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收入体量存在较大差异。WM2017年营业收入高达946亿元,启迪桑德和光大国际分别为93.58和168.15亿元,分别占WM收入的10%和18%,如果只考虑固废行业的收入,差距会被进一步拉大。

1)处理产能上:WM仅在美国和加拿大发展,2017年拥有310个垃圾转运站和243个垃圾填埋场,年垃圾处理量高达1.13亿吨,同时其全产业链覆盖的特点使得公司从垃圾收运开始,直到垃圾处置完成全过程均能获得收入;而光大国际旗下的环保能源和绿色环保两个固废处理板块,2017年合计处理垃圾量仅为1200万吨,为WM的10%,其运营模式集中在垃圾焚烧发电;启迪桑德的年均处理量相对更少。
2)商业模式上:WM的营业收入基本全部来自于固废运营处理,包括收转运、回收、填埋等,而启迪桑德和光大国际的固废运营规模远无法与WM相比。启迪桑德在逐步扩大其环卫市场的发展,而光大国际在垃圾焚烧和生物质领域独占鳌头,两家龙头目前阶段的营业收入更多的来自于项目的建设,而非项目的运营。随着未来体量的逐步增大,运营收入占的比重会进一步提升。
二是从成长性上看,中国市场具备优势。WM自2009年以来,营业收入增速基本稳定在1%上下,相对稳定;而国内两家龙头公司在近10年都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启迪桑德和光大国际营业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33%和26%,净利润的年均复合增速也在25%以上。龙头公司在行业增长迅猛的情况下更是脱颖而出,远超行业平均增速。这里的原因一部分在于近年来向生态治理类PPP项目在国内的兴起。该类项目重投资,以政府付费模式为主,设备工程量依然有可观的体量。反观国际市场,除了发展中国家能有一定投资空间,国际龙头更多只能通过外延来增加收入提高利润。所以从成长性上看,中国市场具备优势,中国市场依然是高增速的市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固废处理基本设施建设、及生态类设施逐渐达到饱和,国内的龙头公司也将面对增长疲乏的问题,届时也需要具有实时调整战略。



进一步分析,WM在转型成功后,净利率稳步提升;而启迪桑德和光大国际的净利率随着公司的扩张有一定回落。两家中国龙头的优势在于相对较低的资产负债率:随着公司规模进一步扩张,中国龙头的资产负债率将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基建设施的逐渐饱和,两家公司运营收入比重逐渐增加有望推升公司的资产周转率提高。
同时,随着中国逐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并转向固废运营,以及环卫机械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结合两家龙头的固废处理一体化运营模式的协同作用,我们认为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均有望实现进一步提升。
四是业务经营结构存在差异。WM专精于固废全产业链发展,所有业务全部服务于固废最大化利用;而启迪桑德和光大国际均采取了固废+水务的业务结构,这也是全球另两大环保企业——威立雅和苏伊士所采用的业务架构,启迪桑德和光大国际的水务业务占比均在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