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献礼十九大|国家能源局努尔·白克力: 我国向着更美好的能源未来迈进光伏大国当之无愧

   2017-10-20 中国能源报35350
核心提示: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发展,从以煤为主到多能并行,从传统能源动能强劲到新能源引领风骚回望五年,中国能源正在经历革命性的蜕变:清
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发展,从以煤为主到多能并行,从传统能源动能强劲到新能源引领风骚——回望五年,中国能源正在经历革命性的蜕变:清洁低碳化进程加快,能源消费得到有效控制,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节能降耗成效颇丰。

五年栉风沐雨,能源生产呈现崭新格局。2016年,全国能源生产总量34.6亿吨标准煤,比2012年下降1.4%。煤炭、原油等传统能源生产明显下降,原煤生产在2013年达到39.7亿吨峰值后,连续三年下降,2016年产量已降至34.1亿吨。无独有偶,2016年,我国生产原油19969万吨,比2012年下降3.8%。与此同时,清洁能源生产增长迅猛,2016年,我国天然气生产1369亿立方米,比2012年增长23.8%;电力生产61425亿千瓦时,增长23.2%,其中,新型能源(核电、风电及其它新型能源)发电快速增长,发电量达到5120.5亿千瓦时,增长1.3倍。

能源消费总量低速增长(亿吨标准煤)


在能源结构调整的洪流中,可再生能源势不可挡。截至2016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亿千瓦,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5%。水电发展领先全球,风电装机持续领跑,光伏大国当之无愧。

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五年回首,能源生产转型升级,消费革命生生不息。2016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3.6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比2012年下降6.5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含天然气)比重达到19.7%,比2012年提高5.2个百分点。电源和电网建设蹄疾步稳、煤电超低排放改造启动实施、非化石能源投资与日俱增、天然气供应不断扩大……高能效、低污染的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节节攀升,能源消费品种结构持续优化。

生产消费捷报频传,能源革命多点开花。十八大以来,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培育新动能,能源效率显著提高,重点行业能效管理不断强化,重点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稳步前行,用能设备能效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在节能降耗方面,单位GDP能耗显著下降,工业节能对整个社会节能的推动作用明显。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要求振聋发聩,历久弥新。回首五年,砥砺奋进,展望未来,不忘初心。

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能源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作了主旨报告,他对世界和我国能源态势作了清晰、详尽的分析和研判,并明确指出我国能源发展要做到“五个坚持不动摇”,细化、明晰了我国能源发展的原则、准绳。

众所周知,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能源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兴起,其主要特征就是我们大家共知的“三化”,也就是能源供需格局多极化、能源结构低碳化和能源系统智能化。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这三大特征可以说越来越明显,各方面对此的共识度也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一是,能源供需多极化格局越来越清晰。

从能源消费格局来看,世界能源消费中心加速东移,亚太地区正在成为世界能源消费的主要增长极。过去10年,亚太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的比重从36%增加到42%,增长了6个百分点。国际能源署预测,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将达到1.04亿桶/天,需求增长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其中七成将来自亚洲国家。

从能源供应格局来看,美洲油气产量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国际油气产量的主要增长极。据相关统计,过去10年美洲石油产量由每天2100万桶增加到2700万桶,如果继续以这样的速度增长下去,那么它将在2025年左右超过中东,成为最大的石油供应区。2016年美洲油气产量占世界的29%,仅次于中东的43%,高于中亚、俄罗斯的15%。过去十几年油气供应一极独大的格局已经成为历史,多极化的格局已经活生生地摆在我们面前。

二是,能源结构低碳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过去10年,全球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15.9%,明显快于能源消费总量1.9%的增速。世界能源低碳化进程加快,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经合组织成员国天然气消费比重已经超过30%,2030年天然气有望成为这些国家的第一大能源品种。世界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发展迅猛,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超过同期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增量的总和,成为新增电力装机的主流。

日本福岛核事故可以说影响了世界核电发展的进程,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主要的核电大国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仍将核电作为低碳能源发展的重要选项。目前全球有10多个国家正在建设新的核电站,有近40个国家计划建设新的核电站或者考虑发展核电。特别应该提到的是,最近欧洲几个国家先后提出了禁止销售燃油汽车的时间表,法国和英国计划2040年不再销售燃油汽车,挪威和荷兰更加积极,它们的时间表是2025年。这个信息至少告诉我们,交通出行方式和结构正在酝酿深刻变化,将推动和加快能源的低碳化进程。

三是,能源系统智能化特征越来越突出。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以及智能电网等技术的快速突破,能源开发利用生产消费全过程智能化的水平快速提升,智能电网加快发展,分布式智能供应系统在工业园区、城镇社区、公用建筑和私人住宅广泛应用。目前全球规划在建及投入运营的微电网工程超过400个,分布式能源系统在北欧国家的发电量份额超过了30%—50%。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加快,2016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突破了200万辆,未来其数量将大幅度增长。越来越多的用能主体参与能源生产和市场交易,智能能源新业态初见雏形。

面对国际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顺应世界能源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立足中国国情和资源禀赋,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发展战略思想,深刻揭示了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大逻辑,开辟了中国特色的能源转型发展的新道路,为化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在习近平总书记能源革命战略思想指引下,中国能源革命的蓝图基本绘就,能源转型变革的步伐明显加快,能源革命思想深入人心,已经成为全社会自觉的实践行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第一,能源革命战略框架体系基本形成。

