃紧缺时,某龙头组件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世纪新能源网时,谈到长单时,如是回答。

仔细梳理会发现,2020年签订的光伏长单中,大多数和这家龙头企业类似,都是只约定采购数量、采购年限和采购总量,而没约定具体单价。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与不一样的大环境有关。

十多年前,我国的光伏产业“三头在外“(原料在外、市场在外、设备在外),一旦国外企业采用封锁策略,国内企业根本不具备竞争力。

而今的光伏行业,经过十几年的飞速发展,已经逐渐摆脱了“三头在外”的窘境,实现了中国光伏制造业、中国光伏发电装机量、中国光伏发电量三项世界第一。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253GW,连续六年位居全球首位;新增装机量48.2GW,连续八年居全球首位;多晶硅产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组件产量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和消费国。

2020年,中国的多晶硅产量39.2万吨,同比增长14.6%;硅片产量161.3GW,同比增长19.7%;电池片产量134.8GW,同比增长22.2;组件产量124.6GW,同比增长26.4%。产品出口总额197.5亿美元,其中组件出口量约78.8GW,同比增长18%。光伏正在成为当前及未来促进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生力军。

与屡屡创造世界纪录相应对的是,从上游到下游的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和电站细分领域,诞生了一批领先世界的企业。数据显示,全球硅料企业TOP4、硅片企业TOP7、电池片企业TOP4、组件企业TOP5 —— 全都是中国企业 。

随着中国光伏企业的崛起,以刘汉元、李振国、瞿晓铧、曹仁贤、高纪凡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均历经市场洗礼后越发成熟,他们对产业里过往的恶性竞争乱象深恶痛绝,他们期盼合力构建更为良性、有序和长远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业持续发展。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数据就是:2020年,以隆基、通威、天合、晶科、中环、阳光电源、晶澳等光伏龙头企业为代表,至少有数十家光伏细分头部企业之间达成了各种各样的战略合作。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新型企业关系,让企业之间的互动性更强,更有助于企业之间的长远合作,也是新形势下很多企业放心签长单的保障。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