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主持人:
李俊峰(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
发言人:
张征宇(恒基伟业 注2)董事长)
解晓南(尚德电力副总裁)
高元坤(力诺集团 注3)董事长)
杨立友(正泰太阳能科技 注4)总经理)
刘汉元(通威集团 注5)董事长)
林金锡(常州常州亚玛顿光伏玻璃总经理)
注2)恒基伟业是中国最大的手持式设备组装厂商。另外还制造太阳能电池手机等太阳能电池应用产品。
注3)力诺集团是一家太阳热应用设备大企业。在太阳能发电领域,还涉足太阳电池模块制造以及发电站建设等业务。
注4)正泰太阳能科技(Astronergy)引进了瑞康太阳能(Oelikon Solar)的一揽子设备,正在积极进军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领域。
注5)通威集团是永祥多晶硅公司的母公司。除了多晶硅制造之外,业务领域还扩展到了建材一体型太阳能电池相关辅材以及发电站建设等领域。
![]() |
高峰论坛现场。左起依次为主持人李俊峰及发言人张征宇、解晓南、高元坤、杨立友、刘汉元、林金锡。 |
业界希望政府提供补贴
会议先由李俊峰以主持人身份提出问题。他首先介绍了现状。
“2009年可再生能源产业的状况要远远好于预测,太阳能电池单元生产增长了50~60%,全球设置量超过7GW。风力发电也大幅增长。比如,中国的统计数据(不完全)为1100万~1200万KW(11G~12GW),全球增长了10~15%(美国与2008年持平或减少5%,欧洲比上年减少10%)”。
接着,他指出了今后产业的重点:“各企业必须密切关注目前全球在CO2减排方面的动向”,同时还对份额不断扩大的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受到海外倾销诉讼的危险发出了警告。
“对于太阳能电池的反倾销,今后企业要更加注意。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曾举行以‘消除针对性贸易壁垒,扩大未来市场’为主题的论坛。虽然中国企业在这方面一直都很谨慎,但最近所有中国企业的价格确实低得有些令人吃惊,如果2009年中国的份额占到了全球的60%,那么今后的情况可能会更加严峻”。
在李俊峰提出问题后,发言者纷纷谈到了政府要对太阳能电池产业给予补贴。其内容如下。
●政府对太阳能电池产业提供支持应该并不难。比如,对FIT的实施以及技术研发给予援助,尤其对民营企业而言,这种扶持更为重要。目前民营企业虽然在太阳能电池产业中拥有较大份额,但各企业自行投资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各省及地方政府去年也的确进行了多种有益的援助,但我们希望能够加大对民营企的扶持,在资金支持、市场开拓及研究开发方面给予更多援助。(张征宇)
●江苏省根据“相关推进意见”在2009年12月31日之前实施了“并网项目”。江苏省的政策对于其他地方政府也有借鉴意义。我想,在中国,资金不足或者成本较高并不是阻碍市场发展的真正原因。目前中国拥有资金能力,而且成本也不是问题。比如说,即使成本降至0.5元/kWh以下,但仍然遵循以政府为主导的方法,也无法自由地并入电网。最重要的是理念,并根据情况展开不同的应用(比如在无电力地区的应用)。另外,还应该鼓励在条件良好的地区(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等)使用太阳能电池。而且还要鼓励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使用。(解晓南)
●市场能否形成关键在于政府和体制,而且还要解决技术和成本问题。政府应该对技术、设备及硅材料的研发等给予援助。这样才能使下游产业更具竞争力。(高元坤)
●国家需要对多晶硅行业持续提供扶持政策。说得更实际一些的话,中国相关业者虽进行了长达50~60年的多晶硅研发,但最近3~5年才终于解决量产问题。而且,从生产能力来看,估计目前仍显不足。我个人对该行业充满了自豪。我想,这一关系到产业应用发展的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也应该受到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后凭借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规模的扩大,成本将从1.5元/kWh降至1元/kWh、0.6~0.7元/kWh,甚至是0元。(刘汉元)
●浙江省一直重视新能源的发展,至今仍在不断推出扶持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这些只是最基本的援助。我为太阳能电池产业在去年几年的发展感到光荣。由于太阳能电池产业是对成本颇为敏感的产业,因此进一步提高附加值是十分重要的。太阳能电池的成本正在接近现有能源的趋势已日渐明显。(?立友氏)
●“各企业是否有资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