紧密结合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变化,着眼实现主体能源更替和开发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国家能源局发布实施了面向2030年的能源革命战略和4个行动计划,系统部署了2030年前,推进能源革命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发布实施了“十三五”能源规划和14个配套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推进能源革命战略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中国能源发展第一次构建起综合性和专业性、中期性和长期性、全局性和区域性相结合的立体式、多层次规划体系,基本构成了推进能源革命“四梁八柱”形式的主题框架。

第二,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正在加快。

坚持把节能当做第一能源,坚定不移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筑节能标准不断提高,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基本达到100%、民用建筑面积比重超过40%。绿色交通体系加快形成,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了100万辆,建成公共充电桩约17.1万个。高铁四纵四横网络初步建成,总里程达到2.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多。全国高速公路干线和主要城市充电网络初具规模,绿色生活方式蔚然兴起,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

能源消费模式不断创新,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重点地区和领域煤改电、煤改气加快推进,12条重点输电通道将全部按期建成投产。3年来,中国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了约4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下降约6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约14.6%。

第三,绿色多元的能源供应体系加快建立。

一方面,坚持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发展。按照“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分布式优先”的原则,因地制宜推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在规模化发展中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3年来,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31.1%提高到35.1%,发电量占比由20.3%提高到25.6%,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最大的时期。

另一方面,坚持化石能源清洁化发展。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全面启动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和节能改造。截至2016年底,累计实施煤电节能改造4.6亿千瓦,超低排放改造4.5亿千瓦,70%以上的煤电机组实现清洁化运行,大气污染排放指标跃居世界先进水平。页岩气示范区设立以来,年产量从2013年的1亿立方米增加到2016年的77亿立方米,今年有望突破100亿立方米,中国成为第三个实现页岩气工业化生产的国家。

第四,能源转型发展动力正在增强。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全面铺开,交易机构组建工作基本完成,发用电计划和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竞争性电力市场初具规模,第一批105个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正在实施,注册成立的售电公司约6400家;制定出台油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勘探开发、管网运营等领域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

能源价格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输配电价实现省级电网全覆盖,非居民天然气门站价格显著降低。仅2016年就减少企业电费支出近1300亿元,用气负担约1000亿元。

按照“三个一批”的战略路径统筹谋划,提前部署,明确了能源科技创新的15个重点方向,研发装备15个重点领域,组织开展139项创新行动,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年产4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等一批重大核心装备实现自主研发制造。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通常大家说的可燃冰,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长、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突破性成果。

第五,能源国际合作全方位拓展。

3年来,我们与世界主要国家在油气、电力、核电、可再生能源、煤炭等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倡议,中亚、中俄、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深入推进,与俄罗斯、蒙古、越南等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能源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在巴基斯坦开工建设,英国、阿根廷核电项目取得积极进展。通过扎实开展“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不仅增强了中国在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而且带动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资源开发与能源建设,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动能。

推进能源革命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目前取得的成就只是一个新的开端,未来的任务还很艰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能源革命战略思想,推进能源革命向纵深发展,具体讲,要做到“五个坚持不动摇”:

要坚持节能优先的方针不动摇。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开发和利用都是较为粗放的,能源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5倍,可以改进的空间很大。不管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要把节能当作第一能源,把节能优先的理念、措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不合理的消费,尽快扭转传统粗放的用能方式,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要坚持绿色低碳的方向不动摇。

绿色低碳的能源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更是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书记的“两山”关系理论深刻揭示了能源与生态和谐发展的辨证关系,更为我们指明了道路。我们要不断地提高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促进新型能源产业发展,努力创造绿色GDP,更要有生态红线的意识,减少能源生产和消费活动对生产环境带来的损害,培育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

电力作为能源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二次能源,其清洁性不言而喻。但是从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在能源终端消费中,电力消费现在也只占四分之一,这个领域的工作路还很长,需要我们能源领域、能源系统的同仁们共同努力来进一步推进电力的创新,既推动能源绿色革命,又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

要坚持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原则不动摇。

近两年我们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去产能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从我们国家的资源禀赋来讲,煤炭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国的主体能源,这是我们最基本的国情。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也应该是能源转型的应有之义。如果抛开煤炭谈中国的能源转型、谈中国的能源安全,这恐怕是不现实的。现在去碳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本人认为,去碳化不是去煤化,更不是去工业化。所以说,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定要从我们国家的国情和资源禀赋,从我们的发展阶段出发,来审视和推动我们的能源转型,要做好煤炭利用这篇大文章。

要坚持创新驱动的理念不动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现在全球能源市场竞争的核心就是科技创新,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要发挥我国能源建设项目多、科技创新机遇多的优势,争取在一批关键能源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由能源科技创新追赶者向领跑者的转变,同时坚定不移地推动能源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不断释放新的改革红利,营造有利于能源转型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坚持开放共享的方略不动摇。

“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能源相互关联,彼此影响,共商、共建、共享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开创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的开发共享新格局是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要全方位开展能源国际合作,按照“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参与国际能源产能建设,积极推动国际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主动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努力实现开放条件下的国家能源安全。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世界各国应当携起手来共同增强能源民生保障能力,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用能需求。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能源转型变革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也存在诸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各方积极参与、共同努力。让我们砥砺前行、携手奋进,向着更美好的能源未来迈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